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胃镜下治疗观察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对采用胃镜对患有消化性溃疡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74例消化性溃疡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7例。分别采用常规三联药物疗法和在此基础上采用胃镜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状态下的胃液pH值升高幅度明显大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 采用胃镜对患有消化性溃疡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胃镜;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
   为了对采用胃镜对患有消化性溃疡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找到对患有消化性溃疡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最佳方案,使该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胃液pH值能够得到更大幅度的改变,使并发症和复发现象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74例患有消化性溃疡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三联药物疗法和三联药物疗法与胃镜联合对其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空腹胃液pH值、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在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这四年时间内,抽取来我院就诊的74例患有消化性溃疡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4岁,年龄最小者21岁,平均年龄46.2岁;患者中有41例男性患者和33例女性患者;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1.2 方法 将抽样中的74例临床确诊患者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7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三联药物疗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采用胃镜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空腹胃液pH值、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在治疗3d内没有出现活动性出血症状,出血现象已经完全停止;有效:患者在治疗5d内没有出现活动性出血症状, 出血现象已经完全停止;无效:患者在治疗5d以上仍存在呕血、大便潜血阳性等活动性出血征象。
  1.4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我们认为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状态下的胃液pH值升高幅度明显大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P>0.05)。
   表1 两组疗效和复发率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胃液pH值比较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UGB)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该病的发病比较复杂,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导致患者出现症状的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粘膜损害和胃癌。采用内镜介入治疗方法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由于止血速度相对较快、可以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而被临床和社会广泛关注。目前临床上采用胃镜介入治疗方法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常用方法包括有电凝、热探针, 局部注射等,各种胃镜介入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基本相同,止血率也非常相近。采用局部注射去甲肾上腺素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止血治疗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采用常规胃镜即可进行治疗,治疗费用相对低廉、很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特别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总而言之,采用胃镜对患有消化性溃疡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可以使患者的胃液pH值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治疗更加安全彻底,基本不会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以及复发等情况。
  参考文献
  [1] 曾甫东,陈基东.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联合静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J].广西医学,2006(03).
  [2] 高黎.胃鏡下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05).
  [3] 沙莉.上消化道出血胃镜下治疗21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16)
  [4] 孙鲁芳.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96例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6(02)
  [5] 王迎九.急诊胃镜对上消化道出血应用122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12)
  [6] 豆根进,冯爱琴.急诊胃镜诊治上消化道出血60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6)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常规内科综合支持治疗,观察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80mg(250m1)静滴,Bid,连用14天。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23.13±6.34)与观察组的(22.98±7.0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14.23±4.04)低于对照组的(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采用产前超声筛查技术对胎儿肢体畸形情况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在我院进行产前筛查的孕产妇资料582例,采用超声技术对胎儿肢体畸形情况进行筛查,并将筛查结果与生产后的胎儿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超声检查共发现19例存在肢体畸形的胎儿,实际产后有22例婴儿存在肢体畸形症状,该技术检查的准确率为86.4%。结论 采用产前超声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2004年至2011年收治的40例妊娠期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诊断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切口感染2例,经换药后二期愈合,其余均一期愈合。妊娠转归:早产1例(婴儿成活),先兆流产3例(临床表现为术后阵发性腹痛和阴道少量流血),足月分娩3例,其余继续妊娠。结论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较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应注意同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替吉奥胶囊单药化疗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4例均经病理证实具有可测量病灶的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采用替吉奥胶囊80 mg/m2,分早晚2次口服单药化疗,dl-28,休息14 d为1周期,连用2周期后评价疗效,并长期随访。结果 24例患者中CR 1例,PR 10例,SD 10例,PD 3例,有效率45.83% ,疾病控制率87.50%,1年生存率91.67%,2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采用沐舒坦与地塞米松结合的方法对患有重症吸入性肺炎的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观察。方法 抽取94例患有重症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确诊新生儿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7例。分别采用临床常规方法和在常规疗法基础上采用地塞米松与沐舒坦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儿在治疗后的治愈率和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儿;该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例数明显少于A组患儿;
期刊
【摘要】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体材料制成,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引进,为了更好地将护理行为实施于病人,我科自2002年来也广泛将豹死留皮脉 留置针用于输液、输血、抢救病人。现将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留置时间、封管技术及护理及注意事项归纳如下。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应用体会;注意事项  1 临床资料   自2002年以来,我科共进行静脉留置针86例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加味四逆散治疗2型糖尿病脂肪肝肝损害疗效。方法:将我院112例2型糖尿病脂肪肝肝损害的患者全部采用加味四逆散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在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均有明显的改善变化,总有效率为92.9%。结论:采用加味四逆散治疗2型糖尿病脂肪肝肝损害疗效确切,效果值得肯定。   【关键词】 加味四逆散;2型糖尿病;脂肪肝肝损害;临床疗
期刊
【摘要】 目的:白三烯拮抗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2010年我院收治慢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患者42例(均为确诊病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分别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肺功能指标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白三烯拮抗剂及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能显著明显改善慢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患
期刊
【摘要】 目的 比较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选择我院从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60例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0例,分别是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常规治疗,给予患儿镇静、化痰以及止咳等方面的治疗。其中,治疗组再给予患儿阿奇霉素静滴治疗。对照组给予患儿乳糖酸红霉素静滴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头孢拉定药物致小儿血尿的临床现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8例因使用头孢拉定药物而致血尿的患儿。医务人员在确诊患儿为药物性血尿后,应该立即停用头孢拉定,可使用其他抗生素药物治疗患儿的原发病。可为患儿静滴1/5张液体补充足量液体,并加维生素C以及止血敏。结果 所有患儿在停用头孢拉定后,在24小时到72小时内血尿现象消失,3至5天进行尿液、肾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