乐山大佛风化剥蚀及渗水病害防治对策

来源 :山地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遗产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丘陵区,由白垩系夹关组(K1j)紫红色砂岩雕刻而成,但砂岩风化强烈,给大佛的保护带来极大的困难。长期以来,乐山大佛的保护受到国内外多方关注,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潜心研究,相关部门也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但乐山大佛的保护目前仍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大佛遭受日晒雨淋、风化剥蚀,二是佛身受到渗水病害威胁。要保护好乐山大佛,就必须彻底解决上述两个问题。通过对乐山大佛风化剥蚀及渗水病害机理的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和治理措施。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汶川地震灾区51个县(市、区)的1271个乡镇城镇人口、外出进城务工人员的调研统计数据发现,汶川地震灾区城镇人口数量少,城镇化水平过低(只有19.8%),比同期全国城镇化水平低24.1
5.12汶川8级大地震影响到整个四川盆地西部地区,该区是扬子准地台与青藏高原造山带的结合部位——台槽交接区,特殊的地震地质构造及其活动性,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那里的地壳变得非常脆弱。扬子准地台从早期到晚期的发展过程中活动性比较大,基底硬化程度较低,有显著而广泛的褶皱和断裂运动。在此着重探讨四川盆地以西即从东面的龙泉山开始经成都平原至龙门山地区地壳稳定性问题。
植被恢复是改善退化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位于闽东南沿海的晋江西溪流域是我国南方典型的水土流失区。应用基于SWAT的晋江西溪流域产流产沙分布式模型,结合流域内退化生态系统
紫色土的分布决定于其母质——紫色岩石的分布。紫色岩石是红层的主要部分。红层的形成有一定的水热条件限制,当今地表红层的分布状况却与当地的现实水热条件不完全相符。因此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土壤活性碳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在选取的浅丘山地灌丛、浅丘山地草甸、以及丘前阶地草甸三块样地中,活性碳沿土壤剖面整体呈下降趋势,中间有不同程度的波动。浅丘山地草甸土壤活性碳含量变化于8.19~17.41mg/g,浅丘山地灌丛变化于8.66~17.62mg/g,丘前阶地草甸变化于9.63~17.68mg/g,浅丘山地草甸变化幅度为52.96%>
5·12汶川地震摧毁了北川县城——曲山镇。为了促进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在灾后恢复与快速发展,县城异地重建是必然的选择。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前期工作基础上,北川新县城已有5个备选场址,即擂鼓镇场址、永安镇场址、安昌镇场址、桑枣镇场址和板凳桥场址等。在此,分别从地质条件、地貌条件、5·12地震反应、社会影响和民族关系等方面,比较了5处备选重建场址的优势和劣势。虽然永安镇场址在各方面的优势均处于中等或
汶川特大地震导致了青川县乔庄镇(主城区)遭遇了较为惨重的特大灾难。县城的恢复重建工作受到地震断裂、山体变形、强烈的余震活动等严重制约。尤其是地震断裂问题,更是对能否原址重建起决定性作用。在参考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对该镇的地震断裂问题进行了评估,确定了青川-平武断裂(龙门山后山断裂主断裂之一)分三条分支断裂(北支断裂、中间断裂、南支断裂)穿过乔庄镇主城区的大致方位和走势,并且现场发现
以屏东县狮子乡为例,利用GIS探讨近年来致灾降雨事件之特性及空间分布趋势,并配合崩塌潜势与土石流(即泥石流,编者注)潜势溪流范围。首先将筛选出之地文因子,以曼-惠特尼进行崩塌相
甘南牧区是青藏高原“中华水塔”的重要涵养地,但由于人口生态压力严重超载、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公共产品覆盖率低,传统产业难以抵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牧业、牧民、牧区问
四川江油观音洞是近年发现的一个规模较大的风景溶洞,因拥有酷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南海观音"立像的特型石笋而赋名,以丰富的洞穴化学沉积景观和古代火药原材料——硝石生产系列遗迹为特色,属于难得的喀斯特自然遗产与火药历史文化遗产叠加的复合遗产,具有重要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价值。从洞穴系统、溶洞喀斯特风景、溶洞古代硝石生产遗址和保护与开发战略构思对其作了简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