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另一种商业片的可能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_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获奖理由
  他是2014年中国电影最大的惊喜。他以难得的专业素养和胆识,拍摄自己并不熟悉的中国内地现实题材,拿捏分寸、触碰商业和现实的边界。在电影市场被资本和票房裹挟的一片喧嚣中,他不煽情、不怀旧、不戏谑、不讨巧,坚持忠实于内心那个最感动自己的故事。他和他的电影让更多人相信了,真实的故事可以更有力量;真实和真心,才是达到人心最好的手段。
  陈可辛
  香港电影导演,作品包括《甜蜜蜜》《投名状》《中国合伙人》等。成名作《甜蜜蜜》得到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等九项大奖,陈可辛亦凭此片成为最佳导演。之后,《如果·爱》《投名状》《中国合伙人》等相继收获票房和各地多项大奖。2014年,由赵薇及黄渤等一线演员合演的社会话题电影《亲爱的》,不但收逾三亿人民币的票房,更于国内掀起话题。
  拍《亲爱的》时,陈可辛对农村生活还不了解。看到一团电线缠在电线杆上,红红绿绿、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大堆,不由得呆住了。这不过是中国大陆城乡结合部最常见的一幕,却让陈可辛这个局外人觉得有点新鲜。
  香港出生,泰国长大,美国留学,如今又来到中国大陆,他始终像个外人,看什么都觉得有点意思。
  当时,他还不认为这团电线有什么寓意,只觉得没见过,好玩儿。于是片头出现了这一幕:黄渤修电线,理不清线头怎么接,随便捡起一根,看着挺像,顺势把嘴里的口香糖吐出来粘在这根线上,作为记号。
  几年后,黄渤情绪失控地站在山里,见到他被拐走多年的儿子。儿子长大了,样子也变了,通身找不到一点他所熟悉的痕迹,凭直觉他一手拨开孩子的头发:额角一道疤,那记号还在。
  他一把搂起孩子,孩子却吓得失声大哭,喊起了妈妈。这时一个农村女人应声跑出来,她披头散发,追着儿子喊,撕心裂肺,连滚带爬。
  故事从这里开始陡然一转,观众被陈可辛带到了整个事件的另一边,人贩子的老婆成了这后半个故事的主角。黄渤说,陈可辛这样架构,犯了商业片大忌,故事讲到一半,把观众丢在那里,下面开始讲的完全是另一回事。陈可辛说他就要这样的安排,赤裸裸地让观众看到,无奈的反面不是恶,而是另一种无奈,人性在这里变得复杂,命运对所有人开了玩笑。
  这题材本不稀奇。一个打拐的故事。本身题材就吃力不讨好,陈可辛偏偏还不老实地讲,他把重心转移到了那个不识字、无生育能力的人贩子的老婆身上。每一个人,被迫地裹挟在不合理的政策、制度下,被命运撕扯,陈可辛犀利而含蓄地将这样的观察包裹在细节中。一个关于爱和人性复杂的故事,却在每一个小地方说尽了制度对人的挤压,温情中透出残酷。

坚持一下,领导也会被电影感动


  “其实说真的,怀孕那一段,就是李红琴和那个民工上床的一段,我一直觉得电影局会不通过,结果竟然没问题,过了。”
  那是整个片子最荒诞的一处。这个被丈夫指责不能生育,因此不得不把老公“在外面找人生孩子”当做天经地义的女人,为走关系跟一个陌生民工上床,却怀上了他的孩子。
  “其实没有想的那么复杂”,他说起跟电影局的一来一回。他不拍牵扯太多敏感部门的片子,比如警匪片他就不拍,因为一涉及到公安之类,就要加一层审查,这样一来就“没完没了”了。陈可辛不和规矩叫板,他的方法是迂回争取。审片的领导看了剧本,给了意见,敏感的地方他的表达就会小心些,但还是试探着拍一点。他想着,成片出来,如果这地方处理得好,相关人看了也会被电影感动,这时就有机会坚持一下,就算是留住了。
  镜头里,医院走廊尽头,李红琴拿着怀孕诊断抱着头发出哭声。
  陈可辛将他对人生中悲哀与荒诞的理解,都放进了这一幕中,这也是真实故事之上,陈可辛改动最大的一笔。“你根本说不清楚谁对谁错,谁要负责,这种加起来的荒诞感,一环一环扣在一起。”
  赵薇也因此成了片中最大的亮色。观众说,当赵薇穿着村妇的衣服,跌跌撞撞追出来,那样子狼狈不堪,却又含着一股子坚持和母亲才有的蛮劲儿,这个出场就已经说服了所有人。最初用她和黄渤,陈可辛有很多市场上的考虑,对他来说这不过是又一次的平衡策略,可赵薇一到片场,完全素颜,让陈可辛一下子建立起了信任,“这完全靠运气。我不知道为什么她敢这样,或者因为她做过导演有自信,她不太需要太多沟通,很多时候的自己演完连回放都不看的。”
  陈可辛说自己不会教演员演戏,他的办法永远只有一个,长长的聊天,“聊到你把这个角色变为自己”。这聊天里,他用他对人性和世故的敏感,去看角色,也看演员本人。

第一次,先听从自己的性情


  陈可辛早知道,这不是一个讨好的故事。不讨好观众,不讨好审查,不讨好市场。做这样一个故事,不是没有风险。
  这之前,他是一个精明的导演,会计算的监制。在进入大陆市场的香港导演中,他以审慎周全见长。《投名状》《如果爱》《中国合伙人》,他小心地在市场和自己的喜好之间做着平衡,进入大陆十年,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拍到《合伙人》时,他已经赢得了票房和口碑,对很多来大陆拍片的香港导演来说,这不是件容易事。
  到了《中国合伙人》时,他几乎已经找到了他一直要找的“那个点”,商业上的成功有了,又不乏文艺一面,他隐约摸到了大陆市场的关窍,整个状态因此而松弛下来。
  大概正是这种松弛,让他敢于从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方向来做一个片子。《亲爱的》与《中国合伙人》完全不同,“这是我第一次反着来。”他指的是先被故事打动,先听从自己的性情喜好,再从这当中寻找市场、商业上的点。
  最初,这只是一个电视新闻,赵薇的原型是一个叫高永侠的农村女人。陈可辛看了心中一震,他马上确定这是一个好故事。故事中没有明显的善恶,跟主流价值观很不一样,他抓住了自己的这个感动,“我相信自己的判断”,他说,“我不是一个看文艺片的导演,我离普通观众并没有那么远,如果这个东西感动我,那它就可以感动观众。”   “马上弄剧本!”他吩咐团队。一个在大陆司空见惯的悲剧,反而被一个香港导演讲出来。过后陈可辛说,也许局外人的身份帮到了他。打拐在大陆已经太频繁,人很容易变得不敏感,或因为伤痛而避免再提。他恰好站在故事之外,保持着一份好奇和冷眼。
  片子出来,那其中的暗示和细节上的犀利让观众一惊。和所有国产电影一样,片子需要经过审查,陈可辛却似乎将这尺度推到了他能够做到的极限。普通大陆导演只送提纲和成片,他要送剧本。上面的“意见”在剧本中一目了然,他可以决定在每一个细节上怎样尽可能地争取和保留。陈可辛笑笑,“哪个电影不是几十道?这就是中国电影的常态。”
  至于具体怎样改,“不是那么简单的。”他经历过剪得最厉害的是《投名状》。“其实从这个角度,《亲爱的》跟《投名状》很像”,陈可辛说,“可恰恰所谓‘黑白不明’是电影在审批上最大的障碍。”
  于是,计生办争执的戏份被缩短了;张译反思吃猴脑的那一段也被缩短了。理解、拿捏和修改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怄气不解决问题,“人家觉得有问题,你就得理解人家的立场。”陈可辛说,那态度非常冷静,不带有任何情绪。多年在香港、好莱坞辗转拍戏,他对环境有着自己的一份耐心。“你要跳进人家的角度去想,尽量找一个温和的,能过的方式,把你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这其实是一个协商沟通的过程,不要为小细节去怄气。”
  他笑着说起自己体验过的拍片环境,那大同小异,几乎永远充满限制。在他看来,市场本身就是个审查。当年在香港,市场只认暴力、色情、警匪几类片子,《亲爱的》这类社会题材根本无人问津。而在陈可辛看来,好莱坞那种自由中,“真善美,英雄主义,好人非常好,坏人非常坏……它是另一种主旋律,美国观众对美国那一套爱国主义完全买单。”
  看多了他也想通了,“其实电影局的审批,本来就跟全世界的老板都一样的,从这点来说,老板和电影局都是一样。只有在暴力血腥这些事上有点区别。”
  《亲爱的》拍了两个月,顺利程度堪比当年陈可辛拍港片的日子。在很多导演抱怨缺少编剧,市场浮躁,观众未经训练的时候,陈可辛却看到了一个更广大的世界。
  他说,这部片子对他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给自己打开了一个角度,从这里他看到了另一种商业片的可行性。“很多年没试过这个了”,他笑笑说,指的是从自己的喜好和灵感出发,再找商业上的合理性。
  对中国内地的东西,他说自己也是拍的过程中一步一步看得越来越透,“也是我消化和学习的过程。因为我不是土生土长的大陆人,我会更新鲜,有一点点距离,更有趣。”
  他甚至笑着说,正是好莱坞那几年的历练,让他准备好了怎么面对中国市场。年过五十,花白长发,金丝眼镜下,他的眼神是笃定的。
  那是一个事情尽在控制中的人会有的神情。
其他文献
美国俄勒冈大学教育学院全球与在线教育研究所所长,著有《谁怕大猛龙:为什么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好(又最差)的教育体制》 一书  中美教育之间的相互关注度一直在上升,但全球教育中首先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问题,所以非常难回答“哪种教育模式更好、哪种更差”。  比较教育的优劣,首先要看教育的目的,此外还要看衡量标准。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尤其是几个特定学科的知识)、培养整齐划一的人才,那么,中
男孩女孩都该“富养”,我指的是视觉。孩子们需要看得见的丰富。但是,丰富又并非专属于孩子。在国外很多地方,最普通的小店也会布置得尽量琳琅满目,不能容许有一个架子空着,店招要尽量做得别致,店名字母要独具个性,因为人们懂得,丰富的元素关系到观看者的心情,让人觉得走进来挑挑东西,是在分享一种喜悦——有谁不乐意心情好呢?  初见蒲公英图书馆引进的《地图》,觉得应该叫“手绘地图”“给孩子们的地图” “神奇的世
当前,一股焦躁的炒作之风弥漫商界。无论股市、房市,无不弥漫着赚快钱的心态,也令做实业的企业家们心神不定。  最近,马云在湖畔大学的讲演,强调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是企业成长发展的核心之本。他引用了管理大师德鲁克先生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中提出的问题:  1.我们的事业是什么?2.我们的客户是谁?3.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4.我们的事业应该是什么?  企业要基业长青,须明确自己的使命、愿景
真实不是具有绝对确定性的“真理”,这种真理是不存在的,而它的虚幻替身却给人类带来一个又一个灾难  真实(truth)是一件好事,这似乎人人皆知,不用多说大家就能明白。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真实之善是一个自明之理(truism)。然而,也正因如此,主张真实的种种说法——“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讲真话”“实话实说”“事实胜于雄辩”——很容易成为空洞的套话和陈词滥调,也经常是言不由心的口
剑桥大学8月15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体在一天中不同时段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有较大变化,这主要是因为人的生物钟会影响病毒复制及扩散的能力。据这项发表在《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报告介绍,夜班工人经常日夜颠倒,打乱了他们的生物钟,这很可能是他们对病毒抵抗能力差的一个因素。
《格尔尼卡》  编者:[法]阿兰·塞尔  出版: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定价:58元  2003年2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科林·鲍威尔在联合国讲话,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寻求各国的支持。在他背后,本来挂着一幅画,联合国官员特意用蓝色幕布把它遮了起来,他们后来的解释是:为了不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感到“视觉上太困惑”。  这幅画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遮蔽正是暴露。《格尔尼卡》的被遮蔽,反而凸现出了它的威力。
在一个民粹主义盛行且财政紧缩加剧的时代,欧洲领导人既想让自己的国家成为中国外汇储备的受益国,又需要谨慎对待国内民粹主义。无论如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在欧洲经济泥潭中仍将持续扮演突出的角色。  在当今时代,寻求外国投资已经成为各国的一种常态,这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很多资金紧缺国家的政府应对经济萧条的重中之重。然而,西方國家的政治家却不能简单地号召国外的企业来帮助他们拯救公共财政,甚至,某些产业也不
现代大国关系的时代背景与历史相比相差甚远,并且处于时刻变化当中。冷战已经结束很久,尽管美国依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单极时代正在结束,新的力量正在兴起或复兴;更出现了一些由多国组成的团体,例如欧盟。与此同时,空前庞大、复杂的国际制度、规则与标准体系正引导着大国关系的多个方面。大国之间希望通过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原子能机构
过去数月以来,人民币以“心惊胆战”的速度冲破整点关口。从当初用五个半月失守6.60,到两个半月失守6.70,再到仅用一个月就失守6.80,简直刹不住车。15日,开盘不到两个小时内,在岸人民币又连破6.85、6.86大关,创近八年新低。  进口企业心惊胆战,道理很简单,整数点位被突破似乎是越来越容易了。2016年1月7日,即期汇率首次挑战6.60,但在距离6.60只有44个基点的时候被一棒击落,此后
《依然爱丽丝》剧照。  年过50却依然清瘦的朱丽安·摩尔又一次在《依然爱丽丝》中展现了令人赞叹的演技。她刚刚凭借此片拿下了第72届金球奖剧情片女主角的桂冠。她已经不再需要那种大开大合的表演,凭借细微的表情都能征服影迷。这个被影迷昵称为摩尔阿姨的欧洲三大电影节大满贯影后,这一次,饰演了一位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她把一位曾经事业有成、家庭完满的完美女人如何被绝症击中,又如何与之搏斗的故事演绎得无比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