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海底内部地质构造的浅地层剖面系统

来源 :测绘地理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shisa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底表层探测可以使用诸如水下摄像、侧扫声呐等水下特种设备实现,但海底内部形态和构造就无法直接获取,这可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一种名为浅地层剖面系统的设备应运而生,就像医学中的光学影像可以探测身体内部秘密一样,该设备可以探测海底内部秘密。浅地层剖面仪最早是在测深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发射频率更低,声波信号通过水体穿透海床底后可以继续向更深地层穿透,继续向下的声波到达海底浅表层不同底质分界面时,当介质阻抗差异较大时会发生强反射,而在同介质内声波发生反射的强度则较弱。
其他文献
介绍了宝兰高铁某标段CPI平面控制网复测技术方案,通过二等GPS测量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得到复测数据,利用南方测绘GNSS数据处理软件对复测数据进行基线解算以及网平差处理得到复测坐标,然后将复测坐标与原测坐标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对比得出结论,判断CPI网点是否发生变化,为后续线路施工及轨道精调提供可靠的依据。
若想使用手持扫描仪和V-STARS联合进行工业设备的几何检测,首先必须研究在较大空间内它们联合测量的实际精度。本文以Creaform公司生产的HandySCAN700手持扫描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手持扫描仪单独作业的精度保持程度、V-STARS与手持扫描仪联合作业对精度的影响两方面内容。实验证明在3 m范围内手持扫描仪的距离精度呈线性衰减,角度误差较大且无明显规律;使用V-STARS与手持扫描仪联合
针对新型基础测绘建设体系不健全、全要素实景建模方法不完整等问题,详细描述了全要素实景模型的组成,重点分析了底层遮挡模型缺失、室内外一体化建模等核心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地面近景、倾斜摄影、全要素地形图数据和普查信息等空地多源数据的全要素实景模型生产技术方案。以上海市示范区为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新型基础测绘建设在全国城市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随着终端设备及操作系统多样化的发展,对地图的渲染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地图渲染引擎,依赖于相应操作系统图形库,存在不能跨操作系统、渲染性能低、渲染风格不一致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跨平台的高性能地图渲染技术,采用蒙板绘制技术、纹理字典文本绘制技术,基于OpenGL(open graphics library)图形库,实现了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不同的操作系统下,统一的高性能地图渲染引擎
针对特征点法视觉里程计(visual odometry, VO)中,描述子匹配算力要求较高,而光流追踪算法存在误差累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目混合追踪的视觉里程计算法,并通过实验对该方法的定位结果与计算效率进行分析。在该算法中,前端在影像关键帧提取ORB(oriented brief)特征点并生成路标点,优先采用Inverse Compositional光流进行追踪,使用卡方检验等检测外点;为检测定
提出了一种结合颜色不变量和MROGH(multi-support region order-based gradient histogram)的特殊纹理影像匹配方法。首先在MROGH算法基础上引入颜色不变量模型,构造同时纳入局部影像颜色和空间关系的描述符;然后采用预测同名区域方式缩小搜索空间;最后采用最小二乘匹配方法精化匹配结果。实验表明,在纹理重复和纹理贫乏区域本文提出影像匹配算法不仅能获取较多
针对现有各类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方法的效率与精度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尺度场景且鲁棒高效的SLAM方法。该方法使用直接优化与特征匹配融合定位算法提高SLAM过程的鲁棒性,采用图优化算法融合多源数据,并结合高效率联合稀疏优化方法,扩大SLAM系统处理的场景规模。此外,通过采用回环检测策略,有效抑制了重建过程
建筑物区域的精确提取是数字地形图自动化绘制的基础。本文通过融合无人机航摄处理得到的高分辨率DSM(digital surface model)与DOM(digital orthophoto map)数据,提出一种基于阈值分割、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s)分类和形态学处理的建筑物区域提取算法,并选取ISPRS提供的Potsdam数据集进行试验,通过定量化精度分析验证了该算
鉴于公路隧道施工的特点,在不中断公路正常运营的情况下,以宁杭高速公路梯子山隧道为例,介绍了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隧道纵横断面测量的作业过程,并对该隧道变形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为公路隧道施工和养护提供参考。
针对政府部门工作中使用的纸质地图不方便携带、更新周期长、数据难共享的缺点,结合当前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和移动设备广泛普及的趋势,探讨实现政务地图无纸化的思路和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