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潜藏”的伦理问题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当我们在课堂上执行某些强制操作的时候,当我们在“无意识地”履行教师的权威时,是否想过在“控制”的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负面的影响?是否考虑过已经在无形中损害了学生的感情或权益?当我们在计算机教室上课时,是否会意识到我们的课堂教学“潜藏”着伦理问题?
  
  伦理学家海森伯曾经指出:“伦理学是生活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每天都必须做出决定,我们必须知道决定我们行动的价值(伦理标准),或者至少隐约地想到它们。”教学也是一种生活,伦理学则是教学生活的先决条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同样存在大量的伦理问题,分析、探究这些伦理问题将有助于揭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伦理价值,阐明教师与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道德要求与行为规范,探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内在规律。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伦理问题首先从属于教育伦理学的范畴,教育伦理学是研究教育的伦理道德价值和教师职业道德的科学,是教育学与伦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作为教学门类之一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同样遵从教育伦理学的一般规律。此外,探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伦理问题还必须考虑受到计算机伦理学、网络伦理学、信息伦理学等技术伦理学的影响。
  课堂教学的伦理原则主要包含人道主义原则、正义原则、公平原则、民主原则等,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伦理问题从教师角度审视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道德。首先,对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普遍的教育伦理原则仍然是有效的。全美教育协会《教育专业伦理典章》中“对学生的义务”部分提出的普遍意义上的伦理原则,是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同样应努力恪守的:
  (1)不应毫无理由地限制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探索;
  (2)不能毫无理由地阻止学生获得不同的观点;
  (3)不能蓄意歪曲或压制学科知识,影响学生的进步;
  (4)保护学生的学习、健康和安全,免受不利因素的影响;
  (5)不应故意羞辱或贬低学生;
  (6)不应歧视学生,包括种族、肤色、宗教、性别、民族、婚姻、政治或宗教信仰、家庭、社会和文化背景等;
  (7)不得阻止任何学生上课;
  (8)不得剥夺任何学生的权益;
  (9)为学生提供任何便利条件;
  (10)不应利用专业关系之便,牟取私利;
  (11)不应泄露学生的任何信息,除非有充分的专业理由,或者为法律所许可。
  由于信息技术课堂相比于其他学科存在其特殊性(这里主要指机房的教学环境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存在),教师又必须恪守一些其他相关的伦理准则。
  第一,教师应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资源的占有、利用上享有均等的机会。
  随着学校信息化设备的生均占有率大为提高,教师有义务使每位学生在信息化学习资源的占有与利用上享有均等的机会。此外,在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中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注意经常更换学生的座位,因为学生的座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同座位上的学生对投影屏幕以及教师的信息感知视角存在一定的差异。
  第二,教师应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免受机房环境中有害因素的影响。
  计算机和网络构成的环境有可能对学生造成显性或隐性的身体伤害,其中主要指由于长时间接触计算机,其本身的物理因素如辐射等、不正确的操作方式如坐姿不正确等,对学生身体成长有可能引发伤害,如视力下降、大脑受损、身体发育不良、身体疲倦,甚至人体机制受到影响等等。此外,网络成瘾近年来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教师在课堂上有责任关注以上可能对学生有害的因素,并及早提醒、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第三,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隐私,教师有责任维护学生个人信息的隐私权及完整性。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般在计算机和网络的技术环境中进行,网络使个人信息的交换规模与速度大大加快,同时也使侵犯个人甚至群体隐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这样的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有责任维护学生个人信息的隐私权及完整性。具体包括:教师应该采取预防措施保护学生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防止学生个人的任何信息泄露;允许学生个人随时检查和修改自己的信息;未经学生本人许可,学生的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等。
  第四,教师不应随意监视或控制学生的正常学习进程。
  除非有明显的违反纪律行为发生,教师不应在课堂上随意监视或控制学生的正常学习进程,包括截取或监听学生之间的短消息等交流信息。教师应该保守学生在课堂中利用网络学习的秘密,这同时也是诚信问题,是符合伦理要求的。
  第五,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信息,并注意信息的合法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注意对相关知识产权实施保护。
  围绕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信息。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在课前将本节课所需要的信息下载到服务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信息的合法性、准确性、及时性和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保护相应的知识产权。
  第六,教师有责任使学生健康地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抵制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侵害。
  教师有责任使学生在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减少计算机与网络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教师应能够评判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排除网络中可能给学生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例如网络色情、网络欺诈、网络犯罪等。同时,比起单纯的控制与禁止,网络选择教育是更好的方式,在教给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危险的以及如何防范之后,将最终选择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自己,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学伦理的民主原则。
  第七,教师应具备在信息技术授课环境中的言表风纪与礼仪。
  教师的言表风纪是教师个人道德情操的反映,是内在美的外在表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教育伦理的具体体现。它包括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步态手势、面部表情、衣着仪容等内容。“言传”和“身教”作为教育的两种行之有效的基本手段,历来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端庄得体、从容典雅的教师形象对学生的全面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此外,如同板书艺术一样,信息技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过程也应该是艺术化的,体现教学的艺术性和美感。
  第八,教师应首先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或网络礼仪,是信息伦理的模范实践者,是学生开展信息技术伦理教育的带动者。
  按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开展这方面的教育。伦理道德教育说到底是一种价值观教育,而价值观教育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言教、习教和身教,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伦理表现将是对学生最有力的教育手段。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注重计算机与网络礼仪,在通过计算机或网络与学生交流时,注意恪守相关礼仪,做学生伦理教育的传播者和表率。
  信息技术的两重性表明,技术本身已被证明是不安全、不可靠、不可预测的,它的负面效应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伦理困境,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伦理问题。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伦理准则更像法律,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但却不能像数学课一样得出客观而精确的结论。它描述的是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而不是课堂的本来面目。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当我们在课堂中做出一个决定时,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它是否损害了一部分学生的正当权益。我们应该更多地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我是一名学生,能否接受这一决定,如果不能,则我们的决定需要反思与修正。这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牢记的。
  
  参考文献
  [1]胡斌武.教学伦理探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李春秋主编.教育伦理学概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沙勇忠.信息伦理学[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4][美]肯尼斯 A.斯特赖克,乔纳斯 F.索尔蒂斯著,洪成文,张娜,黄欣译.教学伦理(第4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澳]汤姆·福雷斯特,佩里·莫里森著,陆成译.计算机伦理学——计算机学中的警示与伦理困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赵迎欢.高技术伦理学[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
  [8]劳凯声,孙云晓主编.当代中国少年儿童人身伤害研究报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这些课件(含素材文件)有大有小。笔者历年来一直将用过的课件资料完整地保存着,这是汗水的结晶,是个人教学成长的见证,能为今后的教学积累下宝贵的财富。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现实问题不容回避——硬盘开始不堪重负。究其原因不是硬盘容量太小,而是硬盘上的重复文件太多。因为笔者每次备新课都会将各种素材复制到新的教案文件夹中,几年下来,绝大多数素材文
1.过道宽:最窄的走道应该是住宅中通往辅助房间的过道,按《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规定,其净宽不应小于0.8m,这是“单行线”,一般只允许一个人通过。规范规定住宅中通往卧室、
听力理解作为基本语言单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图式理论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外语听力教学。分析了图式理论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
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作为衡量一名现代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指标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成为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及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教育技术能力构建的知识视角出发,探讨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能力的知识建构、知识转化与共享,提出了基于知识观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策略。  2005年4月,教育部师范司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该项目包括培训、
RBI是基于风险的检验,是一种追求安全性与经济性统一的系统维修理念与方法。石化系统多家企业开始这项工作,大连石化公司也开展了这项工作,但是很多人对这项工作还不是很清楚
在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的诸环节中,合作医疗制度是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卫生资源的配置达到一定水平,或者说医疗卫生供方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服务能力有所提高时,能否有效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改革使其从过去以农户作为主要服务对象逐渐转向为城镇居民和中小企业、个体户等经济实体服务,农村信用社支农正在被边缘化。农村金融存
无效治疗是指由于受到医学诊疗技术发展的限制,医护人员对患有某些已知或未知病因疾病的患者所实施的无临床治疗意义的、或只能减轻患者痛苦,有限延长其生命的医疗措施.从经
本文主要对静压预应力管桩的桩体破坏、斜桩、静载试验沉降量等施工质量问题进行了阐述。
描述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在SPCE061A的移植和测试过程,提出了一套简洁、完整的μC/OS-Ⅱ中断软件架构。通过对SPCE061A软硬件资源的分析,阐述了移植中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