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教学构思叔本华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要知道他在路上究竟看到了什么,就必须用我们的眼睛。”[1]历史是过去的、无法亲历且难以复制的,又都是有其“根”的,要想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历史,就必须带着他们去“看一看”曾经的“路径”,用眼睛去探究“路上究竟看到了什么”。
【机 构】
: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乐东黄流中学
【基金项目】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学政史地学科核心素养交融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70533)阶段性成果之一,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中学历史课堂交融培养政史地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课题批准号QJH20201011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构思叔本华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要知道他在路上究竟看到了什么,就必须用我们的眼睛。”[1]历史是过去的、无法亲历且难以复制的,又都是有其“根”的,要想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历史,就必须带着他们去“看一看”曾经的“路径”,用眼睛去探究“路上究竟看到了什么”。
其他文献
“问题链不同于普通的问题,而是教师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一定的内在逻辑,有顺序、有层次地展现给学生,引起学生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深化对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的理解,结合已有知识结构自主地解释历史,进行价值判断”[1]。历史教学实践表明,基于学生认知,依托问题情境,聚焦核心知识,明确学习主题,呈现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链是引领学生深度学习,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行之有效的路径之一。下面结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个实例谈些粗浅认识。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类型,它倡导不轻信、不盲从的理性批判精神,要求缜密地搜索、鉴别各种信息,并提出解决方案。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具备开放的思想,客观公正地对待各种历史材料,用包容的态度对待历史人物,进而更好地和历史进行对话,提升自己的批判性精神。现以“新航路的开辟”一课为例,就如何与历史对话并运用分析、推理、判断等各种方法展开历史分析和历史解释,培养批判性思维进行探讨。
基础教育的过程是逐层积累的,高中历史教学相较于初中阶段,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不局限于知识点的记诵,需要依靠更深层面地探究等过程加以补充。这一点在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充分体现,每课课后都有问题探究、学习拓展等。对于高一新生而言,学习难度不小。要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内化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引导下,教师要不断深入探索教学的方式方法,只有提高自身对教学的掌控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素养。本文试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探讨培养高中生时空观念的有效策略。
工业互联网通过实现人机的全面互联构建起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成为支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设施,对未来发展具有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的影响。本文在梳理当前国内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解析了整个产业链的布局分工和场景应用,并展望了行业整体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与国内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金融服务业务场景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近期,中东大国的内忧外患给“一带一路”倡议在该地区的推进投下阴影。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的工程,需要政治局势更稳定和营商环境更好的合作对象。而且,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国家接受度提高,中国能够主动挑选合作伙伴。因此中国在继续与中东大国合作的同时,适度提升与存在比较优势的中东小国合作,以使中国同中东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更为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