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teau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素质教育已经广泛普及到学校的各科教学中。美术欣赏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本身具有优势,作为德育的手段,具有形象生动、易为学生接受的特点,体现出德育在美术教育中作为素质教育一部分的另一个功能。
  关键词:美育;学生;美术欣赏;德育
  美术在人类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美术教育是以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美育和情感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来越重要。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参考中提到,美术欣赏对于开阔学生文化知识视野、陶冶高尚的情操、健全人格、发展个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正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美术欣赏课教学具有这种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德育渗透,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培养学生一双审美的眼睛,树立全新的艺术观念,还要陶冶学生情操,使其在思想上形成质的飞跃,提高道德修养,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那么,如何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一、从欣赏入手,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
  欣赏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也是提高认识、陶冶情操的过程。例如,通过欣赏我国由原始社会到历朝历代的陶器、瓷器、青铜等巧夺天工、光彩夺目的艺术品,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以及优秀的文化,从而不断增强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在学习《中国古代雕塑》时,学生通过对中国古代雕塑的欣赏,了解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成就。佛教造像、陵墓雕塑这两大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敦煌艺术、秦始皇兵马俑等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又如在《宫殿》一课中,通过了解宫殿的作用、各国不同的建筑风格,进而分析故宫的建筑成就,使学生不仅认识到精美建筑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还是一部石刻的“史书”。此外,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赏故宫的建筑群,使其认识到,故宫作为中国曾经的帝王宫殿,是我国民族尊严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知识、技能、情感、智慧的凝结,一种发自肺腑的民族自豪感在学生心里油然而生。
  二、在绘画创作和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
  美术课中绘画创作和训练占的比例较多,在上绘画课时需要教师认真地钻研教材,挖掘其中德育教育的材料。利用绘画课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进行写生课教学时,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启发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界中各种美丽的线条,领略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爱大自然、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创作和制作往往表现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这种关系的有效调控和引导,也会影响到作业中的学生之间在正确处理这种关系时的态度和合作精神的形成。如分组训练时,就要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集体主义的观念。
  三、在手工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手工艺制作的种类很多,有纸工、泥工、布艺、平面造型、软金属材料造型、植物材料造型等项目。在手工艺制作中,不仅要教学生制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还要对学生进行爱艺术、爱劳动、爱人民、爱集体的高尚情操的培养。通过手工艺制作的学习、制作,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教育学生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动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手工艺教学还能促进学生眼明、手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耐心、细致、整洁、有计划的学习习惯。手工艺课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教学《学习服装搭配》时,学生学习了服装美术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服装搭配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元素,搭配出符合自身审美情趣、体现个人审美特点的着装,使自己的形象更加美好,可以指导日常着装和提高学生对服饰文化的审美品味。
  四、在设计应用课中渗透德育
  工艺美术与人民的生活有密切联系,无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上都不可缺少。教学中可利用课堂中的制作内容来引导同学们的爱国情感,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中国民间美术,它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内容广泛,技艺精湛,风格独特,为世界罕见,中国民间美术在漫长的创造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直接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民的生活状貌、社会风俗和思想情感。为人民所喜闻乐见,成为華夏民族美术传统的源泉。这可以使同学深深感觉到民间美术是一个丰富和珍贵的艺术宝库,使同学们在亲自动手中了解民间艺术,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打下良好的审美意识基础,虽然有些作品(如剪纸等)属土俗艺术,但它却与所谓“高雅”艺术具有同样审美价值,是我国民族美术和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同样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达到美育之目的。
  在新教材中,工艺课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内容种类很多,有包装、折纸、纸塑、树叶拼贴画、贺卡制作等等,占美术课内容的40%左右。在工艺课中,不仅要教学生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还要对学生进行爱艺术、爱劳动及爱集体的高尚情操的培养。如在《织物彩绘》一课中,通过用色彩手绘服饰作品,在动手制作过程中,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劳动人民用双手辛勤创造的,为了更加幸福、灿烂的明天,我们应该爱劳动、爱人民、爱艺术,刻苦学习,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动手创造美好未来。
  总之。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中的直接道德说教。它是在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的,它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神奇效果,不亚于一切思想品德课的渗透。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全方位地渗透德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线索和资源,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的情趣受到陶冶,道德受到影响,心灵受到净化,智慧受到启迪。做为一名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艺术教育的教育功能,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美称。
其他文献
球面三角四叉树中面片和结点的排列顺序直接关系到球面三角四分剖分模型组织和管理数据的效率.在Lee编码模型基础上设计了L面片和结点空间填充曲线,给出了面片寻址、结点L曲
期刊
摘 要:处于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所重视。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是一名一线信息技术课教师必须面对并要加以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要想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创新教法,是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  关键词: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1989年,互联网的横空出世使得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时代从此降临人间。伴随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利用双亚芴基醌式噻吩结构具有高摩尔消光系数的特点,研制双亚芴基醌式噻吩染料D1,探讨其光谱吸收特性、分散性能及对涤纶的染色性能等.确定染料D1与分散剂NNO的质量比为1:2,
摘要:面对课改初期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如何让每位英语教师深入新课程改革,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目前,切实可行的方案之一就是使广大英语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否则,即使新课程改革中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关键词: 教学; 质量 ; 有效  有效教学中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
生物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也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通过生物学习,同学们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遗传以及变异等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可以更好地为学生的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服务。生物是一门和我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知识,可见,学好生物对同学们有着深远的意义。但是,生物又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同时生物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感到非常吃力。
动物天然免疫系统的组成存在种间差异性.同一种属的不同病毒往往来源于不同的动物.天然免疫如何识别不同病毒并发挥抗病毒机制存在诸多未知.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具有
期刊
瑞典学者哈利森教授通过长期研究总结出日本优秀企业在创新管理方面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他认为尽管日本优秀企业创新管理模式各不相同,但全面创新管理(TIM)迄今为止最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