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sky_z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的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现实社会中,女性在父权架构中处于从属地位,这种作为男性附属物的生存现状,引起了张爱玲的关注,并且对女性的命运进行深刻的思考。本文以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为解读对象,以女性意识为突破口,通过对夫权社会对女性的蚕食、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反抗以及反抗过程中的扭曲、毁灭等问题的讨论,试图探寻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表达。
  关键词:张爱玲;曹七巧;女性意识
  在中国长期的父权体制文化传统下,女性的主体意识被封建宗法社会的文化机制制约。直到中国近代,随着西方思潮的引进、女性受教育的观念普遍化,才有较多的女性作家關注到女性的主体意识。张爱玲的《金锁记》以曹七巧表现传统女子在父权社会下物化的苍凉生命情境,表达着女性潜藏的女性意识。
  一、封建宗法社会的压迫
  封建的父权架构禁锢着曹七巧,虽然封建社会正在渐渐远去,社会思想正处于新旧交替中,但是顽固的封建阶级观念和父权体制文化还根深蒂固地刻在姜家人的心里。文章开场便是从两个小丫鬟的闲谈里透露出曹七巧的尴尬地位,小双道:“咱们二爷是个残废,做官人家的女儿谁肯给他?老太太没奈何,打算替二爷置一房姨奶奶,后来索性聘了做正奶奶,好教她死心塌地地服侍二爷。”曹七巧是开麻油店人家的女儿,为了姜家的门楣地位和金钱,嫁给残废的二少爷,作为社会阶级中的下等人,七巧的言行举止都粗俗得格格不入。“今天发什么疯?平日还不够讨人嫌!”是全家人乃至仆人对她的态度:奚落,厌烦。这对七巧而言是难言的痛楚,在封建宗法观念的桎梏下,她被“黄金的枷锁”牢牢地锁住了。
  二、作为“被食者”的反抗
  从曹七巧和妯娌们的无遮无拦地对话中我们得知,因为丈夫是残废的,她从未尝过性的快乐,于是他看到身体健康、风流成性的小叔子姜季泽时,便起了不伦的勾引之心。“她主动说:‘一个人,身体第一要紧,你看你二哥弄得那样儿,还像个人吗?’她试着在季泽身边坐下,她将手贴在他腿上,道:‘你不知道没病的身子是多好的,多好的。’她不像在哭, 简直象在翻肠搅胃地呕吐。”在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蚕食下,这样的露骨言行是一种大胆地反叛,她作为女性强烈地要求性和爱的意识开始慢慢体现。
  曹七巧被狂热的欲望蒙住了双眼,遭到了姜季泽拒绝后凄凄惨惨道:“我就不懂, 我有什么地方不如人? 我有什么地方不好? … … 难不成我跟了个残废的人,就过上了残废的气,沽都沾不得?”足以见出她的反抗只是徒劳,她唯有“睁着眼直勾勾朝前望着,耳朵上的实心小金坠子象两只铜钉把她钉在门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 鲜艳而凄枪。”
  三、“自食”
  分家以后,季泽凭借曹七巧对他的情意,故意让七巧掉入他迷情的陷阱中。他说是为了曹七巧才与妻子感情不睦,才用花天酒地来麻醉自己,导致败光家产,他用冠冕堂皇的借口将自己的错误归咎于对七巧的爱,从而博取七巧的同情与爱怜。他唤醒了曹七巧十年来对他饱含的激情,她沉浸在自我想象的爱情世界里,享受着这些年来日思夜盼的情爱。“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泽相爱。”可是她转念一想,“他难道是哄她么? 他想她的钱——她卖掉她的一生换来的几个钱?她的钱只怕保不住。”这是她“自食”的过程,为了金钱拒绝了所爱的男人。她知道,要得到爱欲,她就得假装相信他,特别是要失去金钱。但头脑清晰如她,终究回到了现实,她看清姜季泽觊觎他的钱财,她曾经因为贪图金钱葬送了一生的幸福,她必须守住花了大半辈子才得到的金钱补偿,不能到头来一无所有。
  她对爱情的奢望,对性欲的渴望是女性意识觉醒的表现,但是就像“娜拉出走”一般,这是可以预见的悲剧。这种爱终究还是臣服在了金钱的枷锁下。然而金钱也无法弥平七巧空虚无望的内心。当爱情的火焰熄灭之后,她女性柔软的一部分彻底被抹煞了,扭曲变形的心理致使她演变成“吃人”的恶母。
  四、“食人者”的报复
  曹七巧选择了紧紧地攥着情欲的替代物——黄金,并将其转化为一把利剑。她用变态而张狂的行径去报复世界。首当其冲的就是剥夺子女的情爱,以此来宣泄内心不可告人的畸形。她嫉妒和仇视子女的幸福,做出了一切在常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她窥伺儿子与媳妇的情事;恶毒的践踏儿媳;她给长安裹脚;用鸦片控制她的行动;驱逐她的爱人。作者一方面展现了女性意识中的反抗,另一方面又用同样的畸态与触目惊心展示了人性中最丑陋的存在。
  五、作者的女性视角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金锁记》所反映出的女性意识是非常超前的,它对女性性别本能的展现,已经超越了“五四”时期启蒙主义下的女性意识。“五四”时期女性解放其实一直笼罩在民族解放、个性解放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之下。像冰心、丁玲等女性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无私的母亲,亦或是坚定的女战士,都是男权话语下的女性形象。
  在《金锁记》当中, 张爱玲转换视角,用女性身体和生命意识本能造就了真正意义上的女人。她将女性的角色放置于主体叙述上,透过营造小说中男性家长的缺席,以及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来表达女性的主体意识。虽然她面对的是长达几千年的根深蒂固的传统父权体制所加于女性的人生悲剧,但是在张爱玲笔下,男女两性之间不再单纯片面的遵守主从尊卑的秩序,而是男女两性主体并位的关系,由此显现女性在社会中亦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六、结语
  张爱玲对曹七巧的女性主义书写高明之处就在于她没有局限于将她简单塑造成封建婚姻的牺牲品,而是将笔端伸向人类精神世界最底层、最隐秘、最原始的需求和欲望, 生动形象地演绎着在宗法父权体制内,曹七巧最彻底地承受了旧时代妇女的不幸,也最彻底地将一切不幸与重负报复于她所能报复的一切人。她成为戴着黄金枷锁的悲剧人物,进而带着自己的子女走向苍凉的生命境地,作者讲述着女性意识萌生之后更加无奈的抉择史。
  参考文献:
  [1]子通.《张爱玲评说六十年》.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版
  [2]陈子善.《张爱玲的文学世界》.新星出版社,2013版
  [3]孟妍.《枷锁下的沉重人生:读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女性意识》.《文学评论》
  [4]朱一红.《对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女性主义解读》
  [5]张爱玲.《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台海出版社,1998年版
  [6]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旅游景点介绍性文本的翻译是英汉互译中相当常见的一个环节,做好旅游景介文本的翻译不仅可以加深旅客对于两国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还可以促进景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访,从而达到促进文化传播以及经济发展的目的。本文以东湖风景区的介绍文本为案例,主要探讨了英汉不同文化背景下旅游景点介绍性文本的英译策略。  关键词:旅游景点;介绍性文本;翻译策略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以及加入WT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所有产业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传统营销思路已经不好用了,我们要改变,要学习,要能跟上时代的脚步;随着互联网带给人们越来越方便的生活方式,人们的思维在被互联网慢慢的潜移默化,以互联网思维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来考察教育教材出版企业,可以发现当下的教育教材出版与营销理念有很多不足。教育教材的出版与营销需专注于拥有最大资源的出版领域、极致地做好教材出版与
期刊
摘 要:无论什么样的文化、民风,都需要正确积极健康的指引。现在大家对新疆的了解之所以那么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大家对新疆的认识需要有正确的指引,通过宣传片,从我的视角,一个平凡普通新疆人的视角,让大家了解一个不同于传统的新疆,一个更生活化的新疆。一方面了解新疆的美景和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让大家跟我一起体会祖国西北部神秘的异域魅力,感受在新疆生活的幸福、满足。让大家认识到一个更完整的新
期刊
摘 要:本文是“启明星”大学生科技立项创新项目下的市级项目研究所得,以北京市中关村产业园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生存发展以及政府相关支持政策方面的现状,对北京市中关村产业园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业环境及支持政策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环境及政策支持;建议;北京中关村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大中
期刊
摘 要:企业自身资产质量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企业资产质量越高,绩效越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上市公司采取投入资金、扩大规模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绩效,企业管理者在分析企业绩效时往往从资产结构、资产营运等方面入手,却忽视了企业资产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资产质量;企业绩效;旅游行业;上市公司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企业资产质量的相关概述  1.资产质量的概述  资产是指由
期刊
摘 要: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历史与现实的激情碰撞,正赋予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新的机遇与活力。  关键词:泉州 ;海丝文化;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并非具体的一条路,而是后世对中国与西亚、中亞、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最重要的两条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本文就海上丝绸之路的出现、兴衰以及复兴进行阐述。笔者的家乡——泉州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蓝蓝泉
期刊
摘 要:学校教育是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基地,加强学校民族音乐教育对振兴我国民族音乐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了解桑植“打花灯”的传统形态以及现在演变,分析了其发展的现状,同时论述了桑植“打花灯”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学校教育;民族音乐;对接;“打花灯”  中国民族音乐是世界音乐宝库中最悠久、最珍贵、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结晶。桑植“打花灯”是湘西北一项历史悠久地域性民俗活动。随
期刊
摘 要:在科技迅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家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字出版逐渐引起各国教育界的重视,本文笔者总结分析了作为以教材教辅出版发行业务为经济支柱的湖南出版产业应该从什么方面寻求突破。  关键词:数字出版;教育模式  电子书包,在21世纪风起云涌,众多电子硬件制造巨头、电商巨头、出版巨头都将目光聚集于此,想在这个新兴的市場上分一杯羹。  美国电子教学可以说已经走在了中国的前面,因为
期刊
摘 要: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长篇爱情诗,该诗不仅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有英国学者Herbert A . Giles的散体译文。本文将以Giles和中国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为例,对《长恨歌》中部分名句的英译进行比较。  关键词:《长恨歌》;英译;比较  早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学者Herbert A . G
期刊
摘 要:三毛是台湾地区著名的作家,在我国整个文学史上,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三毛的一生创作出来了非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这些散文语言朴实无华,但却真挚感人;经常运用一些成语和古典诗词等,雅而不俗,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三毛;散文;语言风格  散文是三毛的主要创作内容,一生出版了14本散文集,包括《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等我们比较熟悉的篇章;当时三毛在整个文学界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