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博览课为平台 培养学生的学习与研究能力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yutao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创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软环境?如何通过课程设置,通过改进教法和学法,促进师生尤其是优秀学生的科学发展,进而促成发展力的形成?我们一直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管理者在课程管理理念上的清晰和课程管理机制上的保障。而“蓝天工程”博览课所构建的平台,为师生的科学发展创造了条件。
  我校在实施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前提下,把“蓝天工程”博览课定位在《北京市第二中学分校学生发展力培养系统》课程体系常规课程模块中, 依托“蓝天工程”博览课,以社会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为课程资源基础,以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和运用为知识基础,引领学生从多个角度,依托多学科知识,运用多种方法观察事物,研究问题,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思维过程中自主地实现对知识的综合,在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地实现对方法的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蓝天工程”博览课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并以“庞贝文明”、“故宫探秘”、“胡同文化”等为资源基础多次进行课程资源整合实践。在2008-2009学年初,以美术、生物、地理等学科为基础,以教学植物园为实践场所,以观察、鉴赏、研究植物体的构造、形态、颜色等特征为内容,以绘画、摄影为表现手段,我们又组织了综合实践活动。
  2008年12月3日,东城区“蓝天工程”成果推广暨北京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研讨会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举行,我校成功地现场展示了“蓝天工程”博览课《中国邮政史与文化》。该课由历史、美术、语文、地理、英语五个学科联合教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在参观的基础上进行学科拓展和研究性学习,分别在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展区进行。学生们经历了课前培训——资料搜集——设计研究方案——实地学习与研究四个阶段。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素养。
   在“蓝天工程”博览课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们表示,这种博览课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创新与实践、学习与研究的能力:通过规范化的科研实践,体验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学习,体会到学校之外还有广阔的学习空间;多学科联合学习,体会到各学科知识是互相联系的。
  在确保“蓝天工程”博览课顺畅实施、目标有效达成的同时,我校教师在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指导能力、专业水平方面都得到了新的提升。
  今后我们要继续通过“蓝天工程”博览课,使现有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效果得到更充分的拓展、丰富和提升。□
其他文献
2008年3月12日,为了进一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校际间的融通与共享,东城区启动了学校深度联盟机制。这是东城区继探索学区化管理模式以来,在促进资源共享方面的又一项重要改革举措。  东城区的首批8所试点学校结成联盟,它们分别是:和平里学区的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和北京市第一七七中学、安定门交道口学区的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和北京市国子监中学、东四朝阳门建国门学区的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和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七条小
在学区建设思想指导下,五中分校与国子监中学充分发挥各自的品牌与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学校间的深度联盟,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互动双赢,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合作共进,提升初中办学质量”。一年来,两校之间进行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的交流与实践,教师共享智慧,学生共享资源,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两所学校也在深度联盟的过程中实现了双赢。  ◆建立多元互动的交流机制,搭建深度联盟平台  为了有效推进深度
一年来,“171-177”联盟校经历了从“硬件互通共享”到“软件资源融合多赢”的两个发展阶段,正在探索“以需求为核心的常态化”运行阶段。    ◆优势互补,硬件互通共享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资源共享观,两校间仅硬件资源共享达近千人次。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教育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拓展。2008年3月12日、12月8日,177中的学生两次走进171中的通用技术课堂,与171中的学生同上精工
运用观察统计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 ,通过对 1998~ 2 0 0 0年国际与国内大型排球比赛的调研 ,探索了一攻与防反的关系。结果表明 ,发球得分制下发球、拦网、防反等得失分规律
学校间建立深度联盟,就是要促进教育优质资源的均衡发展,在初步实现设施设备、人力资源、课程资源三个共享的基础上,相互学习借鉴,相互合作提高,形成教育合力,发挥“1 1>2”效益,努力实现两校的发展目标。  在实现人力资源共享方面,我们探索出一些有效的途径。  1. 名师共享。在教师的成长历程中,名师的指点是教师提升业务的捷径。史家小学在教师成长中,借助“外脑”——名师团队的引领,使得教师团队的整体素
通过调查访问、现场转播统计和文献资料研究 ,对 3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体操比赛团体前 6名、全能前 8名和单项前 6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和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有600多年历史的府学胡同小学和有100多年历史的方家胡同小学在东城区教委的牵线下于2008年初结为联盟校,之所以联盟不仅是因为两校地理位置相近,更因为两校深厚的国学底蕴有着共同的发展基因。  在分享、探讨办学理念的基础上,两校师生也通过联合研究、联合活动等形式共享两校国学文化资源。  两校教师成立国学研究会,共同开展国学研究活动。教师在一起学习:什么是国学,小学为什么要开设国学课程及如何开设国学
我校对“蓝天工程”博览课的研究,实行的是课程开发与课程教学一体化,即“教学过程即课程开发过程”。  到资源单位进行现场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既要求指导教师“创作”、“创生”教学过程,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创作”。  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出几条有效的教学策略,如不同年级到不同资源单位学习;在同一资源单位的学习,授课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确定不同难度的课程内容;
为满足群众体育活动的需要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性研究 ,就软式排球的技术 ,进行了探索式技术性开发 ,并对竞赛规则进行”适合中国特色”的改造 ,以加速推动软式排球在我国开展
“蓝天工程”博览课的理念是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开拓视野,丰富课外知识。这与当前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吻合的。我校在推进蓝天博览课程的进程中,主要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学科联动,小组合作探究——“蓝天工程”博览课的教学方式   “蓝天工程”博览课绝不是某一门学科教师或某一个人能承担的,必须要达成共识,有效进行学科联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自愿结合成小组进行探究式学习。   我校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