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新增列车运行线优化方法研究

来源 :铁道运输与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xw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速铁路部分线路由于节假日或高峰时期客流激增,需要科学合理地组织列车开行,通过调整列车运行图新增部分列车运行线,以提升运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以加线成功的列车数量最大为目标函数,考虑列车运行图区间运行时间、停站时间、安全间隔时间及原始列车调整程度等约束,建立列车运行图新增列车运行线整数规划模型,实现新增列车运行线的自主选择.选取京沪高速铁路北京南—徐州东区段为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实现列车运行线的调整,并选择合适的新增列车运行线组合,具备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可为后续铁路运营部门的决策提供辅助支撑功能.
其他文献
基于攀枝花市内货运高度依赖道路运输,超载、抛洒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突出,通过对攀枝花市内货运特征、枢纽内点线能力等情况的分析,确定攀枝花市内货运“公转铁”的总体原则,在提出打通货运“最后一公里”运输方案的基础上,研究利用渡口支线实现“公转铁”的系列方案,经过多指标综合比选分别从社会总成本最低和一次性投资最省2个角度给出可选方案,对解决攀枝花市内货运面临问题、利用既有铁路实现“公转铁”、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为提升车站旅客引导服务效率,提高车站智能化服务水平,深入研究车站旅客人群密度估计,针对铁路车站人群密度差异大、分布不均匀的场景特殊性,构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场景人群密度估计模型,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处理模块,不同尺寸人群图像的识别模块和自适应场景权重判断模块,实现了车站不同场景下的人群密度估计.以清河站为试验场景,对现场采集视频图像样本进行训练学习和验证,准确率达到92%以上,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研究成果可为铁路车站图像智能化处理提供借鉴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