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微思政”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代名词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全国约有在校大学生3000万,他们每天都在使用网络,随着互联网对学生影响的深入,既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挑战。“微思政”是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必然产物,也是高校思政工作的必然要求,只有依托新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才能顺势而为。
其他文献
党史文化是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构成的特殊文化,对现代大学生德育教育发挥着巨大价值。将党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对指导大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规律、爱党爱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党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路径,以供参考。
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能更好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是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塑造的重要路径。以时代发展为基础,开拓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新阵地,有益于实现红色文化教育全面化推进,使大学生可以更好基于新时期时代发展环境在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
教师与学生作为英美文化输出与接收的两个端口,必须确保二者的思想格局保证一致的高度。教师需将适合于学生能力提升与良好文化品格形成的英美文化融入教学中,并基于正确的教学观念,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能。高校可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大学生国际视野、跨文化教育、英语教师新育人视角四个维度着手,具体的探究与分析英美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
意识形态安全是我国高校教育能力、管理能力及战略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有效防范和预防意识形态风险、提高意识形态安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能够切实地推动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其肩负起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本文结合意识形态风险防控能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探析意识形态风险防控能力的内涵,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