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哈利波特》中“蛇”的神话原型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蛇作为原始先民重要的崇拜图腾,在随着神话的逐渐演变中,褪祛了原本的动物属性,上升为一种象征符号,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原型意象。本文根据《啥利波特》这部魔幻小说的作者在小说中对“蛇”这一形象的描写,通过荣格原型理论,追溯其神话原型并解读其深层内涵。
  关键词:《哈利波特》蛇 神话原型
  荣格一生中最重要的理论就是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就是“原型”。集体无意识是原始先民遗留给我们的,是集体、普遍、非个人的。原型,也就是“原始意象”,是被压抑或被遗忘的种族心理内容。“种族的心理是经由它的物质载体——大脑而积淀下的某些原型意象,这些原型意象经过无数次的重复,就在种族大脑的生理结构中刻下了原型形式。使生理心理化,也使心理生理化了,也就使种族具有了永恒的原始意象。”
  神话原型,主要是用原型理论,将一种原型意象追溯到最原始的时期,也就追溯到远古神话中。本文使用荣格的原型理论,通过《哈利波特》这部小说中提到的“蛇”形象,追溯原始先民们关于蛇的集体无意识。
  一、大母神原型——再生原型
  早在母系氏族社会,人类就出现了对母神的崇拜。大母神不仅仅是生命的象征,也是生育之母、死亡之母。大地,主宰万物生息,最后变形为女性象征。因为,在原始先民的思维中,人类诞生的源泉是土地,而人又由母体生出,于是母神与土地就有了联系,比如人类始祖女娲“抟土造人”。土地与大母神的关系,归根结底是母神原型的衍生。蛇,是与土地联系密切的动物,所以受到了先民的关注与重视。
  “假如我没弄错的话,这种思想就是为了要同一个动物,一个精灵,或其他强有力的神物建立相互感应关系,以便使人能把自己的灵魂或灵魂的某些部分安全地寄存在对方身上,并且又能从对方身上获得神奇的力量。”蛇没有脚,用肚皮在地上爬行,同时能生活在陆地和水中。还有蛇的冬眠习性和蜕皮,这种周期性的蜕皮恰好符合先民们“死而复生”的诉求。这与大地在某些性质方面具有相同之处,所以,蛇成为母系社会时地位最高的原始信仰,这种集体无意识一直存留在人类的脑海中,作为大母神这一形象的图腾与崇拜。
  人类始祖——女娲就是“人首蛇身”,同样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保留着对蛇的崇拜。在《哈利波特》中重点体现了蛇的“再生原型”,由于蛇冬眠、蜕皮和衔尾等习性,原始先民认为是再生的象征,有的人认为蜕皮后的蛇比原来更加年轻,所以蛇也是长生的象征。“种族记忆”对于一代代人类的影响直至今天,如今蛇在我们的脑海中也还代表着再生和长生意义。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提到了一种凶狠的怪物——蛇怪,这种蛇的寿命非常长,甚至能活几百年,是“长生”的象征。在整套书中,反面人物伏地魔是一个极度追求长生、再生的人,这从他的名字“伏地魔”——飞离死亡中就能看出,这也从第一部他对魔法石的眈眈相向可见,他的身边总是跟着一条大蛇——纳吉尼,伏地魔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使用了独角兽的血和这条毒蛇的毒液制作了一个肉身,在后期又将纳吉尼做成了他的魂器,魂器是用杀人后灵魂分裂出的碎片制成的,伏地魔把分裂的灵魂碎片放到了纳吉尼身上,只要纳吉尼不死,即使自身死去也能再次复活,因此只有消灭所有魂器才能打败伏地魔。所以,此书中的“蛇”体现了原始先民们乃至当今社会的人们对于其代表长生、再生的集体无意识。
  二、权力原型——魔鬼原型
  在西方很多神话中,蛇有众多象征意味,如邪恶、王权、生殖、诱惑、淫欲等。尤其在《圣经》中,蛇是一种魔鬼的化身,它诱惑了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吃下了禁果,被赶出了伊甸园,从此饱受生、老、病、死的折磨。在东方的神话中,蛇却是象征着统治者的无上王权。例如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等这些拥有至高无上权力和掌握人类命运的形象都与蛇密切相关,连汉高祖刘邦也“斩白蛇起义”,所以,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了重要的意象——权力。
  在《哈利波特》一书中,处处体现着蛇的权力原型。一开始,霍格沃兹的四个院校之一——斯莱特林,它的代表性动物就是蛇,其创始人萨拉查·斯莱特林就是一个蛇佬腔,一个能够和蛇交流,同时能够支配蛇的人,他创建的学院要求就是要纯血统的巫师,有野心,勇敢,能够承担大任,其学院出来的学生多数在巫师界的重要岗位任职。伏地魔认为他是最后一个斯莱特林继承人,所以他对权力的追求一直不曾停止。在校期间他收买人心,通过杰出的能力获得了很多同学校友的支持,最后推行“纯血统”的暴政,将一切反对势力全部剿灭、杀害。包括后来亲自对哈利的一次次谋杀,都是一种对权力的绝对欲望,不允许反抗、敌对的势力出现来威胁自己的权力。
  《哈利波特》中的蛇不仅是权力和诱惑的象征,同时也是邪恶与魔鬼的化身。在伏地魔还在孤儿院的时候,他认为自己能和蛇说话是一种很了不起的能力,并且用它来恐吓其他小朋友,从幼年开始就已经有了对权力的强烈欲望。到了入学之后,伏地魔在蛇的不良诱导下,欲望和野心逐渐膨胀,为了得到更多的权力,更是不遗余力地发展自己的势力,用斯莱特林继承人和“纯血统”来诱惑其他巫师加入他的队伍——“食死徒”,实现他的野心,争取无上的权力。
  所以说,蛇既是权力原型又是魔鬼原型,是人面对欲望的诱惑,因而赋予蛇此种内涵,融合着原始先民世世代代的人生经验、情感和思想,作为心理积淀以蛇这种意象反映到神话、传说中,并影响了我们現代人的文学创作,《哈利波特)谳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三、复仇原型——死亡原型
  复仇原型,这一集体无意识来源于原始社会种族矛盾的纷争,对占领地、食物、配偶的争夺导致了人类最初始的怨恨之情,为了平息怨恨,原始先民使用了复仇这一手段,并由此一代代地遗传到后代头脑中,形成了复仇这一集体无意识。
  在《希腊神话》中,有很多复仇女神的形象。例如神话中的美狄亚,她不惜背叛父亲和国家帮助丈夫伊阿宋,之后丈夫却想要迎娶另一位年轻貌美的公主而将她抛弃。重重伤害之下,美狄亚化身为复仇魔女,杀死了公主和自己的儿子。在中国很多的传说故事中,复仇者的形象也层出不穷,例如明清小说中的“复仇女鬼”,这都是人脑海中存留的“复仇原型”的再现。《哈利波特》中的蛇其实就是复仇者,是一种复仇的工具。例如,《哈利波特与密室》中出现的蛇怪,它不仅肩负着斯莱特林本人的仇恨,而且还背负了伏地魔的仇恨,它想把一切仇恨的对象都消灭殆尽。
  在创立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时候,其他三个学院与斯莱特林因为是否招收非纯血统的巫师学生而产生了分歧,斯莱特林是纯粹的“纯血主义者”,所以最后他一气之下离开了学校,但出于对麻瓜家庭出身的学生的憎恶,他在走之前建造了一个密室,在密室中放了一条蛇怪,为的就是将来他的继承人能打开密室放出蛇怪,杀死那些非纯血统的学生。第一次密室被少年伏地魔开启,杀死了麻瓜学生桃金娘;第二次开启,学院墙上留下了血一样的印记:“密室被打开了。与继承人为敌者,警惕”,同时,将管理员费尔奇的猫石化了。后来,除了斯莱特林,其他三个院校都有学生被蛇怪攻击了,虽然没有杀死只是石化了,但也使那些“泥巴种”——非纯血统巫师感到了恐惧。由此可见,蛇怪承担着斯莱特林的复仇使命,成为一种复仇工具。
  后来的蛇怪成为新的密室主人——伏地魔复仇的工具,他的目的就是不择手段地杀死哈利波特,他将自己的一片灵魂放在日记本中,利用金妮将哈利引入密室,命令蛇怪将哈利杀死,想要完成其复仇目的,虽然最终失败,但这也恰好证明了蛇的复仇者角色,蛇代表了一种复仇原型。
  无论是蛇怪还是伏地魔身边的大蛇“纳吉尼”,它们都身带剧毒,嗜血如命,带给人们的都是死亡的恐惧。原始社会人们对蛇带有“图腾禁忌”,由于蛇的毒液和绞杀吞噬猎物的特性让原始人类十分畏惧,蛇也是当时人类生命的一个主要威胁,所以在人们的心中蛇是凶狠、恶毒的,象征着死神的到来。对其的“原始记忆”导致后人对蛇有了“死亡”的印象,成为一种“死亡原型”。甚至伏地魔与食死徒使用的黑魔标记也带有蛇形象,是一个骷髅里面伸出的蛇一样的舌头,十分恐怖,凡是黑魔标记出现的地方都会出现死亡,给人们带来恐慌。所以说,蛇是一种复仇象征,象征着死神的到来,体现了死亡原型。
  四、结语
  本文使用了荣格集体无意识原型的理论,分析了世界名著《哈利波特》系列中的“蛇”原型意象。通过对原著“蛇”的形象分析和对原始神话的追溯,提出对大母神原型——再生原型、权力原型——魔鬼原型和复仇原型——死亡原型的理论论述。
其他文献
摘 要: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一命题的提出,冲击了此前以政治事件划分文学史分界的文学史观,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三人提出的打通近、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思路激起了学界的热烈讨论,肯定与质疑声随之而至。本文在理解“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内核的基础上,以现代文学的主心骨——鲁迅——为原点,以鲁迅研究脉络(1913—1989)为主线,以学界质疑的政治背景和世界性为切口,探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内部建构的合理性
摘 要:本文以电视剧《青岛往事》为例,通过对剧中晚清至民国时期女装纹样的对比,从青岛社会变革的角度探讨该时期女装纹样的传承与延伸以及外来纹样的渗透与融合。通过具体纹样的题材内容、色彩特点以及纹样布局的比较分析,表明了晚清民国时期青岛女装纹样较多地受到西方影响,纹样造型由繁复具象趋于简约抽象,既保留了传统纹样中的兼容并蓄,又融合了西方纹样的个性之光与自然魅力。  关键词:青岛 晚清民国 女装纹样 演
摘 要: 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在国内掀起了一番热潮,《大鱼海棠》从上映之初就引起了观众的广泛讨论,这是国产动画电影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次极大飞跃。电影以中国古典元素为基础,在画风、故事背景、人物塑造方面都采用了国风设计,记录着国产动画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成功尝试。本文从动画电影的设计元素、背景文化、人物塑造、场景美术等方面论述了《大鱼海棠》的艺术特征,以求能够从中探究国产动画的未来设计风格,促进中国
摘 要: 魏晋时期“自然的发现”使自然世界成为魏晋士人的审美观照对象,其影响因素有时代环境、品藻风气、玄学影响、归隐求适等。《世说新语》中关于自然的描写与“自然的发现”密切相关,从审美物象、审美意境和审美活动来看,其自然世界含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自然的发现 《世说新语》 自然世界 美学意蕴  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中提出:“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
摘 要: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中,《紫钗记》和《牡丹亭》都是举世闻名的爱情剧,两部作品都以“梦”为创作核心,都是“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佳作。但是,《紫钗记》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叙写“现实模式”之梦的传统,创造了在现实生活中的霍小玉因为与丈夫李益久别,而相思成梦,是典型的被压抑愿望的想象性达成。而《牡丹亭》则创造性地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同梦”,进而以梦为真,最终梦想化为美好的现实,这是典型
摘 要:本文以《草叶集》和《青草灯盏》两部诗集中的多首诗歌为对比文本,通过探索草意象所蕴含的“跃动的生命本体”和“顽强的生命意志”,旨在论证阿古拉泰的创作曾受到惠特曼的启发和影响。然而不容忽视,阿古拉泰还将坚强和拼搏的草木精神与时代的精神实质相联系,以激励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精神动力,并将草叶的丰富内涵扩展至对草原生态环境的治理和草原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草叶集》 《青草灯盏》 生命本
摘 要: 中国是木版年画的发源地,有着长达八百多年的传承。木版年画在八百多年的历史中,通过多种多样的题材形式和极具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创作出许多广大人民群众极为推崇和喜爱的艺术作品。木版年画创作的地方有许多,极具地域特色,其中以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开封朱仙镇、苏州桃花坞创作的木版年画最为出名。木版年画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艺术的发展。 
摘 要: 本文从文化身份和创伤视角解读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所做的《无声告白》中“模范少数族裔”面临的创伤和难处。书中,父亲詹姆斯、女儿莉迪亚和儿子内斯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受族裔身份危机,而女儿莉迪亚不堪幼年心理创伤重负,走上轻生的道路。伍绮诗娓娓道出了華裔缠绕交织的身份危机和家庭创伤,是“模范少数族裔”光鲜背后的阴暗面,是美国和中国读者不曾设想的精神灰色地带,值得深思。  关键词:《无声告白》 伍绮诗
摘 要: 《异乡人》中主人公默尔索的悲剧命运折射出古典精神与现代伦理的冲突,他在非理性的状态下犯下的枪击杀人的罪行可视为“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失衡的结果。然而法庭的“公正”审判也暴露出世俗生活与现代理性精神的重重隔阂,流露出荒诞的意味。加缪还通过描写默尔索临刑前对神父的激烈反抗批判宗教伦理对真实人性的回避,揭示出看似合理的现代文明的内部缺憾。  关键词:《异乡人》 希腊神话 现代性 悲剧  一
摘 要:元和五年至十四年元稹歷经十年贬谪,其间三次自编别集。元和七年在江陵编二十卷诗集是对个人作品的首次编纂,展现出独特的体类观念和立言意识。元和十年编六卷作品集是他初到通州时对身边留存作品的整理,很可能纯为诗歌。他在病危之际将文集托付白居易,表现出对文章功业的格外珍重。元和十一年进献权德舆诗文集,是他在梁州疗疾期间临时编纂的自选集,表达对身为文坛盟主之上司的钦敬,并借此传递诉求、展示才华。三次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