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集合求交技术的理论与金融实践综述

来源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d9652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私集合求交技术是目前隐私计算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作为跨机构间数据合作的一个常用的前置步骤,在实际场景中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介绍了隐私集合求交技术的分类与相关的技术路线,并以基于盲签名的隐私集合求交技术为例,详细解析可参考的隐私集合求交技术的实现流程;同时,结合目前隐私计算技术应用落地最广泛的金融行业的实际场景需求,介绍隐私集合求交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场景,包括金融联合建模、金融联合统计、金融联合营销、金融运营分析等,从实际场景体现隐私集合求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价值;最后,对目前的隐私集合求交技术面临的
其他文献
1问题的提出油田在站所改造施工过程中,各种用途的工业与民用管道使用量越来越大,管道的接口处及内壁的除锈、除垢、防腐施工量也逐年增多。对于小口径特别是较长的管道(人员无法进入管道对焊口内壁进行打磨、除锈、涂漆操作),原施工方法是:先将一根绑有钢丝刷的长杆子伸入管道往复运动进行打磨、除锈清理,然后将钢丝刷更换成滚刷,用蘸有油漆的滚刷反复涂刷。涂刷的漆料附着力不够,造成管道的使用寿命缩短,进而导致后期维护成本的增加,且存在安全隐患。
穿透式搜索装备是地震地质灾害现场搜索的主要设备。但目前专业队伍和基地对于该类装备在使用培训,尤其是实用化测试方面,缺乏具有针对性的量化应用和测试环境,影响了现有搜索队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对于该类装备的使用能力和认知水平。针对当前主流的微波成像生命探测仪技术特点和现场作业需求,分析了现有国内外主流地震模拟作业废墟的特点与不足,在总结地震实际废墟的现场调研和作业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并搭建了一种易于实现的量化
场地类别是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重要的指标,不同的场地抗震分类方法导致场地分类结果的不同,直接影响设计地震动参数的选择。目前,中、美、欧场地分类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探究它们之间的差异,本文收集整理了松原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工程勘察报告资料85份,分别用中、美、欧抗震规范中场地类别划分方法对场地进行划分,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Ⅱ、Ⅲ、Ⅳ类场地中Vs30和Vs20的转换公式,通过公式将界限值Vs30转化为Vs20,探讨了中美
分析灯泡线对既有CBTC系统线路拓扑结构下链接关系的影响,提供一种基于轨道交通灯泡线线路的系统设计方法,并给出描述线路拓扑的数据结构定义。系统设计方法核心思想是:在CBTC系统中,将灯泡线中的拐点作为一个链接对象。通过对拐点两侧的区段链接关系进行描述和确定,对于存在灯泡线的线路,根据列车运行方向,实现对含拐点线路的路径搜索,并对包络跨在拐点上的列车进行包络位置计算,对列车运行方向与信号机、车档等方向的一致性判断给出具体方法。通过使用这种方法,使得既有CBTC系统少量修改拓扑结构,就能支持灯泡线线路。
1存在的问题近年来,35 kV单芯电力电缆以其载流量大、弯曲半径小、敷设路径灵活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电力电缆的运维管理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如高压单芯电力电缆金属屏蔽层接地方式不规范、电缆敷设安装不规范、电缆自身质量不佳等,均可能造成电缆外护套绝缘损坏,电缆金属屏蔽层出现两点或多点接地,电缆金属屏蔽层产生的环流增加,致使金属屏蔽层持续发热。
1问题的提出10kV电力用户,是采用10kV电压等级供电的电力用电客户的简称,主要是指接在公共10kV电压等级配电网络上来获取和使用电能的用电客户。作为供电网络的终端用户,10kV电力用户是整个庞大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电力能源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具有用电负荷点多面广、用电覆盖各行各业、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
在地铁隧道竣工检测和运营监测中,盾构断面椭圆度是隧道变形和维修整治的关键指标,对其高效准确地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随着与日俱增的交通需求和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地铁竣工验收、运维监护对断面测量的精度、效率以及信息全面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介绍盾构管片椭圆度的多种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原理,并对其优劣性进行对比分析。针对盾构管片断面变形规律的复杂性,利用大量实例数据,统计分析管片椭圆的旋转角、横向收敛、椭圆度等参数的关联和分布情况,发现横向收敛与椭圆度有很强的相关性,且椭圆旋转角超过一定数值对常规水平收敛测量也
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和产品的不断更迭,广大人民群众获取资讯的方式和习惯也悄然改变,手机App、微信等孕育而生,服务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城市轨道交通与乘客的沟通窗口仍停留在实体客服中心(票亭),势必无法跟上当今社会高效的节奏。首次提出基于“互联网+”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智能服务模式,搭建全维度的综合智能客服平台,通过线上地铁APP、微信公众号等在线客服,将畅通沟通服务融入市民生活;通过车站线下乘客自助终端、智能客服中心等自助设备,车站现场逐步向“无人化”值守转变,形成“一站式”快捷资讯服务;同时设置
温州市域铁路S1线是我国市域铁路先行先试的示范工程。为了给新建市域铁路环评工作提供参考,在S1线开展了环境振动源强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及建议:相比地面测点,桥面测点的测试数据具备更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市域铁路高架线环境振动源强测试建议采用桥面测点;采用ISO 2631—1:1985计权标准,VLz,max的计算值较采用ISO 2631—1:1997计权标准小2~4 dB。温州市域铁路S1线高架直线地段,市域动车组列车匀速95 km/h通过工况下,环境振动源强测试结果:采用ISO 2631—1:1997计权
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是我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线路,2004年运营至今客流急剧增加,现状客流已达到远期设计客流,正线运营行车间隔已缩短至3 min,从而对车辆段的出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辆段出段能力的主控制因素是段内发车能力,对白居寺车辆段段内发车能力的研究不仅能提升该车辆段的出段能力,而且对提升2号线的运营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供其他地铁车辆段设计借鉴和参考。对白居寺车辆段出段能力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影响车辆段出段能力的主控因素为段内区段时间(咽喉区通过能力);对段内区段时间进行计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