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美术教学与地方文化资源整合研究的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e_ie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美术教学中挖掘和整合地方文化资源,可以使师范美术教学内容更好地适应我国教育发展新形势,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相长中共同成长。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文化资源 乡土文化 整合方法
  美术作为视觉空间造型艺术是一种很普遍的文化形式,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都反映出了当地的社会生活和同时期人们精神的需求,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整合地方文化资源,可以贴近学生生活,使师范美术教学内容更好地适应我国教育发展新形势,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
  一、师范美术教学与地方文化资源整合研究的背景
  乡土文化是指带有浓厚地方色彩,反映地方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的艺术形式。
  在当前世界已成为地球村的时代,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各地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传承也越来越重视,一方面加强交流和合作,力求在多元文化融合中使所在地区的文化与世界潮流同步发展,一方面倾力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极力打造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色。
  师范学校作为教师培养基地,有着教书育人的职能,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将来作为教师职业的业务技能,而且要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因此在当代社会大力倡导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美术教师可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努力探寻乡土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整合的最佳结合点和规律,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的美术教学内容及方法体系,形成校园地方文化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贴近生活挖掘地方文化资源
  地方美术文化资源是指根据教学对象所处区域中具有自己文化和独特内容的、符合美术课程相应要求的一种资源整合体,包括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人文景观和民间传统工艺两大方面,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价值,蕴涵了丰富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深厚的人文性。
  乡土文化资源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对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人们却往往因为司空见惯——太熟悉了,感觉不到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蕴和魅力。
  崇仁师范学校坐落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悠久古城历史文化抚州市,在建筑、民间工艺、雕塑等方面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如建筑方面有素以“千古第一村”而闻名全国的乐安县流坑村为代表的灰瓦白墙的徽派建筑;在民间美术方面有国家文化遗产项目南丰县的傩面具雕塑、东乡县的罗汉灯等等,以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独具魅力。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小天地,迈入生活大天地,将美术课程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和校外,让学生观察研究身边熟悉的山水人文景观所散发的赣文化特色的独特文化魅力,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展教学资源,优化美术教学课堂结构。
  三、在课堂教学中因地制宜整合当地文化资源
  传统美术教学以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造成学生视野狭窄,对美术教学缺乏应有的兴趣,作业呈现的是千人一面,对身边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本土传统文化视而不见,缺乏应有的审美情感和深入细致的观察能力,更不了解生活中传统的民间文化与美术,无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美术实践能力,更无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地方文化资源与美术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整合课题研究的内容和过程包括:从地方传统文化的欣赏感知→自主阅读理解欣赏学习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以现代艺术教学理念与传统文化的整合构思创作→根据每个人的独特感受进行艺术实践和创造→交流展示、总结反思→进一步拓展知识,提高艺术技能和审美修养→学以致用,形成终身学习思维和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地方文化资源看做是美术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写生、摄影、走访、视频、参观,调查、在网上查阅资料等社会、学校和家庭相互结合的各种渠道,师生共同挖掘与搜集整理地方传统民间艺术资源。如参观王安石、汤显祖纪念馆,在校园内悬挂流坑等人文景观的摄影图片、各小组所调查的书面材料整理交流;总之,通过多种多样的艺术活动和形式,营造浓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交流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艺术内容和信息的机会,让学生得到多种形式、不同渠道的耳濡目染。例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写生抚州城郊老剪子口唐朝至今的佛教正觉寺中很多诠释教义的雕塑和绘画,一起和学生用泥巴雕塑南丰傩舞的面具,并在学校艺术节上表演傩舞。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使学生在直观地欣赏到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作品,体验到乡土美术中朴素自然的美感,感受到乡土美术中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为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地把教材上的美术知识与地方文化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美术作业中体现出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在校园文化节和期末画作业展示中,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美术作品,等等。整合当地文化资源,发挥师生的最大潜力,通过整体协调、相互结合、渗透,使美术教学发挥最大、最优效益,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促使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和专注的学习态度投入学习过程中,使得美术课堂充满勃勃生机。促进学生升华情感、拓展视野,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提高审美修养,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使教育得到可持续发展。教师也可以在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中,使自己所学的美术专业知识与乡土文化资源通过整合,提高美术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从而实现专业化成长。
  综上所述,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可以使教学资源效益最大化,所以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生活为中心,重视对于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有机整合乡土文化资源,从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方湘侠.民间美术.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
  [2]胡知凡.谈美术作为一种文化的学习[J].中国美术教育,2003.
其他文献
摘要: 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大多开设了物流运筹学课程,针对物流运筹学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物流运筹学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通过强化实践环节,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平台。  关键词: 高职 物流运筹学 实践教学体系  运筹学是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运用系统化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协助得出最优决策的一门学科。运筹学
摘要: 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法治教育和学校德育的整合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法治教育在学校德育课程中的定位应该是:性质的德育性、目标的素质性、内容的思想性、方法的综合性。法治教育与学校德育的整合创新应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理想与现实相统一,以信仰教育为核心价值目标,注重信仰教育和知识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关键词: 法治教育 道德教育 整合 基本原则  从2009年秋季入学开始实施的新一轮中等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培养中小学生的“舍己救人”、“路见不平一声吼”和“舍生取义”精神。刘文学、赖宁等“少年英雄”的事迹长期影响着中小学生的成长,敢于牺牲的“小英雄”在我国社会的舆论中被广泛称赞。据《中国少年报》一份资料显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仅获中央和省一级表彰的“少年英雄”就有36人,其中,与坏人英勇斗争的有9人,舍己救人的有14人,保护牲畜的有5人,救火救灾的有5人,还有更多的数据没有
摘要: 本文对《物理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了解读,并阐述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法途径。  关键词: 课程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物理教学  学好物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维教学目标之一。下面就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进
摘要: Blog作为一种知识管理系统,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被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中。它是一种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学习工具,使得交流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虽然blog在教育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但它自始至终是一个教学的辅助工具,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  关键词: Blog 教学工具 课外教育  Blog,是Weblog的简称,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所以也称为“
摘要: 广大贫困地区的美术课教学存在着许多不足,面临这种现状,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要优化教学结构,因地制宜,发挥地域优势;二、要以审美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三、要美化育人环境,进行审美教育;四、美术与各学科密切联系;五、加速师资培训。  关键词: 审美教育 美术教育 改革实践  美术课新课标,是实施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提高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 “生活即教育”与“教育即生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虽仅一字之差,但差之千里。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强调了生活对于教育的本源作用,是一种正确的教育观;教育即生活是目前应试教育下我们广大学生的生存状态,也是大部分家长、学校的教育观,这种教育观是错误的偏执的。在大力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今天,践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并以此来消除教育即生活的片面,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