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莫里森《天堂》叙事技巧浅析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14027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莫里森的小说《天堂》充分展示了她深邃的思想和娴熟的创作技巧。该小说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把美国黑人小说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本文关注《天堂》中的叙事技巧,拟从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和叙事语言三个角度切入作品,揭示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意义。
  关键词:《天堂》 叙事时间 叙事视角 隐喻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迄今已发表了7部令人瞩目的长篇小说。其中反映美国黑人历史的三部曲之一《天堂》历时四年才完成,被认为是她迄今为止最优秀、最有创新性的作品。小说讲述的是1949年的俄克拉荷马州鲁比镇的创建者九户黑人血洗修道院、残害五位女性的暴行,反映了非裔黑人精神上的悲剧。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叙述手法,初读这部小说的读者会有一种混乱感。但造成阅读困难的原因并非故事情节本身,而是小说的叙述特点。正如王守仁所说:“莫里森的作品深深根植于美国黑人独特的历史、传说和现实生活之中……无论是在思想内容方面,还是在叙述手法的运用上,都将黑人小说推上一个新的高度。”王友轩则指出莫里森对各种叙事传统和叙事技巧的选择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她深知不同程度的叙事中介会产生怎样的不同效果,她也熟知叙事文本通过对情节秩序的安排和释读时间的控制会产生怎样的层次感和节奏感”。鉴于此,本文关注托尼·莫里森《天堂》中的叙事技巧,从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和叙事语言三个角度切入作品,揭示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意义。
   一 叠织的叙事时间
   在构成小说的基本成分中,情节是读者理解作者意图的着眼点。传统的叙事情节是按照时间顺序逐步发展的,而《天堂》的叙事时间的界限被打破了。正如莫里森所言,《天堂》这部作品不是全部按年代顺序写的,因为人的主观意识并不按照时间思维排列。
   作品共分为九章,讲述了美国黑人近100年的历史。莫里森以一句“他们先朝那个白人姑娘开了枪”,拉开了叙事的帷幕,接下来不是对凶案的叙述,而是转向九个男人意识的流动。小说从第二章起,描写鲁比镇的女人们。第一章的故事到第八章才完成,揭示凶案的真相。作者游走于历史和现实之间,将故事切割,分散于各个时间之中。接下来的第二、三、四、五、七章,分别讲述了女修道院五名女子的故事。最后的两章讲述了鲁比镇的两个女子的人生经历,其中插入了过去在鲁比镇和修道院之间发生的故事。最后由鲁比镇牧师理查德与小镇居民安娜重返事发现场的所见来结束全篇。通过不同叙事时间的叠织、并行,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哭泣的女人,瞪着眼的女人,愁眉苦脸、咬着嘴唇的女人,或者显然是迷途的女人。
   解体的时间、破碎的人物分布,引起了叙事节奏的变化。而作者通过调节时距,引起节奏的跳跃,构成独特的叙事特色。小说《天堂》共九章,各章的篇幅长短差距较大:第一章最短,只有20页;第四章为最长的一章,多达70页。篇幅的长短与叙事时间的跨度呈现不一致的特点,时距也表现出跳跃的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小说的最后一章虽然只有短短的28页,但覆盖的时间范围却不短,其内涵比较深刻,对于习惯传统阅读的读者而言,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小说《天堂》的叙述不是呈现线性——从过去到现代——推进,而是散步在不同的叙事时间之中,故事的流动性在过程中得以实现。故事的连贯性、文本性被粉碎,文本效果呈现碎片化的特点。而这种叠织的叙事时间,使读者从文本的框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积极参与文本的情节建构,实现与作者之间的互动,进而实现了文本解读的多元化。
   二 交替的叙事视角
   就小说的叙事艺术而言,既体现在结构上,同时也体现在小说叙事情境的设置上。叙事情境在叙事文本中占有重要地位,叙事情境表现为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不同关系。正如美国小说理论家卢柏克所言:小说技巧中全部复杂的方法问题,都从属于视点问题——即叙述者与故事的关系问题。视点即叙事视角,是指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在叙述中,对视角的精心安排,会起到耐人寻味的审美效果。在《天堂》中,莫里森充分发挥了不同叙事视角的优势,使黑人的生存状况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莫里森打破情节的局限,通过多个叙述视角的流动叙事来交代鲁比镇的兴衰和悲剧。如小说第二、三、四、五、七章,分别以女修道院五名女子的限知视角展开故事。姑娘们既是内聚焦视角的承担者,也是作品中的人物。这种重合,既缩短了人物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获得一种亲切感,又便于小说中的人物直接表述自己的情感,从而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同时,在第六、八章中,莫里森安排了鲁比镇的两位居民从另外的角度补充故事;而在末篇又安排读者通过鲁比镇牧师理查德与小镇居民安娜重返事发现场的所见来结束全篇。通过非受害者的视角来披露故事的真相,有助于帮助读者理顺文本的分裂与零碎。
   例如,莫里森特意安排一章,以帕特这一角色来帮助读者理顺文本,还原血案的真相。作为鲁比镇的一员的帕特,其父亲与丈夫都属于小镇按照纯黑肤色划分的核心领导阶层—八层石头。局内人的这一身份可以使她更深刻地了解小镇的当下和历史。同时,作为小镇家谱的汇集者,要求她以客观的态度记述历史。例如,当牧师理查德问起她女修道院暴力事件的真相时,帕特没有讲述自己的版本,而是让理查德自己去选择倾向于哪种说法:九个八层石头谋杀了五个无辜的女人:(1)因为那些女人不纯(不是八层石头);(2)因为那些女人不圣洁(至少是私通,最多是为人堕胎);(3)因为他们能够—这是当个八层石头对他们所意味的权力,而且也是“交易”所要求的。帕特的这段描述还原了事件的真相。而在小说的末章,莫里森以理查德与女友安娜的视角来为故事定论。当两人重返事发后的修道院时,作品通过安娜的眼睛看到了事件发生前的场景,院内虽一片狼藉,但不色情。院内植物生气勃勃,硕果累累。这一切戳穿了九个凶手对女人淫秽和懒惰的指责,从而使真相大白于天下。
   由此可知,莫里森借女性聚焦者的叙述声音,叙述了其悲惨遭遇的同时,回溯了黑人为创建自由家园所进行的艰难实践,既揭示了黑人社区对白人种族纯洁神话的模仿,又暴露了黑人社区中同样根深蒂固的男性主义甚至黑人种族主义。
   除了限知视角,莫里森辅以全知视角从宏观上把握全局。全聚焦视角不仅展示了黑人的生存现状,还隐蔽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这种隐蔽的评论方式是全聚焦叙述所特有的。其特点是:处于故事外的叙述者居高临下,通过其叙事眼光或表达方式暗暗地对人物进行权威性的评论,而人物对此一无所知。在某种意义上,叙述者是在与读者暗暗进行交流。在全知视角中,作者莫里森扮演的是隐含的作者的角色。例如,文中的这段描述:建镇伊始,泽凯里亚·摩根就立下了镇训镇规,然而“这些文字究竟从何而来,他不得而知,或许是他听来的,编造的,或许人家给他吹过耳边风……从此,刻在炉罩帽上的文字成了左右鲁比镇人言行的唯一标准。起初,这些文字保佑过他们……后来竟束缚了他们,最后则宣判他们迷失了”。读者很难觉察,这个声音实际上是作者的声音。将这种叙事的声音巧妙地隐蔽地介入,体现了莫里森高超的叙事技巧。
   通过限知视角和全知视角相互交错的流动性叙事方式,《天堂》打破了情节发展的时间顺序和线性的叙事结构:在故事的来龙去脉上,作者跨越了时空界限,将无数生活片段任意转换交迭,从而把许多零碎、孤立的记忆和印象交织组合在一起。由于视角一词本身就蕴涵着情感倾向和意识形态,作者选用什么样的叙述视角必定有相应的审美思想在作指导。所以,通过叙述层反映出来的作者的眼光和心理倾向与主题意义和审美效果是密切相联的。莫里森将历史和现实时间相互切割和渗透,把鲁比镇的困惑和思考展现在读者面前,并把人物的个人遭遇上升到民族命运的高度,使小说具有了强烈的震撼力。
   三 隐喻叙事语言
   黑人文学理论家盖茨认为,美国黑人文学最普遍、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比喻性。而莫里森的小说《天堂》是充满隐喻的文本,在叙述上具有鲜明的黑人文学特色。
   小说《天堂》共分九章,每章都以一位女性命名,这九位女性构成小说纵横相连的女性世界。在《圣经》里,天堂共分九级,并由九位花颜玉色的仙女统辖。这九位天堂中的仙女,有着纯洁的心灵。那么,修道院中的这些“仙子”怎会遭到凶残的屠杀呢?作者借这一隐喻,设立了谜团,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同时表达了对施暴男子的强烈痛斥。
   隐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精练,短短的一个词或词语往往能表达一系列的含义,引起听话者对整个相关事件和语境的联想。如《天堂》中,作者刻意安排了修道院这一隐喻场景。如果说修道院是“女儿国”,那么康索雷塔就是“女儿国”的领袖,她身上有着圣母般的慈爱和宽容,她收留了玛维丝、葛雷丝、塞妮卡、迪薇等漂泊者。对于这些漂泊者而言,修道院是她们的“伊甸园”,她们能在修道院这所人生的驿站找到快乐和安宁。同时,修道院门前的那条小路暗喻了人生之旅。而院子里生机勃勃、自由生长的植物喻指了女修道院毫无禁闭、自由自在的氛围,成熟的瓜果暗示着她们辛勤的劳作与自给自足的丰盈状态。然而,对于鲁比镇的男子而言,修道院是堕落罪恶之源,修道院的女子则是“叛逆的夏娃”和“罪恶的羔羊”。小说对这一隐喻场景男女的对立认知,揭示了男子主义观念和女子渴望自由平等意识的冲突。
   而莫里森笔下的鲁镇,在镇民的眼中是一片纯洁的乐土,是他们的天堂。小说中的黑人男子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肩负着在荒野中重建伊甸园和捍卫其纯洁性的使命。鲁镇是父权社会的缩影,而修道院是女子的圣殿。作者通过这两个隐喻性场景的对比,再次凸显了两种意识形态冲突的主题。
   《天堂》以大海结尾,寓意颇深:“大海在轻声低吟,一位皮肤黝黑的女人唱着歌,身旁坐着另一位年轻女人,她把头靠在唱歌女人的膝上。”大海是自由和博爱的化身,承载着生命之舟经历了种种颠簸和苦难的洗礼,最终抵达希望的港湾。而船上的两女子,在历经磨难后,相互扶持,重燃回到伊甸园的希望。
   《天堂》无疑是非凡的,因为它引领我们走进了一个震撼人心的艺术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时空是交错多维的,人物是敏感而丰富的,叙述语言是诗意而多变的。莫里森通过巧妙的叙事时间的叠织,使小说构成了一幅精美的立体网络图式;通过交替视角的叙述,充分发挥了不同叙事视角的优势,使小说叙述生动活泼,增加了作品的容量;隐喻语言的运用,表达了作品的深层主题及作者深邃的思想。
  
   参考文献:
   [1] 王守仁:《性别·种族·文化:托妮·莫里森与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托妮·莫里森,王友轩译:《娇女》,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3] Morrison,Toni.Paradise.New York:Penguin Putnam Inc,1999.
   [4] Percy Lubbock.The Novels and Tales of Henry James:The Ivory Tower,2010.
   [5] Genette,G.(1980).Narrative discourse.Trans.J.E.Lewin.
  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6] Gates,Henry Louis,Jr.McKay,Nellie Y(1996).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First ed.).W.W.Norton.
   [7]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简介:
   高英,女,1981—,河北沧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实践,工作单位: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陈蕊,女,1985—,河南焦作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工作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2009年,季羡林先生离开我们后,网友说:中国自此无大师;2009年,瑞典学院把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给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2009年,有大学教授因剽窃论文
本文从主题、语言、行为等几个角度入手,分析了美国华裔作家李健孙的处女作《支那崽》与一般华裔作品成长小说的不同及小说中幽默意蕴的表现,并揭示了幽默背后的深层社会原因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小说家,也是“南方哥特”小说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创作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继承了英美小说中的哥特传统,有着明显的“南
随着诊断治疗技术的发展,病人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人们对乳腺癌生物学认识的不断深入,乳腺癌的治疗观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technolo
1979年,村上春树的处女作《听风的歌》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从此,村上踏上文学之路,迄今为止已有30年。30年中,村上的作品日渐成熟,声望逐年提升。他包括《挪威的森林》在内的
针对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公布有关致癌物丙烯酸化物的研究报告,新加坡消费者协会呼吁人们不要食用过分的烹煮食物———时间不要太长和温度不要太高,以避免吸收过量的丙烯酸化
熟悉我的人见到我,总会夸奖说:“你虽然体弱多病,可精神状态真好呀!”谁能想到15年前在3个月之内,我经受过两次大手术呢!1990年,我胆结石急性发作,结石嵌顿胆管、高烧39.9℃,
欧洲的炼金术起源于古希腊,一度极为兴盛,后因种种原因趋于衰落。随着阿拉伯炼金术的兴起及向西传播,欧洲炼金术再度复兴。阿拉伯炼金术作为阿拉伯文明的一部分,在西传的过程
因为要建飞机场,所以知道中国一共有两千八百个县。3月,民用航空局领导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举办的“爱飞客”活动上表示:中国有两千八百个县,如果能做到一个县拥有一个通用机
辨色法:纯香油呈红色或橙红色,机榨香油比小磨香油颜色淡,香油中掺入菜籽油则颜色深黄,掺入棉籽油则颜色深红。水试法:用筷子蘸一滴香油滴到平静的凉水面上,纯香油会呈现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