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温播种对红松新播苗生长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now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宜地温播种指标是开发红松苗木精准培育技术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开发优质高产苗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苗圃分期播种试验方法,研究了地中5cm不同地温条件下播种对表征红松播种苗苗木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中5cm温度3~5℃播种时,红松新播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干物重、出苗率、保苗率、物候期等质量指标均优于6、7、9、10~11℃播种时的相应指标,适宜的地温播种可延长苗木生长期,增加地温和气温的利用率,提高了出苗率和保苗率,促进了苗木的质量和产量;尽管地温3~5℃播种时红松新播种苗可能承受霜冻冻害风险
其他文献
勘工专业的两门课程《矢量分析与场论》[1]与《电磁场论》[2]的矢量分析部分在内容上有许多交叉衔接的内容,为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在本校进行的课程改革探索中将这两门课合并
以牡丹品种‘冠群芳’为试材,分别在促成栽培的萌动期、小风铃期、撒飘期采用多效唑(PP333)、丁酰肼(B9)、正丁醇和TIBA等4种植物生长延缓剂进行处理,研究其对牡丹生长及开花的影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以《CAD/CAM(UG)》课程为探索对象,本文阐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在M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摘要:《区域分析与规划》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针对该课程内容繁杂,学生怕学和教师难教的特点,本文从分析《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利用目标教学法的意义出发,论述了目标教学法在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实践,并提出实施目标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描述了实施目标教学法取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目标教学法;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