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课堂充满魅力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12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阶段,教育专家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开设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旨在帮助小学生初步建立道德规范与行为规范的基础。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心智、价值观、道德观念初步形成的阶段,但也处在对外界事物存在较大好奇心的阶段。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上,教师念课文式或是教条般的对小学生进行枯燥的讲文明、懂礼仪的教学,教学效果一定是不理想的。
  品德 魅力
  对于多数小学生而言,抽象思维是认知难点,因此需要通过具象思维做引导来提升对教学的理解力。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符合小学生思维特点,将抽象知识信息做具象化的展现,提升学生的感受力,由此保证教学成效。具体的处理中,需要依据实际灵活处理,保持因地制宜与因人制宜的教学规划。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成效,帮助学生提升理解力。具体的操作中,可以运用语言描述,同时也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教学得到多方面资源的支持,由此来提升情境教学的成效。本文从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情境教学运用角度出发,为教学提供一定参考意见。
  1  合理运用语言构建情境
  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情境构建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其中语言性的情境构建方式最为便捷,操作成本更低,在各地区都较为适用。语言本身如果做合理的运用,是可以有效的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具有较强的情境氛围构建能力。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来描述一个生活情境,由此让学生对该情境与教学内容做设身处地的想象,让学生将抽象的思维通过具象的画面感想象来理解,提升理解的效果。甚至在语言的描述中,教师的表达要有更强的煽动能力,有效的感染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在语言描述中,需要运用通俗易懂的表达,避免因为生涩难懂而导致学生理解困难。一般情况下,需要考虑小学生自身的语言系统状况,多采用小学生能够理解的表述。小学阶段,不同年龄在理解上会有一定差异,但是总体情况上,需要保持简单词汇的运用。甚至可以配合肢体语言来配合声音语言来提升表达的清晰明确性,减少单纯语言表达的局限。
  2  注重信息化教学的支持
  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于当下多媒体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的展现视频、图文资料、音频等多种素材,更为形象生动的展开目标内容。这种情境构建比常规的语言情境构建更为清晰,操作更为便捷,教师的表达压力更小。一般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对应的素材,在课堂上直接播放就可以完成情境构建。在材料的选择上,需要挑选有感染力,同时更符合学生兴趣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此来让学生通过素材的影响来有更强的情境带入感。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情境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节奏。教师可以将讲授的内容做好PPT,这样可以减少课程中板书的时间消耗,直接展示需要阐述的课程内容,教学节奏相对更迅速,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情境构建工作,同时也方便做好师生互动沟通,让教学内容更为丰富。
  3  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化的导入,应紧密的契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学生的生活习惯等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不可一概而论,教师应改变自己的主观臆测,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了解现阶段小学生喜欢什么,他们日常中接触什么,可提前的收录学生生活中的一些情境,例如校园的一角、周围的街道、公园的场景等,在部分的教学中,抽调出来短时间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看到这些熟悉的内容,瞬间感到“满血复活”,原本在课堂上较为懒散懈怠的学生也很快走进生活虚拟情境中,参与课堂的互动讨论。
  对于教师而言,需要不断的掌握多种情境构建方法与能力。一方面教师自己要不断的搜集教学资源、学习教学技能。尤其是当下各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让教学可以有更多创造性的设计。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充分掌握有关教学技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让教学与时俱进。在具体的能力培养上,一方面需要教师自己主动搜集学习资源,另一方面需要学校层面提供对应的培训指导课程,针对不同能力、不同经验的教师展开针对性教学安排,提升教学成效。当下有较多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师需要有专业的资源搜索能力,学校方面也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做好学校层面的教学资源数据库,方便教师搜索使用。较多的教学网站已经开始进行付费资源分享,因此学校层面需要注重有关资源的采购,方便教师下载。
  对于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其理解能力相对不足,需要提供更多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情境化教学是实际常用的办法,在多种学科中都广泛的运用,在小学教学中较为适用。具体的操作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从而让教学更为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避免教学的枯燥乏味,提升教学的成效。从古至今,教育一直都是中国人民关心的热点话题,尤其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各个阶段的教育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深入剖析如今小学生的现状,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普遍存在责任意识低下的问题,这与长期倡导的素质教育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差较大。小学生在该阶段思想、能力尚不健全,需要教师及家长等外界力量帮助其培养优秀品质和提高各项能力。因此,本文就小学生责任心的现状、小学生责任意识缺乏的原因、培养小学生责任心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小学生责任心的相关教育措施进行简要分析,探讨责任意识对一个人的身心成长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性教育,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而责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根本,又是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由此可见,小学生责任心的教育是该阶段教育的重要内容,无論是理论还是实践,都需要重点加强小学生责任心教育。
  4  生活化与兴趣化的引导
  在情境构建中,需要投其所好的进行,多关注学生喜欢的事物。例如在部分案例说明中,可以多将学生生活中常见或者身边的例子做比喻,或者用明星人物的行为做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需要注重生活化的情境建设,这样可以有效的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提升学生的理解力。要清楚意识到情境化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形式,同时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因此情境创建中不能过多的采用学生不理解与没有体验的事物,要多亲近生活,同时也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言行操作,让知识礼仪来源于生活,同时更加回归到生活中。做生活化的处理不仅让学生理解更好,同时也便于教师选取教学素材。来源于生活的素材相对广泛,在描述与情境构建上也相对便捷,教师的掌握能力也更强。   健全小学生人格品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都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不是仅有物质的满足,也需要家长具备健康的教育观和心理素质。湖南卫视播出的《变形计》中,城市少年的任性表现和农村少年的懂事形成鲜明的对比,塑造了两种天差地别的人格。节目中大部分城市孩子享受着父母全心全意的爱,无条件地向父母索取,溺爱造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因此,从小对孩子进行责任和素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有利于让小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恰当地表现自我,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塑造健康的人格;另一方面,有利于家长与孩子共同进步,帮助孩子健全人格。
  培养小学生内在涵养。现在很多小学生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拉帮结派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引发社会热烈地讨论。有位心理学家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人类心灵与行为自救自助的希望工程。林某曾经是一位有着严重暴力倾向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上课顶撞老师,下课欺凌弱小,林某的母亲和心理健康老师联合对其展开教育,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林某开始认真学习,尊师重道,在小升初考试中获得了好成绩。的确如此,健康的素质教育有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把不良行为习惯慢慢扼杀,培养其内在应有的涵养,强化责任意识,在现有的年纪做应该做的事情。
  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老师向来喜欢成绩优异、品格良好的学生,这是一种常态。但是,有责任心的孩子也会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喜欢,因为有责任心,会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比如在学习上他们会花更多的心思,可能结果不能立竿见影,但在老师眼里这是一个愿意努力的学生,将来的能力不会太差。责任心能够促使小学生主动承担应尽的责任,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能积极主动去完成,从而逐渐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5  注重师生互动教学
  在情境教学中,需要注重师生互动,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强的情境带入感。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呈现情境,而不做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被动学习之下,思维容易游离到课程教学之外。需要通过师生互动与教师的引导来吸引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程中,引导学生来关注情境教学内容,从而提升情境教学的实际效果。责任心的培养是小学生素质教育和意志力的重要方面。责任心不仅仅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更是提高其综合能力的催化剂,促使其做更多有利于自身身心发展的事情。责任教育不能由单一的力量来完成,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和协调,共同为小学生责任教育、素质教育营造一个民主法治、和谐友爱、公平公正的大环境。
  情景教学法在教育领域是十分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常见于语文学科教学、历史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要求,在小学的品德与社会的学科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亦被小学品德教师拿来加以创新的应用。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明道理、知规范、懂礼节以及形成好习惯。品德课本中枯燥、简单的学习内容不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进行情景创设是十分必要的。在小学阶段,教育专家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開设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旨在帮助小学生初步建立道德规范与行为规范的基础。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心智、价值观、道德观念初步形成的阶段,但也处在对外界事物存在较大好奇心的阶段。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上,教师念课文式或是教条般的对小学生进行枯燥的讲文明、懂礼仪的教学,教学效果一定是不理想的。如果将情景创设应用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中,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到道德规范及行为规范去指导行为,效果又是另一番风景。
  6  音乐情景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显著的不同,它不似语文课可以识文断字,又不似数学课可以做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品德与社会课的内容相对其他学科来说相对枯燥、晦涩。如果小学教师毫无创新的照着教材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学,对于喜欢新鲜事物的学生来说毫无吸引力,甚者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情景创设应用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的首要目标是引起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音乐课是小学生学习兴趣较高的课程,同时,小学生的所以将音乐的情景引入课堂不失为一种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办法。
  以部编版《欢欢喜喜庆国庆》这一节课的学习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记住新中国的生日和中国烈士纪念日。当今的中国是和平的中国,小学生没有新中国的概念以及对庆国庆的概念。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蒋介石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及《生日快乐歌》。学生们对生日快乐歌的意思比较明确,是庆祝生日时唱的歌。但当多媒体设备放出以五星红旗及国家军队的背景的《义勇军进行曲》时,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已经被引发。由《义勇军进行曲》的背景讲解到新中国产生,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国庆的由来,日后听到《义勇军进行曲》也会想到与新中国的成立有关。在音乐的氛围中进行知识学习是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的。
  7  小学生责任意识缺乏的原因
  7.1  个人心理发展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形成阶段,对于很多事情都没有太多的主见,总是需要询问成年人自己可不可以做什么,总是要等着成年人给自己安排“任务”。而随着年级的增加,一些习惯形成自然,享受着儿童的特殊待遇,这是主观意愿和客观现实造成的,很难在短时间内真的领悟责任的内涵,尤其小学生经验不足,在很多的方面都会受到身边不良言行的影响,心理上产生同样的想法,而逐渐缺乏责任意识。
  7.2  家庭状况和教育
  在现实生活压力下,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自然享受着父母和老人们的宠爱。当孩子犯了什么错误时,老人们因为心疼就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或者责怪父母批评孩子,说什么“孩子那么小什么都不懂”。除此之外,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关注孩子的素质教育问题。更有父母直接阐明“把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就要把我的孩子教好”的观点,把自己应尽的责任全部撇给学校。正是家庭素质教育不过关,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不良习惯,导致责任意识缺乏。   7.3  学校责任教育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侧重于教授知识和培养智力,轻视学生非智力方面的教育,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现实社会“以成绩评价能力”的不可抗现象。尽管素质教育理念宣扬多年,但是迫于中考、高考等考试的压力和需要,学校教育仍然以知识传输为主。并且因为这些考试所形成的环境,迫使学生学习之间形成畸形竞争,自私自我的心理逐渐占据上风,导致小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缺乏。
  7.4  社会现实影响
  社会上存在很多功利性因素是众所周知的,新闻常常报道某些领域或者某些地方会出现严重缺失道德的事件,把是非善恶的界限混淆,情法之争一直没有停止。比如逼捐事件,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很多社会人士纷纷逼迫富人捐款献爱心,认为这是他们应尽的责任,硬生生把一种极具优良传统美德和社会责任感的行为演变成人性丑恶的体现。小学生在听闻这些事情后,会在有限的思想上形成他们的观点,跟风成年人,曲解善意和责任,从而导致责任意识淡薄。
  8  游戏情景创设是深化学生理解的重要途径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虽然小学生在此阶段的理解力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在教学中教师仍可以通过实践,来加深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这种实践教学可以通过游戏情景的引入来深化学生的理解并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进行知识的学习。
  以部编版《装扮我们的教室》这一节课的学习为例。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有负责采购的人员、裁剪的人员、会计人员、粘贴人员。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任务,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装扮工作。采购人员不能买到正确的装饰品,就不能开始装扮、裁剪人员剪错花样也是不能进行装扮。会计人员花销计算错误也会影响采购的数量,以此类推,每个角色都有设置的目的。此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刻理解每一个角色都是十分重要的,每个角色的职能也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在角色中理解责任的意义。
  学校大力推广责任教育。学校的确是教育的中心,责任教育离不开学校的推广。教师除了知识传输和智力培养之外,可以潜移默化地将责任融入到教学中,聊一聊小学生感兴趣的人物所体现出来的责任心。除此之外,小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交朋友,还要完成规定的卫生任务。这就需要平均分配,相互监督,将卫生值日情况纳入学期末考核,通过强制性的规定来慢慢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到后期逐渐形成自然义务。
  打好家庭责任教育基础。家庭教育作为一个人成长的启蒙教育和长期教育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父母的素质品质很容易体现在孩子身上,家教是否良好能够看出一个家庭的整体素质。因此,父母在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把不负责任的言行教育给孩子,同时要提升自己的素质水平,在闲暇时刻多学习,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在陪孩子看书或者动画片时,可以适当地将其中涉及到的责任感部分解说给孩子听,寓教于乐一直以来都有良好的成效。责任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小学生,家长既是傳教者,也是受教者,在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过程中不能缺席。情景创设应用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整体的教学质量。情景创设可根据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情景,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走出枯燥的教材,走进真实的生活。让学生们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习得、感受道德、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性。
  小学教学中中,学生的认知较为浅薄,教师按部就班让学生翻阅课本,依托教材的文字描述进行理解,学生感到枯燥又难懂,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关联性较强,品德与社会的知识内容,可从各个层面出发结合生活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打破封闭的课堂限制,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走进品德与社会的畅想空间中,为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透彻的领会知识的内涵,教师应构建与学生的互通的桥梁,了解学生日常接触的内容,从学生真实的生活视角出发,导入学生感到熟悉的事物,通俗易懂的呈递出品德与社会的知识点,轻松获得重点的突破,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一种必要的教学措施,通过知识与生活内容的衔接串联,促进思维的迁移延伸,在问题的层次化思考中,强化学生的自主感悟能力,品德与社会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的关键所在,教学的过程中,若是能够由此及彼,当堂吸收有关的知识内容,并通过学生的自体生活联想,鼓励学生提出个性化的观点,拓展知识体系,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中获得启发,教师应预留时间允许学生表达独立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9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小学品德和社会课堂的情景创设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以往教材中的一些教学内容受到教学工具的限制,现在皆可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呈现。多媒体设备可以给学生更加生动、更加形象的演示。
  以部编版《我们不乱扔》这一节课的学习为例。教师可在讲课之前播放几段视频或是找出一些对比整洁环境与脏乱环境的对比图片。播放视频的内容可以有布满垃圾的街道、垃圾成山的小河、清洁工刚打到过的街道就被仍满垃圾等内容。教师在播放完以上内容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提问的内容不限于看到满是垃圾时的感受?清洁工辛苦吗?你还会乱扔垃圾吗?类似这样的问题。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运用,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社会真实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知道道德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思想道德它不光与个人的品行有关,还会影响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通过多媒体的情景创设使学生更好的明白“我们不乱扔”的重要性。
  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上,我经常设计一些让学生自主活动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如《拥抱秋天》,上课时,我减少对学生的说教,而是让学生动动手。一枝独秀也好,繁“叶”似锦也罢,都是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我设立了“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合作奖”等,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获奖,这些手段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同时,也是对学生审美情趣,动手能力的培养。   10  生活角色扮演
  在教育界,有这样的一句话:“听了会忘了,看了之后才知道,做了之后才懂了”,这句话中所含有的教育原理是,只是听和看是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只有实实在在的做了,才能够懂了会了,实现教学目标,才会有教学效果。比如,还是在讲《平安回家》这一课程时,老师按照正常的教学步骤,首先让学生先朗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熟悉;老师要求学生在朗读之后,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学习,画出学生自己认为课文中重点的内容;老师在让学生进行分组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讨论,并总结出文章的中心主旨。其次当学生完成了上述任务之后,小组将组内人员所了解的交规以及交通标志进行汇总,在班级中进行展示。最后老师在让学生去想象身边以及自己知道的一些不遵守交通规则所发生的交通事故所带来的伤害并且在课堂中进行展示,使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些违反交通规则所导致的一些事故的影片或纪录片,让学生能够对交通事故给受害者所带来的家庭和身体上的影响是多么的骇人,但是选择播放的影片不能太血腥,那样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11  生活情景创设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最终目的是在生活中加以应用和实践。所以,在情景教学中教师可以恰当的引用生活中的片段,用以协助教学。例如,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关怀备至、疼爱有加。但是孩子却有不尊重长辈、不爱劳动、浪费等不好的行为和习惯。教师可让学生表演一个小品,进行父母角色的扮演,并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父母的不易,以情感体验带动良好行为、品质的养成。
  综上所述,在小学社会与品德课程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课堂知识,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利用生活化教学手段来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能够符合时代的要求,进而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河北省廊坊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智胜,林海涛.让品德与社会课真正的活起來[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6).121-124.
  [2]朱小燕.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法探讨[A].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6)52.
  [3]张浩.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观点把握与直观教法的使用[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6)122-12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5]翟国霞.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方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12):95-96.
  [6]丁艳华.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J],2016,(11):217.
  [7]李麦. 小学生责任心现状及其教育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8]胡宪和,王海燕. 浅谈小学生责任心与责任感的培养[A].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其他文献
摘 要:家庭教育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更是一门艺术。要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家长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教师要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树立思想道德楷模。在当前的背景下,只有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并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才能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小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是小学教育的目标,家庭教育在所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家长的正确教导对提
期刊
摘 要: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能够使人自觉的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的前进,也有可能会使人逐渐步入歧途,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使小学生受益终生。所以,加强对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0 【
期刊
摘 要:家庭教育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对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中,首先要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感恩教育有助于加深小学生对父母、长辈和老师以及他人的理解,形成宽容、善良的良好品格。本文就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并对促进感恩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教育;感恩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
期刊
摘 要:散文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常见的一种文体,是以一种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的阅读视角传达世界的美好以及对世界的思考。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带领和引导学生们感受作者传达的意境,是让学生深刻体会文中情感和美感的一个过程,是培养学生对文体的自觉理解,也是指向文体思维的一个过程。本文基于小学生散文阅读的基础,刍议指向文体思维的小学散文阅读教学方式和思考。  关键词:文体思维;小学散文;阅读教学  【中圖分类
期刊
摘 要: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持久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此应引起家长的高度关注,并充分利用、深入挖掘、积极创设家庭环境的积极因素,以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环境;孩子成长;影响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5-8877(2019)17-0015-01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也是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塑造孩
期刊
摘 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与家长的相处时间最长,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來说至关重要。虽然家庭教育是由家长进行的,但是教师的帮助指导同样也不可或缺,由于教师既是教育学生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家长与学校沟通的一架桥梁。所以班主任要在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必要的指导。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孩子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如果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根据本园实际开发特色鲜明的园本课程,既能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也能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但现实中很多幼儿园在开发园本课程时,并未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每名幼儿的家长都从事不同的职业,具备不同的技能,拥有不同的资源。如果将家长的各种资源利用到家園课程的开发中,必将丰富原有的课程体系,提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家长资源;园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句子教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强,语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解读中心句。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灵魂,灵魂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况了文章的主要内涵,体现了作者的主要意图。所以,语文老师要带领学生解读、揣摩、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尤其是中心句,这对学生掌握课文内涵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中心句;关键词;解析;品味  【中图分类号】
期刊
近年来,新课改逐步展开,这对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开始承担更多的教学和育人功能,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素质外,还要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收获成功体验和快乐体验,加快德育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文中将对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策略。  体育教学 有效性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当前的初
期刊
摘 要:班级文化包含了精神现象、发展目标、规章制度等,在无痕之中融入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提出要明确班级制度,促进学生自主管理;打造美感环境,强化文化素养熏陶;巧妙设置班会,凸显班级文化内涵,引领学生生命成长。  关键词:明确制度;巧妙班会;美感环境;班级文化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