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显微外科技术基本功展年轻医生青春风采——山东省手外科年会首届血管吻合技能大赛纪要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pvp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山东省手外科年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手功能重建高峰论坛举行期间,为了活跃显微外科学术气氛,在刘小林教授的指导下举行了首届泰山杯血管吻合大赛.@@2012年12月1日,大陆的多位专家(南方医科大学钟世镇院士、丁自海教授,第二军医大学的侯春林教授,中山大学附属一院刘小林副院长、顾立强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张友乐、王树峰、陈山林教授,上海华山医院陈亮、王涛教授,山东省立医院王增涛教授,解放军401医院丁小珩教授等)与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7位手外科专家(台湾长庚大学魏福全院士、台湾义大医院杜元坤教授、台大医院张志豪教授、长庚医院整形科林有德教授、许聪政教授及长庚医院骨科陈昭宇教授、姜智伟教授)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以远端损伤的皮神经为蒂的逆行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6年4月至2010年7月应用远端损伤的皮神经为蒂的逆行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23例.创面面积为3.0 cm×3.0cm~5.0cm×18.0 cm,皮瓣面积4.5 cm×5.0 cm~ 7.0 cm×20.0 cm.皮神经损伤的判定标准为神经支配区域痛觉明显减退,其间至少存在浅痛觉消失区.其中隐神经逆行岛状皮瓣
患者男性,53岁,因工作时被机器摩擦伤致右肘关节4h后入院.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要求高.检查,右肘关节背侧皮肤缺损面积约20 cm×10 cm,背侧关节囊及肱三头肌腱止点缺损,尺骨鹰嘴缺损及部分肱骨内外髁关节面缺损,可见尺神经断裂,关节面外露,创缘较整齐,污染较重.@@手术一期将创面彻底清创,克氏针固定肘关节于伸肘120°,显微镜下清创游离尺神经断端,用9-0显微外科缝线端端吻合
期刊
目的 探讨术中超强电刺激对不完全产瘫的治疗价值. 方法 2008年7月至2011年9月,对9例产瘫在进行神经松解后,术中给予超强肌电刺激,分别测定超强电刺激前后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波幅,并比较其改善程度. 结果 9例中7例潜伏期改善,8例波幅改善.经神经超强电刺激前、后其潜伏期缩短差异百分比为1.06% ~ 39.77%,平均为8.02%;波幅提高差异百分比为2.70%~400.00%,平均
同时具备以下三项条件者方可署名为作者:①参与选题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与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核,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
期刊
目的 探讨第二足趾拆分、修复两个相邻掌指关节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新术式及疗效.方法 从2006年12月到2011年12月间,对7例14个掌指关节缺损患者,设计应用以足背动脉-第一、二跖背动脉-趾背动脉为蒂的第二足趾,将其拆分成以足背动脉-第一跖背动脉-第二足趾胫侧趾背动脉为蒂的第二跖趾关节复合组织瓣及以足背动脉-第二跖背动脉-第二足趾腓侧趾背动脉为蒂的第二趾近侧趾间关节复合组织瓣,经过重建,保留复合
目的 总结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经验,对失败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2003年7月至2011年12月,对68例应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用于舌癌38例,唇颊癌15例,口底癌3例,牙龈癌9例,其中65例成活,3例失败,成功率95.5%.成活的口内皮瓣与周围黏膜愈合良好,平坦,色泽好.颊部皮瓣与周围皮肤色泽较相近,平坦,外形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超声、术中荧光造影、神经内镜多技术联合应用于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17例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3D-CTA、MRI和DSA,充分评估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状。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评价动脉瘤夹闭前、后的神经功能保留和损害程度;通过微血管多普勒超声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联合术中荧光造影评定动脉瘤和周围邻近血管的血液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2011年9月,《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第八届编委会成立了.本届编委会汇聚了我国显微外科学界及相关专业领域的权威专家和骨干精英,将为本刊的发展提供充分的学术支持和更高的质量保障。
期刊
足踝部由于皮下软组织少,皮肤弹性差,因而外伤、感染、慢性溃疡及手术后肿胀均可能导致皮肤软组织缺损.自2003年5月至2009年10月,我们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同时将小隐静脉与创面周围静脉吻合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观察改良的自体结膜瓣移植在翼状胬肉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单纯翼状胬肉患者64例(81眼),其中改良结膜瓣移植33例42眼;常规结膜瓣移植31例39眼.观察术后眼部刺激症状、并发症及复发率,随访1.0~1.5年.结果 A组术后的眼部刺激症状较B组明显降低,A、B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状胬肉显微切除加改良的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术后并发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