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是一类由免疫介导的运动感觉周围神经病,其病程呈慢性进展或缓解复发,多伴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电生理表现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传导阻滞及异常波形离散;病理显示有髓纤维多灶性脱髓鞘、神经内膜水肿、炎细胞浸润等特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是一类由免疫介导的运动感觉周围神经病,其病程呈慢性进展或缓解复发,多伴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电生理表现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传导阻滞及异常波形离散;病理显示有髓纤维多灶性脱髓鞘、神经内膜水肿、炎细胞浸润等特点。
其他文献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将于今年11月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A型肉毒毒素临床应用新进展学习班”。学习班由胡兴越教授主持,并邀请相关专家授课。本次学习班除了对A型肉毒毒素的药理、临床应用及新进展、操作技能等进行系统培训外,还将对A型肉毒毒素在神经科、康复科、消化科、泌尿科、疼痛、医学美容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专题讲座,并将进行现场示范。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6岁,因"双下肢无力4年余"于2008年5月9日入院.患者于4年前渐感双下肢无力,缓慢加重,伴小腿肿胀,夜间行走不稳.1年前于我院内分泌科就诊,诊断为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半年后,症状部分改善,仍未完全缓解,双下肢稍无力,爬楼梯较困难,走路欠平稳,体检: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Ⅳ-级,双侧Babinski征(+),四肢腱反射(++)~(+++),R
肌营养不良是一组临床表型多样、基因分型复杂的遗传病,是神经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不同类型的肌营养不良不仅基因定位迥异,研究及认识水平差别更大,如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及Becker型肌营养不良(DMD/BMD),国外研究重点已深入到基因治疗水平,而有些新发现的类型[如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LGMD)1D~H]的基因尚未克隆,更多
颈动脉支架术在治疗颈动脉狭窄中的作用已得到肯定,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如急性期脑梗死、脑出血及远期血管再狭窄等[1].近来研究认为,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凝血因子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与颈动脉疾病及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
为方便编读往来,反馈读者意见以及加强作者与编辑间的联系,现将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刊登如下。
目的 探讨成年型烟雾病缺血损伤模式与Suzuki分级的关系.方法 从南京脑卒中注册系统中提取2004年1月至2009年7月以缺血事件为首发症状的成年型烟雾病住院患者44例,其中TIA 12例、脑梗死30例及TIA与脑梗死共存2例.按大脑半球缺血事件先分为TIA组和脑梗死组,后者再按缺血损伤模式不同分为匹配的亚组[即皮质下亚组(25个半球)与皮质亚组(11个半球)、前循环亚组(29个半球)与后循环亚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公立医院,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心城区,医院分东西两个院区,为连云港市最大的综合性医院。我院神经医学中心为市一类医学重点学科,中心涵盖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危重病房、神经康复科、神经功能检查科和神经病学研究室。医院配备1.5T磁共振仪、多排CT、进口DSA等大型设备。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由CD+4T细胞介导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炎症改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病,迄今为止病因不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为MS的动物模型.起初,研究者普遍认为由白细胞介素(IL)-12诱导的辅助T细胞1(Th1)是MS发生的主要原因.然而,近来一种新型的CD4+效应T细胞,即Th17细胞的发现动摇了Th1细胞在MS中的核心地位。
临床资料 患者,男,53岁,职员.因"双耳听力丧失伴头晕10 d"于2009年9月30日入院.患者10 d前于工作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耳鸣,数小时后双耳听力丧失,无恶心,无肢体活动障碍,就诊于耳鼻喉科,纯音测听示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收入我科。
背景:后循环脑卒中占全部缺血性脑卒中的20%.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的治疗策略主要是基于前循环脑卒中干预试验资料和系列病例研究,但此结果不能直接应用到BAO.例如,随机临床研究证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IVT)治疗时间窗为4.5 h;动脉内溶栓为6 h.但此结果不能直接应用到BAO,因为这些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中,BAO患者只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