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期货有助于预测通货膨胀率吗

来源 :中国经济问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我国22种商品期货提取隐含的便利收益率时间序列,发现商品期货在样本内和样本外可以显著预测未来通货膨胀率,在控制了利率、货币增速影响后,这一结果仍然成立.进一步,采用南华商品期货综合指数、商品期货各品种指数、商品期货大类指数,以及美国商品研究局商品期货指数对通货膨胀率进行了样本外预测,结果表明这些指数对于预测我国通货膨胀率效果仍然显著.基于商品期货价格的预测模型都优于本文的基准模型和朗润预测指数,这表明商品期货市场包含了与通货膨胀率相关的重要信息,可以作为未来一般物价走势的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财政透明可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首先测度了29个省份2009—2017年间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相对偏低且提升缓慢,同时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异质性.然后,分别从全国和分地区两个层面实证考察财政透明与公共支出结构变动对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一是在全国层面财政透明能够直接和通过优化公共支出结构间接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二是在发达地区财政透明影响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间接效应不成立.还进一步考察了财政透明与公共支出结构对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作用
本文借助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运用共词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余弦指数、关注度等指标,基于CSSCI来源期刊和高影响力期刊的经济学文献数据,对2020年我国经济学研究现
城市收缩已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出现,正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选取近20年国外代表性文献,较全面地展示了城市收缩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发现由于城市收缩过程较长,欧美学界对城市收缩的概念界定逐渐全面、认知不断深入,并从城市生命周期理论、全球化与产业转移、郊区化与城市蔓延、资本的空间投资、收缩路径循环累积效应等角度对城市收缩形成的机制进行了经济学分析.针对城市收缩产生的土地空置、税收下降、人力资本流失、社会隔离等问题,国外学者基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精明收缩"理念,对城市收缩治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中国提供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被广泛地视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探讨了数据生产要素的经济学概念及其主要特征,强调了数据生产要素的虚拟性和非竞争性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边际产出递增、强正外部性、产权模糊与衍生性等特点.进一步,本文梳理了数据生产要素价值的估计方法以及将数据生产要素纳入经济增长框架的宏观经济理论.之后,本文相继分析了数据生产要素对微观企业决策与生产效率的影响,与数据要素相关的产业组织问题,以及金融市场中数据所发挥的降低信息摩擦的作用.最后,本文介绍了数据生产要素
集群式产业发展是中国经济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而关联产业的地理集中则是集群式产业发展的根本特征.本文构造了一个反映关联产业地理集中特征的地方产业集群指数,在此基础上系统考察了地方产业集群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集群式产业发展显著提高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有利于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机制检验表明,进口中间品替代效应和企业成本加成率效应均是地方产业集群影响出口国内附加值的重要渠道,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强化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集群式产业发展对民营企业、一般
本文基于Eaton-Kortum模型,运用Arkolakis等(2012)提出的贸易量化模型将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纳入一个理论分析框架,量化比较三者对中国加入WTO后人均实际产出增长
2020年12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广西大学共同主办、《经济学动态》编辑部与广西大学商学院共同承办、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协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期刊
多国政策国际协调是维护全球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更加开放、团结、普惠性全球经济金融系统的客观要求.本文以双支柱调控框架为切入点,创新性地突破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独立分析边界,通过构建一个嵌套着两国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的三国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以及结合2013年之后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采取紧缩性宏观审慎政策引发的国际协调经典案例,论证了只有主导国、中间国和追随国共同实行对称性国际协调才能实现共赢协调解.基于此,本文亦探讨双支柱调控框架视域下多国政策国际协调的政策建议.
现代新型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势头方兴未艾,金融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已经并将继续对金融业和传统金融体系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但它在广受褒誉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让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于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的我国,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充分发挥重点区域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京津冀、粤港澳和长三角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