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囊袋状短结肠综合征一例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feng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儿:男,汉族,1d.因发现无肛门伴呕吐就诊,以“高位无肛”收入院.检查:体重3.4 kg,腹部膨隆明显,正常肛门位置无肛门开口,无凹陷及色素沉着.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未及明显异常.腹部立位平片:左中腹部巨大气液面,各椎体发育正常,倒立位片:高位无肛,直肠盲端距肛穴38.05mm(图1).心脏超声检查:房间隔缺损,约5.5mm,双肾B超未见明显异常.于当日急诊行手术探查,手术所见:十二指肠周围异常韧带压迫之予以松解处理.全小肠总长度约100cm,形态正常,远端回肠无明显扩张,回肠直接开口于扩张结肠,阑尾缺如,全结肠呈球囊状约12.0 cm×8.0cm,无结肠袋及结肠带结构,肠壁肥厚,血管突出屈曲扩张,系膜短缩,行回肠双孔造瘘处理,未取快速冰冻病理组织检查.术后诊断:先天性囊状短结肠综合征合并高位无肛、阑尾缺如、十二指肠周围异常韧带、房间隔缺损。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不同剩余小肠长度的短肠综合征患儿长期随访营养状况.方法 对我院已脱离肠外营养2年以上的短肠综合征的14例患儿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人体测量(身高、体重)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血常规;肝功能;血铜、锌、铁、钙、磷、镁;维生素A、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维生素B12),并根据剩余小肠长度≤60 cm和>60 cm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1例患儿存在轻度营养不良,1例患儿存在重度营养不良,1例患儿
目的 直肠肛门运动与感觉功能发生改变会影响到排便功能.本文通过分析经肛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直肠肛门动力与感觉功能的客观检测指标变化,探讨其在排便控便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多通道胃肠功能检测系统,对经肛巨结肠根治术后有排便障碍来院就诊或能定期来院复查的37例患儿的临床排便功能评分和直肠肛门测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1%临床排便和测压指标正常,10.8%恢复了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有排便障碍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敌敌畏诱导的大鼠肺毒性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槲皮素低剂量组,槲皮素中剂量组,槲皮素高剂量组,敌敌畏处理组,低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Soave长肌鞘分离、短肌鞘吻合、后壁“V”形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HD)的并发症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9月至2010年6月间采用改良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Soave术治疗HD患儿218例的临床资料、术中术后并发症、排便功能等.手术技术在Georgeson-Soave基础上稍有改进,包括减少盆底游离、环形黏膜切口、电凝分离黏膜直到腹膜反折、肌鞘剪短,后壁V形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城市社区高血压病人和城乡结合部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情况的分析,并对城乡结合部的高血压病人有效的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进行干预治疗,提高新市区城乡结
目的 对心形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D)的远期疗效进行大样本随访研究,希望能对HD患儿术后远期排便功能及行为心理状态做出一个较为中肯的评定.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接受心形吻合术,自愿参与并配合随访的218例HD患儿采用电话、信件及来院复诊等多种方式进行随访.按随访时间将这些患儿分为术后1年组23例、术后1~5年组144例及术后5~10年组51例.内容包括患儿术后有无污粪、大便失禁
目的 分析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再次手术的病例,分析再次手术的原因,讨论手术指征和再次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至2011年间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再次手术19例临床资料.再次手术原因:吻合口狭窄5例,残留无神经节细胞症5例,直肠皮肤瘘6例,直肠阴道瘘1例,复杂瘘2例.再次手术方式:经腹联合后矢状入路术式7例,Soave术式7例,Duhamel术式1例,Rehbein术式3例,经腹修补直
[目的]了解青岛市城乡居民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患病状况,为制定区域性卫生防病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青岛市于2002年进行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在12区(市)抽取8 827户
目的 分析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再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肛门成形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总结2003年1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55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肛门成形术后再手术的临床资料,再手术年龄为2~204个月,平均为50.33个月;根据以往病史低位畸形6例,中位13例,高位16例,一穴肛1例,病史不明19例.结果 29例(52.7%)曾接受Ⅰ期肛门成形术,26例曾肠造瘘后行肛门成形术.再手
目的 评价臀大肌瓣转移肛提肌加强术治疗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28例先天性肛门闭锁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患儿,年龄4~14岁,男19例,女9例,单纯肛提肌功能不良的18例,肛提肌和肛门外括约肌功能均不良的10例,全部行臀大肌瓣转移肛提肌加强术,术前均行盆底肌MRI、钡灌肠及臀大肌肌电图检查,手术前后均行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和排便功能评分.术后对患儿进行6~48个月的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