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uohui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新课程改革行进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研修活动能真正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
  我们认为:课堂不仅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场所,也是教师不断丰富和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我们把眼光放近、放小,还原教师原生态的工作实际,扎扎实实地从研究每一节课开始。
  我校课堂教学研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参与面广,听课范围涉及到了初、高中各年级和各学科。第二,课后组织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青年教师工作室进行跨学科、跨校等多层级的研讨,提高了研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第三,以基于问题式的研修,解决课改中存在的问题。第四,以技能锤炼式研修,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五,加强“同课异构”式教学研讨,为教师提供多层面和多角度的合作、交流、互动的研修平台。
  2007年10月,北京市第三届“京研杯”颁奖暨“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示范高中新课程展示”活动在我校举行。此次活动包括三个主题:一是以“校本课程内容、形式、实施与评价”为主题的冰心文学班及语文课程改革专题论坛和校园科普及科学教育专题论坛;二是以“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为主题的研究课;三是以“新课程背景下校本研修方式”为主题的两个学习型团队的研究过程和阶段结果展示。
  2008年12月5日, “聚焦课堂: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全国部分省市高中课堂研讨活动在我校召开。此次活动依托中国科协·华东师大“科教合作——共建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支持系统”课题组,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由我校的13位教师与东城区13位教师、上海12位教师,包括语文、数学、化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共计13个学科的38位教师共同聚焦课堂。每个学科的3位教师就同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次活动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教育规律,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
  学校始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关注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力求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
其他文献
“蓝天工程”博览课的理念是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开拓视野,丰富课外知识。这与当前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吻合的。我校在推进蓝天博览课程的进程中,主要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学科联动,小组合作探究——“蓝天工程”博览课的教学方式   “蓝天工程”博览课绝不是某一门学科教师或某一个人能承担的,必须要达成共识,有效进行学科联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自愿结合成小组进行探究式学习。   我校在上
如何创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软环境?如何通过课程设置,通过改进教法和学法,促进师生尤其是优秀学生的科学发展,进而促成发展力的形成?我们一直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管理者在课程管理理念上的清晰和课程管理机制上的保障。而“蓝天工程”博览课所构建的平台,为师生的科学发展创造了条件。  我校在实施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前提下,把“蓝天工程”博览课定位在《北京市第二中学分校学生发展力培养系统》课
规划“五步”教学流程    推进实施“蓝天工程”博览课,理顺“蓝天工程”和“蓝天工程”博览课的关系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蓝天工程”博览课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而“蓝天工程”的参观场馆活动只是此教学过程中一个环节。为此,我们将博览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五步。第一步,“蓝天工程”博览课教研组制定课程方案,确定教学策略和整体实施方案; 第二步,学科教师集体备课,制定重点突出、层次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城市供水安全需要水资源战略储备水资源是城市基础性自然资源,也是支撑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城市供水主要任务是提供满足城市生活与生产持续增长需要、并维持城市生态环境
从心理学角度论述了在少儿排球训练中动机与感觉阈限间的关系后 ,通过实验的手段验证了动机对感觉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 ,进而为少儿排球心理辅助训练提供了新的思路 ;同时分析
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是国际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根据国际上发达国家地下空间利用的情况,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也就是人均GDP在1000至3000美元的阶段,是城市地下空间大
●男人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结束了,现代文明期待这一新的性别平等的曙光吗?埃默里大学人类学家、行为生物学家兼内科医生梅尔文·康纳(Melvin Konner)在介绍他的新书《女性归来:
北京市第二中学在国家课程方案的总体框架下,逐步构建“阶梯式模块”结构与“生成性”课程体系。课程不再是静态的知识呈现,它将在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动态过程中,不断地创造和扩展。  ◆提供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选修课程  学校的校本选修课程按学生基础和课程难度“阶梯式”设置:一是全员性参与的普及型校本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二是需要进行选拔、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的社团活动课程。其中普及型校本选修课程分为
城乡结合部的改造一定是有社会压力的,也是一种制度变迁。建立合适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制度才能使这种制度建设的收益大于成本,否则制度建设可能就是虚设。 The transfor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