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师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305879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曾经有这样一句广告语,一直记忆犹新。
  “做最好的自己!”我多次对学生这样说。
  “做最好的教师!”现在,我对自己这样说。
  几个说法矛盾吗?我认为不矛盾。
  “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但是,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则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这是李镇西老师写在《做最好的老师》里的序言,刚开头里辩证法式的论证引导,让作为教师的我,感到内心激荡,也感到一份担当的荣耀,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怎么做,才能达到“最好”呢?
  教师的基本职责: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成为一位优秀教师的初级阶段中,怎样才能做好基本的本职工作呢,首先要考虑的也就是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课。
  首先我们必须备课堂。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一堂课开始之前,教师要做的最基本便是备课堂内容(教学内容)。试想,一堂教师本身就不理解的课程内容,如何能清晰有序的启发学生呢?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自己要分清教学重难点,缕清授课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能够自然的滑翔到本节课的知识高峰。
  除了備课程知识,备学生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了解我们的授课对象,才能帮助我们保证更高效的课堂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能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能调整不同的授课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能指出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建议。
  那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一直以来也要操心的便是备工具。有句话叫做:存在即合理。凡是要做的事,定有它的必要性。备工具便是在备课程、备学生的基础上上进行的,我们只有清楚掌握了这两大点情况,才能准备充足而不浪费的工具量,帮助我们呈现一堂完美的课。
  那么,在课堂上授课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要分清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不能单一割裂的把一方归结为一边,形成了对立面。因为教学活动不是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的简单叠加,他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教和学使这个整体的两个方面,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师生的互动,依赖于师生主观能动性的共同发挥。一堂课下来,我们会发现,这不是单方面教师教授,学生学取的过程,而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总的来说教师所要履行的最基本义务便是备课、备学生、备工具、授课。那么,怎样才能备好课,上好课,将这些最基本的事务性工作上升一个阶段,是我们在教师之路前进的工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要找到让自己上升的阶梯,让课堂优化的办法。
  我认为这就是我们由一个教书匠向一位师者升华的阶段,这也是我在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书之后最大的感慨,我们不是简单的传递知识的机器,我们诠释的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的精神,或许,在这个时代,这么说,会有人觉得浮夸,但肩负着这一份责任的时候,真的会由衷的自豪有这么一个称号。
  教师,做一位优秀的教师,首先需要做一个善良负责的人。为什么单独说到这一点呢?因为李镇西老师关于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理念引发了我很深的思考。决定一只桶能装多少水的不是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矮的那块,那决定一个老师授课成效的不一定就是“最高的木板”,也许那块“最低的木板”,恰恰反映了一些问题。但是人们的眼里往往也只有最高的“那块木板”,课堂上容易被忽视的往往就是那些“后进生”,这也是我在课堂上所担忧的问题。
  我的素描课堂上就有这么一个例子。徐佳依,一个性格很活泼的小女孩,但是之前学几何体的时候画的特别不好,我觉得孩子很大大咧咧,所以有什么问题不会太过保留,基本直接告诉她了,孩子在课堂上依然很活泼,但其实这时候已经出现问题了(后来和她妈妈交流时得知的),她也会因为觉得自己画的不好,感到自卑,感到和课堂有距离,因为没有成就感,所以对画画的兴趣逐渐剥落。后来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我调整了和她交流的方式,逐渐以表扬为主,增进她的自信心、成就感,慢慢的,她画的越来越好。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有上进心,自尊心的,她愿意努力愿意进步,只要我们教师合理真诚的引导。
  古人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然而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也当时常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反思自己对待学生的方式,以前一直认为对待中学生应当一视同仁,后来发现:其实,不然。
  我一直认为我对学生是公平的,然而公平是要站在平等的基础上才可以,比如说你拿着白种人和黑种人比赛谁的肤色白,那么哪怕你制定的比赛规则再公平,也不能比出一个公道的结果来。
  刚接一年级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这样才对得起每个心怀期望的家长。可是经过快一年的观察,我发现对待学生还要:因材施教。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同一种态度对待每一个独立的个体。班里有个男生叫王曙辉,经常调皮捣蛋情况百出。我一直认为我不能不理他不管他,我应该像要求别的学生一样严格的要求他,没想到他非但不听,不画,反而越加顽皮。后来我发现再这样下去恐怕会耽误了他。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的想象力很丰富,我就试着鼓励他,对他要求的稍微松一些,他只要用心画一下画,我就开始找他的优点,然后放大,在班级里表扬。经过几次之后,这个男孩上课居然开始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而且主动拿着自己的画让我看。我想,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都有自己的世界,而我们做教师的就是要走进他们的世界,发现并且发展他们的美。
  好的教师,是孩子的三月春风、冬夜暖阳。
  好的教师,既给孩子谆谆教导,又让孩子贴心倾诉。
  要想做一位优秀的教师,还需要时间的沉淀,耐心的累积,与时俱进的学习,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而我,愿意为之奋斗。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所有产业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传统营销思路已经不好用了,我们要改变,要学习,要能跟上时代的脚步;随着互联网带给人们越来越方便的生活方式,人们的思维在被互联网慢慢的潜移默化,以互联网思维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来考察教育教材出版企业,可以发现当下的教育教材出版与营销理念有很多不足。教育教材的出版与营销需专注于拥有最大资源的出版领域、极致地做好教材出版与
期刊
摘 要:无论什么样的文化、民风,都需要正确积极健康的指引。现在大家对新疆的了解之所以那么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大家对新疆的认识需要有正确的指引,通过宣传片,从我的视角,一个平凡普通新疆人的视角,让大家了解一个不同于传统的新疆,一个更生活化的新疆。一方面了解新疆的美景和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让大家跟我一起体会祖国西北部神秘的异域魅力,感受在新疆生活的幸福、满足。让大家认识到一个更完整的新
期刊
摘 要:本文是“启明星”大学生科技立项创新项目下的市级项目研究所得,以北京市中关村产业园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生存发展以及政府相关支持政策方面的现状,对北京市中关村产业园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业环境及支持政策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环境及政策支持;建议;北京中关村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大中
期刊
摘 要:企业自身资产质量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企业资产质量越高,绩效越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上市公司采取投入资金、扩大规模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绩效,企业管理者在分析企业绩效时往往从资产结构、资产营运等方面入手,却忽视了企业资产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资产质量;企业绩效;旅游行业;上市公司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企业资产质量的相关概述  1.资产质量的概述  资产是指由
期刊
摘 要: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历史与现实的激情碰撞,正赋予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新的机遇与活力。  关键词:泉州 ;海丝文化;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并非具体的一条路,而是后世对中国与西亚、中亞、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最重要的两条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本文就海上丝绸之路的出现、兴衰以及复兴进行阐述。笔者的家乡——泉州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蓝蓝泉
期刊
摘 要:学校教育是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基地,加强学校民族音乐教育对振兴我国民族音乐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了解桑植“打花灯”的传统形态以及现在演变,分析了其发展的现状,同时论述了桑植“打花灯”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学校教育;民族音乐;对接;“打花灯”  中国民族音乐是世界音乐宝库中最悠久、最珍贵、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结晶。桑植“打花灯”是湘西北一项历史悠久地域性民俗活动。随
期刊
摘 要:在科技迅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家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字出版逐渐引起各国教育界的重视,本文笔者总结分析了作为以教材教辅出版发行业务为经济支柱的湖南出版产业应该从什么方面寻求突破。  关键词:数字出版;教育模式  电子书包,在21世纪风起云涌,众多电子硬件制造巨头、电商巨头、出版巨头都将目光聚集于此,想在这个新兴的市場上分一杯羹。  美国电子教学可以说已经走在了中国的前面,因为
期刊
摘 要: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长篇爱情诗,该诗不仅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有英国学者Herbert A . Giles的散体译文。本文将以Giles和中国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为例,对《长恨歌》中部分名句的英译进行比较。  关键词:《长恨歌》;英译;比较  早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学者Herbert A . G
期刊
摘 要:三毛是台湾地区著名的作家,在我国整个文学史上,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三毛的一生创作出来了非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这些散文语言朴实无华,但却真挚感人;经常运用一些成语和古典诗词等,雅而不俗,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三毛;散文;语言风格  散文是三毛的主要创作内容,一生出版了14本散文集,包括《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等我们比较熟悉的篇章;当时三毛在整个文学界掀
期刊
摘 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的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现实社会中,女性在父权架构中处于从属地位,这种作为男性附属物的生存现状,引起了张爱玲的关注,并且对女性的命运进行深刻的思考。本文以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为解读对象,以女性意识为突破口,通过对夫权社会对女性的蚕食、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反抗以及反抗过程中的扭曲、毁灭等问题的讨论,试图探寻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表达。  关键词:张爱玲;曹七巧;女性意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