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薄弱环节 有效促进语文教学深入开展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m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不仅要埋头苦干,还要抬头思考,对自身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回顾,细心观察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些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此提升语文教学成效。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还面临着学生课堂准备不足、语文学习存在差异、课堂讲解枯燥乏力,以及特困生存在消极思想等不利因素,广大教师应当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语文教学成效。
  一、针对学生课堂准备不足状况,以强化预习途径有效化解难题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初中生课堂准备不够充分,回答问题时懵懵懂懂,甚至连教材中已有内容也不够了解。经过调查发现,原来这些学生在课前并没有进行充分预习,导致课堂教学中的双边活动无法有效开展。针对这样的状况,广大教师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解决学生课前准备不足的问题。
  一是强化预习重要性教育。预习是整个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许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是因为他们对预习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对预习重要性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充分的课前预习不仅可以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效果,而且能够解决基础性问题,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预习活动,逐步提高对预习活动的参与度。
  二是强化预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要坚持学习必须首先预习,要求学生针对新授内容制定预习计划,在新课教学前抽出专门时间系统地预习教材,以这样的方式强行入轨,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灵活自如,也有助于课堂互动中顺利开展。
  三是强化预习技巧的指导。许多初中生在语文预习中陷入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是因为他们缺乏科学的预先技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预习要求的同时,还要授人以渔,给予他们技巧方面的指导,提高实际预习成效。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各种教学刊物中搜集先进的预习经验,对学生进行传授,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班级预习较为有效学生的经验进行提炼,两种途径相结合促进学生预习技巧的提升。只有强化了预习技巧方面的指导,才能够让学生的预习更为高效,从而为提高语文整体教学成效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针对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差异,以分层目标教学有效化解难题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差异是较为客观的事实,这一点并不以教师的主观意志所转移,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正确面对这样的差异。一位教育专家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一问题可以辩证理解为没有不能进步的学生,只有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教师可以采取分层目标设置的方法来破解这一困境。
  一是科学制定分层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对教学的目标进行灵活设置,不同的学生群体应当设置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优秀生的教学目标与学困生的教学目标应当体现明显的差异性,这一点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对原有目标进行改造,目标拔高设置优秀生目标,适当降低设置学困生目标,体现出层级之间的差异性,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与自身的能力基础相一致。
  二是开展配套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与方向,在设置了科学的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还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配套,各个环节的教学工作都要灵活开展。在课堂教学中,不同层级的学生所提问的难度要体现差异性,对优秀生要进行具有思维引领性的提问,而对于学困生而言,则应当侧重于基础性提问,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有效参与。在作业设置上,学困生的作业量、作业难度应当明显低于优秀生,要与中等生也体现一定的差异,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另外,在教学考核上也要充分兼顾到学生的差异性,要以分层检测形式与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吻合,保证每一个层面的学生只要达到了学习的目标都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成绩,这一点对于缓解学困生自卑情绪,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具有较高价值。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强化对学困生的思想引导,多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
  三是进行层级动态管理。每学期开展的分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分层要实现动态管理,采取两个月或半学期调整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向着上一个层级努力,凡是达到了上一个层级的要求则对学生进行升级,以动态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针对教师课堂讲解乏力问题,以先进教学手段有效化解难题
  先进的教学手段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促进力,部分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这一手段认识不够到位,运用较为匮乏,还是按照口头讲解的方式组织语文教学。这样的教学行为影响了课堂的生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以及促进教学深入开展,教师应当科学认识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并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加以有效运用。
  一是在教学导入中运用信息手段。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状况,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环节,以视频短片的形式或者背景音乐的形式,一开始就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耳目一新,从而增强对本节课学习探究的欲望,这样的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的营造积极探究的良好氛围,是对教学活动的有效促进。
  二是在教学补充中运用信息手段。语文教材中选材内容较为宽泛,古今中外均有涉猎,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补充一些教学信息,才能够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学生顺利理解。在这样的过程中,多媒体手段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教学《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等建筑艺术类文章时,学生中大多数缺乏直观感知,没有去过这些地方,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通过视频短片的方式对这些建筑具有清晰的感知认识。一方面,这样的教学课件补充了课堂信息,活跃了教学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教材提供了有效帮助。
  三是在教学情境中运用信息手段。初中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目标任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对学生的思想与情感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许多教师运用口头说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实际收效甚微。初中生进入了青春期,思维更加多元化,教师单凭口头讲解,在强化思想教育成效方面非常有限,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促进各种教学情境的营造,如在一些情感较为浓厚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背景音乐播放、配乐朗诵,或者播放相应的典型场景,让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提高思想教育成效。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手段已经成为了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途径,广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实际进行有效运用,将多媒体手段充分融入到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针对学困生思想消极的因素,以综合帮扶体系有效化解难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群体也是教师所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转化,导致学困生语文学习出现较大障碍,影响了整体教学成效提升。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应当建立有效的帮扶体系,采取思想疏导、学习梳理与结对帮扶相结合的立体模式,为学困生转化提供有效帮助。
  一是进行思想疏导教育。学困生出现消极思想的根源还在于其学习畏难情绪、自卑消极情绪等等,教师不仅要善于做教学工作的设计者,还要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要认真研究青春期学生的思想特点,结合不同学困生之间的状态进行思想疏导,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尤其是要发掘他们其他方面的成功与进步之处,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尊重,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以积极的情感化解内心的消极情绪,从而逐步树立语文学习的信心。
  二是进行学习状况梳理。针对学困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深入的谈心交流,帮助他们梳理自身的学习状况,尤其是帮助他们梳理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语文能力方面存在的短板,以及学习技巧方面存在的不足,只有让学生清清楚楚地了解自身的语文学习状况,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下一步学习的针对性。
  三是进行结对帮扶活动。在学困生思想有所转变,学习薄弱环节得到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班级优秀生提出帮扶要求,鼓励班级优秀生与学困生之间结成帮扶的对字,采取帮扶小组的形式,每一名学困生都确立一个帮扶团队,利用课余时间在不影响自身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学困生结对活动。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弥补教师在学困生辅导方面的时间不足、精力不足,同时也在班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要深入分析自身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探究尝试,促进语文教学工作深入开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盘湾实验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1.汽车车身易锈蚀的部位①驾驶室底部橡胶垫覆盖部分、侧板、后底板,驾驶室组合的各钢板点焊连接处,这些部位最易聚集露水及雨水,油漆又难以涂匀,容易引起缝隙锈蚀。②车门下部是
一辆金杯面包车,采用前盘、后鼓式制动系统。据车主反映,该车制动时车辆严重向右跑偏。经试车,该车在制动时确有向右偏转的现象,但不严重。
随着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的广泛应用,发动机的故障诊断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发掘真空表在故障分析方面独有的优势,以检码器检出的故障代码为向导,对发动机故障进
期刊
晶体管电动燃油泵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机械泵油部分和晶体管电路控制部分,油泵的主要任务是供给燃油系统足够的、具有规定压力的汽油,以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需要。由于晶体管电动
一辆豪华旅行大客车,配备后置式直列六缸柴油发动机。该车在一汽车修理厂进行发动机大修,更换了活塞、活塞环、轴瓦等零部件,磨削了气缸盖平面,更换了气缸套(由于气缸套、气缸盖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