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里的 未来离我们有多远?

来源 :小资CHIC!ELEGANC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xiang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幻电影对未来世界的虚构实际上是对当下现实的折射,一则则新闻或许早已出现在科幻电影的情境里它们紧贴着现实的境况,模糊了科幻与现实的边界。
  1969年美国宇航员奥尔德林搭载的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人类才第一次完成了如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1902)所畅想的月球之旅。虽然人类在现实世界里所探测到的客观存在和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相去甚远,但那种由漫无边际的科学幻想和电影拍摄手法编织而成的未来美梦终于得以实现,这也足以让
  人们兴奋不已。科幻电影里描绘的未来世界似乎离我们并不太远。
  “现代科幻小说的良心”的西奥多斯特金(TheodoreSturgeon)曾说,科幻电影是关于“人类命运的某种困境,以及人类的解决之道”。从《2001太空漫游》(1968)到《火星救援》(2015),诞生于冷战对峙时期的太空歌剧科幻电影早已不再满足于月球表面的狂欢,而是在浩渺的宇宙中探索着当时身处工业污染和战争威胁中的人类的未来家园。如《银翼杀手》《攻壳机动队》一类的赛博朋克科幻电影,在机械与有机体结合的“后人类”赛博格和“高科技,低生活”的未来城市里探讨着丧失在贫富两极化之中的自由人性。
  人们在以科学为蓝本的幻想中进行着对未来世界的虚拟,在《月球之旅》之后科幻电影迅速发展至今的百余年间,探索火星、信息网络、全息影像、人工智能、基因编程...无数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里的设定在不断发展的科技中成为了现实。而这些电影场景也都在暗示着,在未来世界中,人口的爆炸、城市的扩张、资源的紧缺,原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糟糕,迫使人们发展的科技能力去寻求地球以外的容身之所或者通过人工智能和基因编辑来适应这样的环境。
  那么我们生活的当下究竟离这样的“未来”还有多远呢?2020年10月,南极臭氧空洞达到十年来的峰值,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120万吨核废水倒入海洋,人工智能无创脑电波成像打字系统亮相,火星探测迎来新的窗口期引得各国开始新一轮的太空竞赛.科幻电影对未来世界的虚构实际上是对当下现实的折射,一则则新闻或许早已出现在科幻电影的情境里,或许由此而发的新故事正在衍生,它们紧贴着现实的境况,模糊了科幻与现实的边界。
  《头号玩家》中以VR(虚拟现实系统)创造的交互式游戏是时下很多年轻人热衷的娱乐项目,戴上VR眼镜就进入了一个虚拟世界。电影中打造虚拟世界“绿洲”的技术更像是VR和AI(人工智能系统)的结合,既有游戏项目的设定也有“想即所见”的脑电波采集和反馈,人们能身临其境地带入自己的VR游戏体验去感受电影绚烂的科幻氛围。然而“绿洲”却是人类在遭遇粮食大减产和网络大堵塞之后逃避现实的方式,在封闭窄小的贫民窟一角沉迷游戏让人几乎与世隔绝,而“绿洲”的设计师想以彩蛋游戲重新打通人与人之间的现实连接。这也确实是信息时代几乎人人面临的问题,依赖网络的社交连接取代了大部分现实社交,从某种角度来说,它让人类更加孤立闭塞。
  诚如中国科幻作家陈楸帆在星云奖高峰论坛上所言,“科幻用开放性的现实主义,为想象力提供了一个窗口,去书写主流文学中没有书写的现实。”一些科幻作品对现实境况有着细致入微的描绘并以人们对当前现实的感受来塑造典型人物的内心世界,陈楸帆将其称为“科幻现实主义”。而这样的作品正在批判性地直面着现实中的复杂问题,并以人们身处其中的真实反馈引起共鸣。
  而那些被发现的宇宙空间或者科技创造出来的事物在科幻电影里承担着现实主义描摹以外的“幻”的戏份,在电影的大胆假设和细腻刻画下,一边向人们剖析着人类生存困境的“解决之道”,一边也以未知性和不可控性营造出紧张和恐惧的氛围。科幻电影人为地制造出末世感,沉浸于其中的观众提前预见了人们被迫离开家园或者受到其他智慧生物威胁的“惨状”,也对剧情里目睹这一幕幕变化时焦虑或者悲痛的人物有了感同身受的体会。
  幸好科幻电影只是在以未来的视角审视当下的现状,以人类之外的机器人、外星人、“后人类”的他者视角来审视全人类这个主体,在呈现人类美好幻想的同时,也像一场末世来临前的预演在唤醒人们的忧患和反省。
其他文献
大多数人的生活在幻想世界中。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雨果奖  Hugo Award  雨果奖是21世纪科幻领域影响最大的奖项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秉承着虚怀若谷的精神原则,在世界范围内立志选出最优秀的作品供讀者欣赏。同时为了纪念“科幻杂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自1953年起便由“世界科幻协会”在每年的世界科幻大会上颁发奖项。奖项涵盖多个领域,对作品的
期刊
从高楼林立的金融中心中环到拥挤喧闹的油尖旺弥敦道,陈旧而残破的市井街道毗邻现代化的摩天大厦,彼此入侵又毫不违和地共生着,仿佛由此便可窥见人类在未来生存的情形。  《攻壳机动队》里的社会高度繁荣又藏污纳垢,先进科技下的人性与智能机械于城市的隐秘暗面中冲突着、厮杀着。香港似乎也天然带有这样赛博朋克的气质。  赛博朋克色彩  从太平山顶俯瞰而去,在香港的夜色里,明艳的霓虹攀着高低错落的城市建筑,维多利亚
期刊
当人们摊开手掌,充满期待地用一张饼承接着丰富美味的食物,总会奇妙地发现:在世界上的其他角落,也有与之相似的美食,意式披萨、土耳其Kebab、北京烤鸭、越南春卷、墨西哥塔可......一张饼和不同的食材碰撞,演绎出无限可能,它们那么相似却又界限分明地让你知道彼此的不同,或许它们之间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渊源,又或许这只是不同文化之中勤劳而热爱生活的人们不约而同的智慧。  墨西哥·塔可  当你吃着和玉米有
期刊
“太空冰淇淋试吃”“太空食物开箱”一度在Youtuber中引发热议,甚至有许多人开始代购NASA原厂太空食品。  然而,据说真正的太空人却对太空冰淇淋嗤之以鼻。  那么,太空人吃什么食物?如何在无重力的状态下进食?太空中的食物有何不同?  一起来走进对太空食物的幻想。  氧气、水、食物、房子,是人类在地球生存的基本条件。电影《火星救援》中,马特.达蒙饰演的宇航员Mark Watney被搁浅在火星,
期刊
看人类与自然如何平衡  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一直都是科幻电影探讨的主题之一,2019年大热的《流浪地球》引发人们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重新思考自身的行为。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今年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的项目主任李楠看来,这类科幻片往往展示对未来世界的探索和想象,但是光有漫天的幻想是不行的,科幻片的叙事基础要建立在科学知识和生活逻辑上,这样才能带给人们思想上的启示与情感上的共鸣。  世界自然基金会
期刊
“一个异能少年站立在东京废墟之上,人人都会说这是大友克洋。”  ——宫崎骏  如果说科幻电影是披了一层虚拟外衣的现实,那么动画科幻电影就应该是披了两层虚拟外衣的现实,比科幻电影本身更写意,但在大友克洋的世界里,这种写意被转化成了一种写实。作为可以和宫崎骏、押井守齐名的动画大师,大友克洋总能以精巧的画风设计和简练的故事结构冲破想象所编制的虚幻空间直达现实深处。  “我的漫画,在人物、背景的细微部分都
期刊
在假想的未来世界里,人类和地球总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其中怪兽和机器人的进击是独树一帜的幻想,从而衍生出了怪兽电影和机器人电影的分支。  地球环境恶化,科技突飞猛进;神秘的外星人将一个又一个巨型怪兽传送到地球进行殖民计划,城市接连不断的被摧毁,灾难无处不在。为了捍卫家园,一场怪兽和机甲战士的大战将决定人类和地球的命运何去何从!这是2013年陀螺执导的电影《环太平洋》抛出的科学幻想,是一部融合了外
期刊
作为注重空间叙事的太空电影来说太空就是不可复制的空间寓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在那个浩渺无边的世界,一切既渺小又伟大。  烟火的绚烂一瞬伴随着巨响,浩渺星空的绚烂却是悄无声息的。超越地球的外太空世界,辽阔、静寂、寒冷……有着比孤独还孤独的失语处境,比黑暗还黑暗的无尽深渊,如同《异形》(1979)中的经典台词,“在太空中,没有人能听到你尖叫!”  太空,一个无法用尺度去衡量的空间,藏着无数未知等待人类
期刊
科学精神是科幻创作永恒的底色。  羅斯韦尔UFO博物馆  Roswell UFO Museum  这座博物馆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罗斯韦尔,1992年它由一家老电影院改建而成,成为了外星人和UFO爱好者及阴谋论者们的乐园。1947年,罗斯韦尔当地的《每日新闻报》刊登了“罗斯韦尔空军基地附近发现坠毁的飞碟残骸”的爆炸新闻,一下子激发了公众的强烈好奇。虽然美国军方立刻澄清为乌龙事件,称其为“带着雷达反应
期刊
数字化般的碎片被不断附加于形象,  束缚与挣脱间游移不定,外放表达下是对未知的不确定。  红色乳胶上衣  印花T恤格纹长裤黑色皮靴  均为Givenchy  黑色毛呢大衣JW Anderson  拼色上衣灰色西装外套  均为Prada  蓝色牛仔裤  Y/Project from Joyce  毛呢風衣  黑色皮靴  均为JWAnderson  印花羽绒围巾  印花外套  均为JWAnderso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