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投入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st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科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学科,其工具性、人文性和情感性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加大情感投入力度。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抓住情感,寓情于教,寓感于学,用我们至真至纯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情感 投入
  虽然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几年间吹遍了神州大地,但目前仍有不少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实质理解得还不够透彻,主要表现为行动迟缓,我行我素,或者是穿新鞋走老路,还有极个别人甚至有反感和抵触情绪。传统语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读、说、听、写能力,而新课程理念则强调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简单过程,而应是师生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笔者认为,教学应该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尤应如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和情感性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加大情感投入的力度。情感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领航者,只有带着诚挚的情感向学生发出教学信息,才能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强度,以致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情感,寓情于教,寓感于学,寓乐于学。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水平。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掌控自己的情感投入呢?结合十多年的教学生涯,粗略谈几点看法。
  一、课堂上加大情感投入的力度,营造轻松活泼的情感氛围
  教师的情感表现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过程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学生不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是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这样才能声情并茂,激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我们还要善于创设情境,通过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的情境,使课堂知识融合在情境之中,让学生们心理处在兴奋状态,这样可能毕竟容易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课堂上,首先是教学导语设计中要立足于以情动人。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引子,导语的设计,直接关系着本堂课的教学效果。但这一点往往被不少语文教师所忽视,或者把握不好。许多语文教师的教案里根本见不到导语设计这一项,或者有也是寥寥数字。如我在教《木兰诗》这课时,专门从网上下载了豫剧《花木兰》选段,而后从选段入手,先给学生们简介木兰从军的故事及背景,而后让学生带着好奇和渴望的心态去学习,从反馈的效果来看很不错。再如,在教学《背影》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背影”和“泪水”这两个意象中逐渐深入地体会父子之间的绵绵深情,感悟无穷的艺术情味。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只有一个富有深情的导语设计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调控课堂情绪氛围,才有可能使学生随课文的情境变化而或喜或怒,或哀或愤,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准确、形象,合乎逻辑,饶有情趣,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化无味为风味,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和熏陶。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使课堂气氛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情溢其外而理持其中,主要应根据作品本身的风格特征和教育教学规律等因素来掌握。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善于根据文章风格和文体特点来设计教学程序,组织课堂教学。使课堂里洋溢的“情”与课文的情感韵味相统一。无论是教学语言,还是教学手段;无论是朗读,还是分析都应该一切以文本为中心。从文章风格而言:同样是朱自清的散文,《绿》与《荷塘月色》在情感上所表达的基调有区别,一个是对梅雨潭绿忘情的眷恋,一个是在月夜里那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我们在朗诵时就不能基于一样的感情基调。
  不同的文学体裁有不同的特征。我们在教学中应紧紧抓住都是语言艺术这个共性的同时,还必须根据其文体特征来组织课堂教学,不能采用一个模式、运用同一种手段、按照一样的程序。在应用文、诗歌欣赏、基础知识检测等教学内容上,在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如果以竞赛、抢答、表演、朗诵等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愉快中既掌握了知识,还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
  三、平时加强教科研能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主观感受和内心情感,是个人见解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语文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就会大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需要钻研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被课文的人情美、言辞美所感动。没有这种情感的积聚也就不可能傾情,这就对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教师只有精通所教专业的基本知识,并能深挖之,才能在更高层次上把握教材,才能不断地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有信心跟你“走”。必须知道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才能常不常被学生“难倒”,才能在讲台上站稳脚跟。因此,教师必须对各科知识都有所涉猎。
  总之,教学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的过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顺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充分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其他文献
高三数学复习中的解题教学是高考复习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的教法常常影响到学生的学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轻松高效地做好解题教学,是高三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对于如何能够花较少的精力尽可能提高学生数学的解题能力,下面结合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和自己解题的经验,谈谈自己对解题教
期刊
摘 要:质疑答疑的训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求解的习惯,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质疑答疑 训练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就能主动地向未知领域做新的探索。  实践证明,质疑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形式都具有多元的特性,而活动评价渗透在整个活动开展过程中,所以它的评价方式也具有灵活、多元的特性。我们的评价要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正确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成功与失败,要懂得给予每一个孩子追求体验成功或失败过程的机会。我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几个步骤,实施了分阶段评价的方法。即以“活动前评价——明确目标;活动过程中评价——监控检查,交流研讨;活动总结评价——汇报展示,交流
期刊
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指的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境当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并且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探究问题的精神,自主学习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条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现问题是推动数学学习的重要步骤,在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一数学课改 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一、改变教学理
期刊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特别强调了综合实践性学习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依据教学改革的方向,重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广辟渠道,创造性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摸索出一些创新性、操作性比较强的音乐主题实践活动的做法。  一、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确定活动主题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
期刊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很多数学教师认为情感教育是文科教师的事,数学教师没必要注重情感教育,显然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毫不夸张地说,情感是数学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在数学教育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的实施,使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学们的主动参与性增强,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但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困惑和思考。  关键词:初中 数学 新课程 思考  新课程实施几年来,教师们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验,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大多数同学参与的热情提高了,能主动地动手实验、猜测论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课堂气氛变得活跃非凡。但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难免会有
期刊
探究教学法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以思生疑,以疑促思。让问题和探究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切实结合中学生物学科特点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优化知识,理解掌握,培养能力,发展个性,适应当代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探究过程中师友互助更能取得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当中,我是这样进行探究式教学的。  一、巧提问,引问题  我国古代教育家张载说过:在可
期刊
摘 要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是以主体性人本观为基础,以教学的主体性为基本特征。这种教学方式正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新课程理念,更适合打破传统的复习教学观。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高中物理 复习教学  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师中有较高的认可度,大多都在新课的教学中加以应用。但面对高中阶段有三分之一的物理复习课,如何让单调乏味的复习课也能变得生动起来,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三维目标,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期刊
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创造型人才的需要。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认真进行探讨和研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  一、强化学生主体参与的自主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