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常说教育要因人而异,为何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样子?可能很少有校长思考这个问题。教师应该是有思想的独特群体,能如陶行知、蔡元培那样办教育,而不是千篇一律像某个名师和某所名学校那样做。时下教师之所以不愿意专业发展,首先与教师被工作的状态有关。这个被工作的状态不改变,教师就缺乏专业发展的内需。客观地说,我们时下鼓吹的优秀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至少有一半的人是教材与教参的搬运工。教师之所以这样工作,同样与被工作状态有关,也与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有关,更与时下刻板的教条管理有关。待遇太低,教师就懒得动,只能靠管理去推动。你一推,他就动,你不推,他就不动。管理变成了跟踪。也就是说,管理按时间来了,成为机械化了,把有灵魂的人管死了。如此恶性循环,管理越来越机械,也越来越教条,致使教育人不能有思想,有思想的人就往外流。教育也就没有了生命。
教育需要教师有如履薄冰的责任意识。假如哪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说了一句表达不慎的话,或者有一件处理不当的事,就可能改变甚至毁掉孩子的一生。要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本着对未来、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需要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培训学习;更需要教育行政领导有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意识,真正做到尊师重教。
在生活中,常常会把好苗头看成坏现象,比如有校长觉得培训回来的教师不听话,就是不感恩,这是因为我们有惯性的固定思维——奴役对方。既然新课改提出评价多元化,为何不能换一个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教育不能再以奴役对方为目的。比如,时下评选出来的优质课,是否有奴役的观念,按照评委的意见走。以绘画教学为例,不少幼儿园和低年级教师把简笔画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画得像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固化了孩子的思维,阻碍了孩子的观察和想象,丢失了孩子绘画的童趣,结果是误人子弟。教育管理不应固化,教师专业化发展应学日本——假期内不参与培训学习的教师,等于自动退岗,这就需要营造做一名教师的竞争力。笔者认为,时下谈教师专业化发展,应以改变教师被工作的状态为抓手,要营造做个好教师的竞争力,最后才能对如何做好教师这个职业提出要求。
教育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没有谁能做得十全十美。因此,做教师的人应努力去学习,小心谨慎处理好教与学,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自己静候在一旁,而不是带功利心去哄抢。
(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509920102vf3g.html)
教育需要教师有如履薄冰的责任意识。假如哪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说了一句表达不慎的话,或者有一件处理不当的事,就可能改变甚至毁掉孩子的一生。要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本着对未来、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需要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培训学习;更需要教育行政领导有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意识,真正做到尊师重教。
在生活中,常常会把好苗头看成坏现象,比如有校长觉得培训回来的教师不听话,就是不感恩,这是因为我们有惯性的固定思维——奴役对方。既然新课改提出评价多元化,为何不能换一个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教育不能再以奴役对方为目的。比如,时下评选出来的优质课,是否有奴役的观念,按照评委的意见走。以绘画教学为例,不少幼儿园和低年级教师把简笔画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画得像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固化了孩子的思维,阻碍了孩子的观察和想象,丢失了孩子绘画的童趣,结果是误人子弟。教育管理不应固化,教师专业化发展应学日本——假期内不参与培训学习的教师,等于自动退岗,这就需要营造做一名教师的竞争力。笔者认为,时下谈教师专业化发展,应以改变教师被工作的状态为抓手,要营造做个好教师的竞争力,最后才能对如何做好教师这个职业提出要求。
教育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没有谁能做得十全十美。因此,做教师的人应努力去学习,小心谨慎处理好教与学,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自己静候在一旁,而不是带功利心去哄抢。
(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509920102vf3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