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朗的时尚冒险

来源 :21世纪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f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为管理多个全球品牌的时尚公司董事长,程云的一天是紧凑的。
  中国与美国洛杉矶的时差是15小时,早上8至11时,她过的是美国时间;而后直至下午4时,与中国团队开会;之后到晚上11时左右,时间留给欧洲团队。
  《21CBR》记者的专访,落在了她为中国团队留出的时间段。全球疫情仍在持续,程云已经18个月没有出差,但与各地运营团队的线上交流频率变高了,跨国业务的关键项目讨论、预算制定、战略沟通等未受影响。
  2016年加入复星,2018年开始担任复朗集团董事长、Lanvin 董事长,程云是一位典型的由投资人转型的企业掌舵者,拥有20年的管理和投资经验。复朗集团的前身是复星时尚集团,于2017年成立,旗下拥有五大品牌,包括美国St.John、法国Lanvin、奥地利Wolford、意大利的Caruso和Sergio Rossi,業务遍布60多个国家,拥有1000多个销售点、200多家零售门店。
  今年10月初,复星时尚集团正式更名Lanvin Group(复朗集团),突出Lanvin这一标志性品牌,并同步官宣新一轮融资,增加了两个新战略投资伙伴——日本大型综合商社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高端鞋履开发及制造商九兴控股。迄今,复朗集团募集的资金总额约3亿美元,投后估值超过10亿美元。
  相较LVMH、开云集团等时尚产业巨擘,复朗是妥妥的新人,其后起优势和第一要务在于,将国际大牌的声望和独特底蕴,转化为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场的加速增长。
  过去15个月,复朗集团在全球新开25家直营门店,其中19家位于大中华区。程云向《21CBR》记者透露,Lanvin过去12个月保持三位数的销售额增长率。
  中国何时出现比肩国外的奢侈品集团,市场还未等到答案。就复朗而言,外界的质疑声从未停过,深度参与多个国际品牌的海内外运营,一家从投资切入的公司能行吗?
  程云认为,学习成熟大集团的经验很重要,但复朗并不对标任何企业,因为品牌都有自己的DNA,“我们唯有成为自己,大家才会喜欢我们”。

控股背后


  复星2013年左右开始进入时尚领域,是财务投资的形式,持股较少。之所以没有很快进入控股状态,是觉得做一个新行业,需要一个学习过程。
  几年后我们发现,这确实是个很大的市场,同时意识到,时尚是一个有周期性的行业,需要深耕。不管多好的品牌,都会经历周期,因为设计师创意的更新迭代,或者对潮流和市场的把握,会出现起起伏伏,管理者得有耐心才能让品牌价值最大化。
  我们逐渐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深度运营上,很自然就走到战略投资、产业运营的阶段。
  市场上有发展潜力的品牌挺多的,我们会看哪些最符合我们需要的调性,更偏好有清晰的品牌基因、历史悠久且有世代传承潜质的品牌。
  整个时尚行业的竞争很激烈,新品牌层出不穷,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身份ID,品牌辨识度非常重要。收购品牌也要看时间窗口和契机,看双方是否能产生“化学反应”。
  衣食住行,是最根本的四个需求,复朗现阶段在“衣”上面下更多功夫。目前集团旗下的五大品牌都是围绕穿搭来做,所有品牌像家庭成员一样,彼此能互补协同。
  下一步考虑收购,我们还是会在穿搭上进行深耕,珠宝、钟表这类目前暂不考虑,不排除会收购同类型的品牌,比如再来一个高级成衣品牌。我们看品牌的态度也是开放的,除了一些有历史沉淀的品牌,其他好的创新驱动、科技驱动或者设计师品牌,也会关注。
  投资只是手段,品牌所有的价值输出,底层逻辑都来自运营。品牌运营得当,能实现健康成长,集团才有长期发展的未来。
  今年6月,复朗集团正式完成收购Sergio Rossi,此前,集团差不多两年没有收购动作了,我们给了自己一段时间把运营“吃透”。
  2019年初,我们成立了品牌管理公司,组建了一支品牌运营团队,负责自有品牌在中国的开店和业务拓展,目前有上百人的规模。这支团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品牌在中国的运营能力抓起来,线上线下的市场营销、渠道等全部都是自己做。
  我相信,内生能力必须从我们内部培养。这样锻炼出来的团队,不仅能为我们现有的品牌赋能,也能为将来新收购的品牌以及想进军中国的国际品牌提供服务。同时,只有深度运营,才能摸清整个行业的变化。
  目前,我们不会着急做新的收购,但如果有好的项目,我们也一定会抓住机会。

复兴计划


  地域扩张、渠道激活和品类开发,是复朗定下的三大增长战略。
  产品品类开发,我们去年就开始尝试,比如Wolford的拳头产品是丝袜,品牌专注于研发亲肤环保的面料,这种面料既可以做内衣、丝袜,也能用于贴身运动服装。去年,Wolford推出时尚运动线“The W”,打造兼顾休闲运动和日常生活全场景的服饰,适用于年轻客群。
  Lanvin也一样,以前做高级成衣的开发为主,在过去12个月,卖成爆款的是两款鞋,主打滑板鞋的Curb和主打休闲运动鞋的Bumpr,使得鞋类的销售占比急剧上升。
  我们看到年轻人奢侈品消费的趋势,会有针对性地拓展相应的品类去满足市场需求。
  线下门店的布局方面,考虑到欧美地区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较大,而中国市场仍在正常运转,过去15个月,我们开的25家店里,有19家位于中国。明年在欧洲、美洲都会有开店计划。
  渠道数字化也很重要,过去消费奢侈品习惯于线下,希望能摸到试穿到,疫情加速了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数字化,奢侈品电商的发展较过去快了很多,目前品牌都在天猫开旗舰店,还有小红书、京东、抖音等平台,有的品牌铺得很全,有的还在布局过程中,这些渠道我们未来都会逐步激活。
  在地域扩张方面,我们会在尚未充分开发的新兴市场,做更深入的布局。麦肯锡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提到,中国未来会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消费量的占比能达到40%。整个复朗集团现在占销售收入大头的仍是海外市场,中国市场的占比只有10%左右,这也说明待挖掘的空间巨大。   为了保证海外本部和中国本部能高效地共同发力,在组织架构创新上,复朗采用了“双引擎”的打法。
  传承品牌文化是主引擎。我们必须尊重收购品牌当地的文化传承和当地的管理层,守住品牌的DNA。Lanvin在巴黎,Wolford在奥地利,不同品牌有各自的起源地,管理层的招聘都在当地,复朗会给予充分授权,尊重当地团队的要求,确保健康发展。
  新兴市场的发展是增长引擎。目前我们的品牌在中国的渗透率较低,增长空间很大,我们也会配合市场需求,在新店布局、数字化运营等方面充分放权给运营团队。
  这两个引擎转起来,相互协同赋能,推动复朗的成长。
  每个公司当地的管理层,加上新兴市场的管理层,以及负责两边协调的总部层面的“运营合伙人”,每周都需要开会沟通。因为疫情,我已经18个月没有出差,但线上交流变得更频繁,感觉世界变得很小。
  在任何行业,找到最优秀的人才永远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除了双引擎的运营模式,集团同步推进人才储备项目,既在全球市场寻找能与复朗契合的长期主义者,内部也在培养年轻人才。

生态协同


  复朗收购Lanvin已走到第4个年头,从无到有,到深层次运营,如今搭建起与海外品牌管理层畅通的交流通道,大家有很多尝试,也遇到很多挑战,但最终产出好的结果。Lanvin在中国,粉丝基础增厚,品类拓展也有了成功的项目。
  在中国,能收购并深度运营这么多全球性品牌的时尚集团,论打法和商业模式的独特性,复朗可能是唯一的一个。
  关于运营的方法论,我认为首要的,是不管品牌来自何方,尊重它的传承,别丢了收购的意义,避免过度改变品牌的DNA。否则到最后,原来的客户会迷惑,这个品牌到底走的什么路?
  其次,不能买来就不管,产业运营集团的意义,就在于各品牌能协同作战,我们需要深度参与品牌所有重大项目决策,推动品牌在数字化运营等方面的进步。
  总结起来,就是“平衡”二字。一不能管太多,管到品牌都不是自己的了;二不能什么都不管,让它过于自由发挥。
  复朗旗下的五个品牌,过去积累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花些时间来清理,做整个运营的重组调整,未来的大方向一定是做得更健康,但同时也需要投资与增长,没有增长就没有未来。
  帮品牌扭亏为盈是我们的目标,却不是唯一目标。我们更关注长期路径。考核方面,除了收入等财务数字,还会看产品开发、数字化运营、市场营销的声量等维度的指标,判断品牌成长情况。
  这五个品牌的资源投入,都一视同仁。集团现在改名Lanvin Group,带了Lanvin的品牌名,主要是想传达Lanvin品牌创始人Jeanne Lanvin女士的企业家精神和开放态度,不代表我们“偏心”。
  复朗不是从纺织品起家的公司,也没有在时尚产业耕耘几十年的团队,摸着石头过河。要说优势,生态是很重要的一点。
  复星国际作为一个大家庭,产业覆盖面极大,建立了一个庞大生态圈,复星对中国市场尤其消费品市场的深刻理解,可以为复朗在中国快速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
  同时复朗也建立了自己的产业“朋友圈”,通过多轮融资,引入战略投資者,形成独有的战略联盟,从服装配饰、鞋类、电商运营到海外市场,横跨时尚奢侈品行业价值链的不同领域。
  做大做强是复朗的长期目标,将来复朗如何适应全球化的打法,适应中国市场的打法,需要我们自己摸索。还有很多历史问题需要解决,我相信,通过日积月累的经营,复朗会向市场交出我们的答卷。
  有人说我国时尚行业的落后是全方位的,我并不同意,大家各有各的好。法国、意大利这些传统的时尚创意之都,对创意精髓的把握确实高深。中国也有自己独特的国潮文化,诞生了很多优秀的设计师品牌,丝绸、羊绒羊毛等制品的生产,也达到了顶尖水平。
  我们需要尊重海外的优势,尊重海外品牌曾经取得和现在正在取得的成果,但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也在探索做大做强和更多创新。时尚这个行业,无论在什么地区什么国家,人们对美的追求,天下大同。
其他文献
许家印与朱孟依“谈崩了”。  10月20日晚间,恒大单方面宣布,终止出售恒大物业控股权给合生创展。  当晚,中国恒大公告称,合生创展拟以200.4亿港元收购恒大物业50.1%股份,因为买方“未能符合对恒大物业股份作出全面要约收购的先决条件”,于13日解除或终止该协议。  同日,合生创展也发出公告,称“谈崩”的原因在于恒大改弦更张,要求将钱直接打到恒大集团的账户,而非恒大物业的账户,“买方至今仍准备
期刊
乌云笼罩阳光城。  11月1日,阳光城公告称,拟就旗下3只美元债券进行要约交换,阳光集团创始人林腾蛟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另外,对5只美元债修订契约。  8笔美元债未偿付金额共计22.62亿美元,约114.7亿元人民币。11月之内,阳光城亟须兑付超40亿元的债务:境内需兑付25.44亿元的ABS、ABN及私募债等,并将有2.47亿美元回售于11月中旬左右到期。  債务密集到期,阳光城正在经历至暗时刻。
期刊
要论多元化布局,奥园集团的业态足够丰富。基于“一业为主,纵向发展”理念,它的触角由地产向其他热门赛道延伸,现有中国奥园、奥园健康和奥园美谷 3 家上市公司。  在房地产增速见顶的当下,焦虑的房产巨头纷纷谋求“多条腿”走路,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早已布局的奥园集团, 2020年整体销售额约1540亿元,非房板块贡献收入约210亿元,同比增长40%。  然而,多元化是把双刃剑,投易盈难,特别是进入一个模
期刊
房地产行业入冬,部分高杠杆房企捂紧口袋、谨慎投资,而华润置地今年却在拿地上表现活跃。  10月中旬,北京二轮集中供地,华润置地连续两次出手,联合首开股份、中铁置业,拿下北京两幅地块,共耗资113亿元。  除了北京,华润置地还在国内四处出击,在深圳、南京、青岛、合肥等地的二轮集中供地中拿地。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1-9月,华润置地拿地857万平方米,行业排第6名,同比增长14.9%。  “保
期刊
进入2021年以来,中资房企债券违约事件频发,越来越多千亿房企爆雷,甚至蔓延至头部房企,引发了监管与市场的高度关注。  10月26日,发改委外资司会同外汇局资本司召开部分重点行业企业外债座谈会,指出将继续在外债备案登记、资金出境等方面满足企业合理合规的外债置换和偿付需求。同时,要求企业不断优化外债结构,严格按照批准用途使用外债募集资金,积极主动做好境外债券本息兑付准备。  市场对上述会议的解读主要
期刊
房地產税试点终于来了!  2021年10月2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发布。  房地产税改革加快,近年来重要会议及文件中多次提及房地产税,相比此前表态,本次《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房地产税试点的改革目标、实施路径、征收对象等。大势所趋  第一,调控房地产,严格落实“房住不炒”,增加保有环节成本。  自2016年的中央经
期刊
即使看遍中国三大梯田胜境后的游客,在龙塘苗寨住上两天,依然会对这段度假留下独特记忆。  “在漫天的星空中入睡,在云里雾里醒来,泡在山顶无边泳池里看龙塘苗寨的炊烟,饿了到山下的稻田里抓稻田鱼,城里人笨手笨脚的,淳朴的村民急得下田帮着一起抓鱼,抓上十条稻田鱼,然后田间抓上一大把野生的薄荷叶带到山上(的龙塘山房),酒店帮着做了一大锅酸汤鱼。”  贵州雷公山腹地,海拔950米之处,曾经鲜有人问津的龙塘村火
期刊
10月中旬,杭州丁桥天街店开门迎客。龙湖已开业购物中心的数量,增至60座。  这个面积达21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吸引了270多家品牌入驻,开业3天总客流突破60万人次,销售总额超4698万元,填补了杭州上城区东北区域的商业空白。  自2003年第一个商业项目“重庆北城天街”开业,龙湖开启了在商业地产领域的布局。近年来,龙湖几乎以每年开业10家的节奏在各大城市插旗布点,布局全国28个城市,所到之处,
期刊
10月25日,华为CFO孟晚舟回到华为上班。  “过去三年,虽然举步维艰,但我们披荆斩棘,团队越战越勇。”孟晚舟发表了这样的感言。  对比自己刚被羁押时的状况,这位归来的财务最高负责人会发现,华为的业务态势已截然不同,特别是核心增长引擎被迫熄火了:  2018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占比为45.1%,且气势如虹,同比增速高达45.1%;在2021年上半年,消费者业务的占比降至42.4%,同比上年同期减少
期刊
“我的老花镜店里,有很多来购物的老年人,他们没有支付宝,但有微信。”一名淘宝特价版的店铺运营称,期待近期平台接入微信支付。  9月中旬,工信部官宣专项整治行动,要求解除屏蔽网址链接,一个月来,互联网平台小心翼翼地试探互联互通的边界。阿里的多款App已接入微信支付,腾讯也在微信中有条件地解除淘宝、抖音等外部链接限制。  饱受大平台割裂之苦的中小企业,已畅想互通后的“爆发式增长”。  另一名淘特商家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