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模糊性及其文学鉴赏价值剖析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词义对世界和客观事物的反映经过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是一种概括性的反映,而这种概括性的反映促使词汇意义出现了模糊性。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的策略,词义模糊常被文学家们广泛地运用于文学作品中。解读文学作品中的词汇意义的模糊性,有助于读者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作品中渗透的文化等成分的欣赏,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关键词:词义 模糊性 文学鉴赏
  引言
  对于词汇意义模糊性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布莱克曾在他的《语言与哲学》中指出词汇语义不明确主要体现在歧义、模糊与笼统三个层面。语言中存在许多词义模糊性的问题,汉语和英语都不例外。众多学者就词汇意义的模糊性进行研究,提出要明确区别“歧义”“模糊”与“笼统”三个层面。伍铁平先生于1979年将模糊理论引入我国,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模糊词义的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本研究通过分析词义模糊性产生的缘由,探究语义模糊概念以及其对文学作品鉴赏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 “语义模糊性”的概念界定
  “当一个事物有可能出现好几种不同状态时,即使说话人对这些可能出现的状态进行了仔细的考虑,但仍不能确定是将这些状态排除在某个命题之外还是将其归属于某个命题之内,此时,这个命题就是不确定的、模糊的。这里的不能确定,指的不是由于解释者的无知而造成的不能确定,而是因为说话者的语言本身就是模糊的。”李晓明认为模糊性是指人类认识中关于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
  伍铁平和李晓明对模糊性的不同理解,揭示了模糊性具有不确定性的实质特点。然而,两者的定义只是加深了人们对模糊性的认识和理解,而并未明确、清晰地对语义模糊性给出定义。
  模糊性是语言的客观属性之一。语义模糊的本质是客观世界在人类大脑意识中的一种模糊反映,即人类大脑意识中对客观世界的不精确的反映。词义模糊性的产生是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客观事物的无限性与语言符号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人们不同认知能力、认知角度以及不断变化的语境等所致。词义所代表的不是客观现象,而是客观世界在人类意识中的概括性反映。“概括”在哲学中被界定为人类大脑思维活动从某一类现象或事物中抽象出它们共同具有的和区别于其它各类现象或事物的本质特征。换句话说,词义对客观世界的概括性反映是从复杂到简单、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的提炼过程。然而,这些最终抽象出来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却缺少明确的界限,只是划定了一个大致的范畴,这就必然使词汇的意义产生模糊性。
  因此,词义的模糊性是指词义所概括的客观世界本身类属边界或性质的不确定性在语言词汇意义中的反映。
  二 语义模糊性产生的缘由
  语义模糊性产生的根源可概括为两个:客观事物自身的模糊性是语言符号意义模糊性产生的根源;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是语义模糊性产生的根源。要探讨模糊语义产生的根源,离不开语义的性质和来源。刘佐艳将语义模糊产生的根源概括为三个:语言自身特点,本体的模糊性以及人类的模糊认识。刘佐艳对语义模糊性产生根源的概括有一定合理性,但却忽视了语言是社会交流的产物,没能从社会的角度对其进行追究。因此,不能忽视语义模糊性产生的社会根源。语言是社会的反映,但同时也是社会的产物。词义模糊性的产生离不开社会、交际等的需要。语义模糊性产生的社会缘由可概括为:
  1词义模糊性的产生是社会交往和交际话语趋于缜密的必然要求。
  语言使用者不可能随时都用精确语言代替模糊语言。因此,模糊语言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罗素曾指出:“整个语言或多或少是模糊的。”例如,“相当”一词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且具有语义模糊性。人们常说“相当精彩”“相当高”“相当好”等。而且,一句话中经常使用两个具有模糊语义的词语,如“基本上还可以”“可能还行”。“还可以”“可能”本身就具有不确定的意义,在其前边又加上“可能”“基本上”这一类模糊词语修饰,但并未改变短语意义。类似这种两个几乎同义的模糊词语同时出现在一句话中的语言现象在人们的口语交流中也较为常见。例如说某人的年龄是大约(差不多)四十岁上下(或左右),说时间是“大概(差不多)八点左右”。这里的“大约”“大概”“差不多“上下”“左右”都是模糊词语,这种看似冗繁多余的模糊词语的重复使用,实则在语言交际层面上却必不可少。
  2在国际性的政治、外事活动中,为了不把话说死,或者为了避免尴尬场面的出现,针对双方敏感性话题,经常有意使用一些模糊的表达,起到掩饰或回避的作用。例如:
  “大家都知道,由于某些原因,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中断了二十余年。现在,经过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又一次打开了。”(《周恩来总理在欢迎尼克松总统宴会上的讲话》)
  “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是外交辞令。因是欢迎仪式,此段不快乐的历史不宜在此时提及,所以周总理选用了一种委婉、模糊的表达法,避免了尴尬场面的出现。
  三 词义模糊性的修辞功能及文学鉴赏价值
  通过以上的论述,不难发现,词义的模糊性不会成为言语交际中的障碍,影响言语交际的正常进行,相反,词义的模糊性在人们的日常交流活动中往往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我们的语言交流更加活泼生动。而且,词义的模糊性还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模糊词语在语言修辞和文学作品鉴赏中的价值。例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指出:“‘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使得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弄’字使得境界全出。”他极力欣赏的“闹”和“弄”两字,正是充满模糊语义。他并未具体指出怎样的闹法,却让读者对杏花争相怒放的春景充满遐想。“弄”字也未指出如何弄影,却让读者浮想联翩。简单两个模糊意义词汇的出现使诗篇呈现出含蓄隽永的意境。总而言之,文学作品中语义模糊的使用,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1有助于渲染烘托气氛,揭示人物内在心理世界   文学创作者在关注人物外部形象的同时,还着力展示人物的深层内心。
  方达生:怎么你现在变成这样?
  陈白露:什么这样?
  方达生:这样地好客,这样地爽快。
  陈白露:我原来不爽快吗?
  方达生:哦,我不是,不是这个意思……我说,好像比以前大方了。
  陈白露:我从前也不小气呀!你不要对我说这样好听的话来。我知道,你心里是想说的是有点太随便,太不在乎。(曹禺《日出》)
  方达生说的“好客”、“爽快”、“大方”等都是语义模糊性词语,字面上为褒义,但实为贬义,指“放荡”或“自甘堕落”。方达生有意使用语义模糊性词语,一方面是出于礼貌,担心陈白露感情上接受不了,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觉得如此尖刻的指责很难启齿。面对方达生的措辞,陈白露显然能明白他的意思,用语义模糊的“太随便”、“太不在乎”来回应陈达生。语义模糊性词语的使用,揭示出方达生对陈白露真挚的爱,对造成她堕落的旧社会的愤恨。
  因此,语义模糊性词语的使用起到了烘托周围环境气氛的作用,使内心情感展露无遗。
  2有助于刻画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语义模糊策略,能够形象地塑造人物形象以及人物性格,同时,能够动态地反映人物的情感、性格、信念、欲望、愿望、意图等,从而使得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独特。
  《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章节中,当贾母问及黛玉念什么书时,黛玉回答:“只念了《四书》。”黛玉问及姊妹们念什么书时。贾母回答:“念的什么书,只不过是认得俩字,不是睁眼瞎子而已。”当到宝玉见到黛玉时又问到:“妹妹可曾读书?”黛玉答:“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曹雪芹《红楼梦》)
  文学作品中,作者常用模糊限制语以及某些表示精确数目的数词的模糊语义来达到一定的效果。如《红楼梦》中,在黛玉问及姊妹们念什么书时,作者在贾母的回答中用了“两个字”这样表示具体数字的模糊语义的表达暗示了贾母对女子读书不屑的态度。当宝玉问及黛玉读过什么书时,黛玉用了具有模糊语义的“些须”、“几个”。黛玉故意使用这些具有模糊语义的词语,去迎合贾母的心理。从贾母的言语中她了解到,在贾母的内心里,对于女子读书似乎是不赞成的。黛玉寄人篱下的处境以及她本身多疑的性格使她谨言慎行。因此,黛玉善于察言观色又冰雪聪明的形象跃然纸上。
  文学源自生活,但又不是现实生活原原本本的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意地使用一些语义模糊的词语能够勾画出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同时能让读者去体会、去解读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形象。
  3有助于反映作品创作背景下的社会文化状况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言语行为受到社会以及文化的影响。通过在文学作品中使用语义的模糊性,作者可以表现出作品中人物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状况。
  他人不坏,靠得住,党员,有发展前途,后来,我告诉他我曾和别人干过那事,他不要我了。(张辛欣等《漂亮的三丫头》)
  “干过那事”的意思是指“发生过性关系”。说话人有意地采用了模糊性的语义,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任何与“性”有关的话题在公开场合的交际中都应尽量回避和不触及。在某些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说话人为了不陷入尴尬的境地,常会选择一些语义模糊的词语,绕着弯说。但在一定的语言交流的环境中,听者或读者不难理解其语义模糊性,从而获得准确信息。
  文学作品是社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它不可能脱离社会文化而单独存在。同时,文学作品中人物使用的具有模糊意义的词语是在其自身利益或是礼貌需要的前提下,对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通过词义的模糊反映出人物形形色色的社会心理以及相应的社会文化。
  结语
  通过对词义模糊性概念的梳理、词义模糊性产生的缘由的分析,不难发现,语义模糊性的产生是客观因素和说话人主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是语义的模糊性才使得语言交流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使语言交流更加地有意义、有趣味。分析文学作品中作者有意使用的语义模糊,有助于读者仔细地玩味说话人的言外之义,在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的同时,使读者获得审美享受,最终提高其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注: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资助项目“基于衔接理论的二语写作教学途径”(项目编号:12JK0290)和咸阳师范学院2013年科研立项课题“英汉双解学习词典使用策略与英语词汇习得有效度的相关性研究”(13xsyk0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伍铁平:《模糊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 李晓明:《模糊性——人类认识之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 刘佐艳:《关于语义模糊性的界定问题》,《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7期。
  (鲁团花,陕西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谭鼎华,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1)黄、淮流域广大地区的借水问题在1955年7月1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邓子恢副总理所作“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曾指出由于黄河本身
一、绪论言语行为理论由Austin(1962,1975)提出,着眼于人们怎样用言语传达意图以及意图传达后产生的行为,也即如何以言行事。评价言语行为在言语行为研究中是比较新的主题。
不同的林地产权制度安排诱导了不同的契约选择,形成了企民之间不同的关系格局,呈现出不同的松散、强弱程度和稳定性,进而导致不同水平的经营绩效。相关龙头企业在上游产业链
郭道扬教授是国际著名会计学家,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郭道扬教授现任中南财政经法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会计史学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茅盾在他的《蚀》三部曲中的隐性神话模式,是中西文化碰撞出的耀眼火花,也是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中西古老哲理的交流。《蚀》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完整的象征主义著作,它的文学地位
【正】《广韵》"幽"韵的归等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各家众说纷纭,主要观点可以分成两类:李荣《切韵音系》、~①邵荣芬《切韵研究》、~②丁声树《古今字音对照手册》、~③李新
《机电排灌设计手册》分上、下两册由水利出版社出版。上册为水泵及泵站水工部分的设计,于1983年再版。下册为电气部份的设计,于1982年6月第一次出版。各地新华书店发行。
由石油大学仝兆岐、宋维琪等完成的“建场法解释软件的研制及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科研人员对建场法地电模型进行了算法的设计 ,完成了相应软件的研制 ,把该软件用于实际
近日 ,燕化公司炼油厂顺利生产出30 88t新标准环保汽油 ,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奠定了基础。北京、上海、广州 3个主要城市将在今年 7月 1日起率先执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