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tree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就文化程度较高,学习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的大学生群体而言,网络正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意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加强引导,创新工作,把握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动向,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关键词: 现代信息网络 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约277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其中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占网民群体的22.2%。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让当今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打破了空间、时间、地域上的限制,让当代大学生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对信息、资讯的获取变得更加轻松便捷,传统的学习方法和模式正受到网络学习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互联网络拉近了网络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疏远了现实世界中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正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力量的高校辅导员,如何创新性地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
  一、网络信息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一)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容易使大学生迷失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及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各种信息资源正变得越来越便捷,要查找相关资料只要提供一些关键词就可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的帮助下在须臾之间获取数以万计的相关资料。通过网络这样简单的方式来获取文献资料为大学生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正是这样像快餐一样的文献资料获取方式,由于没有经过跑图书馆,翻阅大量纸质资料,难以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其结果往往是知识来得快去得也快。这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抄袭、剽窃之风。调查显示,很多学生都有通过下载网络上相关资料来完成作业的经历,甚至通过网络来购买毕业论文、课程设计、重要考试的答案等情况也屡见不鲜。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不可忽视。
  面对虚拟的网络世界,尚未真正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往往会存在种种网络失范的表现: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恋等网络活动不能自拔,导致学业荒废;一些学生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出现审美情趣的“娱乐化”现象,以网络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好看”、“好玩”、“好潮”、“好听”等感官刺激来代替价值理性,导致大学生审美和价值观念的功利化、世俗化;甚至一些大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利用网络漏洞,制作传播木马病毒,盗取他人相关账号、密码等信息,侵占他人的虚拟或现实财产等网络犯罪活动的案例屡有发生,上述大学生的网络失范问题必须引起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视。
  (三)网络“去人文化”、“去身体化”导致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下降。
  网络的高速发展和其特有的虚拟性,从时间和空间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和道德评价标准。在浩瀚、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大学生的道德约束意识正被网络的虚拟性所冲淡。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置身于网络环境中的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去身体化”使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约束力在网络中瓦解,网络正成为他们发泄心中不满,进行思想宣泄的“最佳”场所。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下降,更引起他们对无束缚的网络世界的沉溺,对现实社会的冷漠,从长远来看,这必将引起他们对现实人际交往的疏远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下降。
  二、网络信息环境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影响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剧,网络正成为他们获取知识、休闲娱乐、交流情感的主渠道,正因如此,网络正成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资源共享性使高校辅导员工作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间。
  (一)网络信息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呈现出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
  网络作为开放性的平台,打破了时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更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宿舍延伸到了全新的网络空间。由于网络平台所特有的共享性、虚拟性和开放性,大大缩短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借助网络平台,高校之间可以相互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咨询各类问题,而不用担心自己身份的暴露。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思想政治“灌输”式教育正变成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是“见字不见人”式的交心讨论,使得学生能够抛开心理顾忌,敞开心扉发表见解,在网络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完全是平等的,因而这样的教育、交流更具有真实性与说服力。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出越来越多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
  (二)网络信息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具多样性。
  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全新的教育方法。传统的听报告、开班会等集中化、小规模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多元化充斥的网络时代,当今的大学生正慢慢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居高临下灌输的单向性教育方式,在网络的互动性面前,遭到了抛弃。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借助于飞信、QQ、QQ群、MSN、博客、电子邮件等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空间、对象上,通过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也更加便捷,更容易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网络信息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注意方面
  (一)积极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网下阵地。
  面对汹涌而来的网络大潮,高校辅导员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便捷、开放等有利条件,不断探索。要做好虚拟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教育的对接,把常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相结合,发挥思政网、学生工作在线、心理咨询网、网络党校、网络团校等网站的合力,达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效果,实现网上与网下的良性互动与反复循环。
  (二)注意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产生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学生个体原因,又有家庭教育、学校管理的缺失,网络监管不到位,以及网络本身诱惑等多方面因素,这些方面都对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产生起到了推动作用。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发挥网络正面的激励、教育作用,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良好网络道德心理、网络自律能力,规范网络行为,最大限度地抑制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避免发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三)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促进良好网络环境的形成。
  大学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服务社会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无可替代。与此同时,以大学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在引领社会文化发展、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日益凸显。一个健康纯洁的网络环境正是优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辅导员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指导,以建设先进文化为目标,遵循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原则,在思想内涵上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形成高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更好地营造校园健康向上、活泼生动的氛围,提升整体的校园文化品位,并以此来促进健康网络环境的形成。
  (四)整合校园网络资源,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高校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德育及网络监控机制,结合大学生容易出现的网络失范的具体行为,制定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网络道德规范,以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同时,高等学校和网络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及时清除校园网络上的不良信息,避免不良信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各高校要进一步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推进各类教学系统及网上教学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同时,在加强校园网络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应结合实际需要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寓教于乐,掌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当前,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应对网络信息环境的挑战,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与时俱进,掌握现代网络信息工具,加快辅导员角色的调适与创新,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创新性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大学生上网时间调查.http://wenku.baidu.com/view/d34f7a76a417866fb84a8e60.html.
  [3]百度百科.“网络道德”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138795.htm.
  [4]杨志坚.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
  [5]徐增勇.网络的挑战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北京:思想教育研究,2005,(5):6-7.
  
  本文系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1年度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研究”(编号:19327)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集中利用学校教育的各种渠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的一种课程,对学生的
摘 要: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他们如同一部汽车,在弯曲的道路上行进,教师如同司机随时修正方向盘,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按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本文从高校教师“行”与 形”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辐射加以探讨。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行” “形”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机构。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处于模仿力极强时期的青年学生,他们接受教师通过言语讲授所传播的
从土建施工的全过程来讲,桩基础施工应当构成其中的核心与关键。这是由于,桩基础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本身的整体质量。最近几年,与建筑桩基础有关的技术手段和措施正在不断改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媒介,在当今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电影的片名起着传达信息、体现美感和吸引观众的功能。归化与异化作为英汉互译中的重要策略,在电影
以果葡糖浆代替甲醛合成满足绿色化要求的果葡糖浆尿素树脂,探讨厂热压温度、时间和吲化剂用量对树脂胶合强度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出果葡糖浆尿素胶粘剂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温
在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过程之中,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却是以环境污染以及破坏为代价,这一点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
"此在"是海德格尔思想的根本范畴,这一概念是他在对形而上学迷雾的认识上提出来的,他指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错误在于混淆存在和存在者,提出了自己的观念.本文通过对"此在"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听是分辨和理解话语的能力,是语言交流的基础。英语听力培养在教学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听是
信息社会已经到来,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里充当着愈来愈显著的影响,不仅仅是在工作室,学习,消费和沟通方面。 它还改变了人们进行这些活动的传统方式。 这些计算机设备的管理是本文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本文以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环节为着眼点,分析了研究生教育管理及其制度建设的目标,从创新求实、强化实践、规范管理、导师队伍建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