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彻心骨,翁婿悼亡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ang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悼亡诗在中国文学史中,具有广泛的文化意义.男子丧妻,往往写诗悼念亡妻.述说自我的孤独与悲伤,成为“悼亡”诗作的价值取向.晚清著名诗人范当世于亡妻吴大桥就写下了感人肺腑的悼亡诗作;陈师曾与孝嫦,后来与汪春绮都伉俪情深,范氏与汪氏都早逝,师曾有不少诗篇悼念她俩.范当世与陈师曾翁婿二人,于自己的妻子都写下来了凄恻动人的悼亡诗.
其他文献
透过英美新批评理论的内核,从语言伦理、书写伦理和阅读伦理三个层面阐释苏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文学意蕴,进而挖掘中国传统文学的现代性价值.
基金项目:本文为咸阳师范学院校级项目“《红楼梦》的神话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XSYK18045。  摘 要:《红楼梦》开篇的女娲补天神话,是曹雪芹在原有中国古代女娲补天神话基础上的独特改写,是曹雪芹在文化继承基础上的自我创新,浓缩了多重思想内涵,对《红楼梦》整体思想倾向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详细分析《红楼梦》开篇的女娲神话,说明其中所蕴含的对封建社会女性生存状况的哀悼,对男性自身状况的对照,继
对翻译而言,它的归属不是语言形式而是美的追求,翻译美学理论体现了翻译活动中最高境界的艺术性追求.而中国古诗歌是我国极具审美韵味和情趣的一种文学形式.翻译美学与中国古
中国古诗的发展历史是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现阶段大家熟知的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我国是诗的王国,古诗词的发展历史悠久.我国古诗词内容博大精深,
钱沣是清代乾隆年间颇具影响力的云南地方文人,一生刚正不阿、清廉耿介,两度出任御史,官至通政使司副使,为官期间以高洁人格撑起一片清正的天地.与此同时,钱沣的诗歌古朴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