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训练学生记忆“九法”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o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教材内容庞杂,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增强记忆效果,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故事情节记忆法
  同学们在历史课上都爱听老师讲故事,通过故事讲述,同学们记住了和本课相关的主要内容。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如果把故事做成课件,教师边播放主要内容边讲解,图与说双管齐下,我想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教与学效果。
  二、串线记忆法
  同一历史事件通过穿线,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的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如,必修二第二单元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可以整理成:开辟新航路——世界市场雏形初具;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这样,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本单元的基本线索。
  三、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将复杂的历史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从中提炼要点来记忆。例如,隋代大运河可用“123456”来记忆,即一条人工运河,二百多万人开凿,有北、南、西三个中心,分四段:分别为永济渠、通济渠、江南河、邗沟,连接五河:分别为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通六个省:分别是浙、苏、皖、豫、鲁、冀。记英国工业革命,可概括为“1482”来记忆,即一个前提,四个条件,八项重大发明,两个方面重要后果。
  四、歌谣记忆法
  诗歌和顺口溜一般比较压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记起来轻轻松松,因而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复习中国古代史时,有不少学生颠倒朝代顺序,记不清楚,我就向学生推荐了《中国朝代顺序歌》:
  炎黄尧舜禹,夏商和西周。西周单独传,东周两段完。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五、比较记忆法
  中学历史课运用比较记忆方法有很多分类:类似比较法、对立比较法、对照比较法、顺序比较法等等。记忆时把相关的内容放在一起比较,形成鲜明的对比,容易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例如,两次工业革命特点的记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科技含量不高;(2)侧重于轻工业领域;(3)英国独占鳌头,一枝独秀。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1)科技含量高;(2)侧重于重工業领域。(3)超出一国范围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通过此种方法,学生很容易记住。
  六、口诀记忆法
  例如,明清时期的科技在记忆时可以编口诀:科技明清萌新又承古,科技总结出巨著。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医药巨典谱。徐光启《农政全书》,泰西水法书引入。地理巨著《霞客记》,石灰地貌有记述。宋应星《天工开物》,17世纪百科书。
  七、图示记忆法
  图示法的特征是形象、直观,化繁为简,一目了然。图示法的板书设计可以多样化。它能生动、形象地揭示复杂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既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又能帮助学生记忆知识。如,在复习三次科技革命时,我将基础知识设计在一个表格里,包括每次科技革命的前提、开始时间、领先国家、主要标志、成果、特点、影响等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学生记起来方便了很多。
  八、年代记忆法
  采用知识树的形式,将每一年发生的大事归纳整理,有助于学生加深历史间的横纵向联系。
  九、练习记忆法
  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学生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会增强记忆效果。
  总之,记忆有法,而无定法。
其他文献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初学很有难度,因此适合的教学法对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现就程序设计教学的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改变方法,引起学生兴趣  1. 在课堂学生回答问题出色、考试成绩有进步时,应受到老师的夸奖、赞许。此时学生就会体验到快感。如果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学生对学习就有兴趣了,同时对老师也抱有好感。因此,在学生学习时,只要有机会,就应表示赏识其成功或努力,使学生获得愉
【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益、减轻教师负担极为重要的途径。自主学习策略是自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