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c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手术室中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收治危重患者150例,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5例,两组都严格无菌颈外静脉留置针,同时治疗组采用积极的护理配合措施。结果:治疗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100.0%;经过临床护理观察,有9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2.0%。而对照组患者只有65例1次穿刺成功,成功率86.7%。经过临床护理观察,有18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24.0%。结论:手术室特殊静脉留置针诊治危重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但是积极提高静脉留置针技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就能提高静脉留置针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颈外静脉留置针 手术室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328
  很多手术室患者病情重,病程长,常需反复多次静脉留置针输入药物。因此,建立有效的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非常重要[1]。同时静脉留置针成功率的高低与多种因素有关,同时手术室护士的个人素质也都可以影响留置的成功率,留置不成功很容易造成并发症,从而造成严重后果[2]。现将2011年1月~2011年4月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1年4月收治危重患者150例,其中肝脾破裂大出血50例,宫外孕出血性休克30例,血气胸20例,多处刀伤四肢手术患者20例,脑外伤脑疝患者10例,吸毒患者10例,其他10例。患者来手术时常有最小留置针或普通头皮针头连接补液而速度慢可用于麻醉而不能符合术中补液的需要,多数在麻后再做颈外穿刺。其中男80例,女40例。排除病情危重、神智不清患者;经调查者解释后不愿参加本试验者。把上述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留置方法:严格无菌操作,颈外留置针静脉穿刺按静脉留置针操作步骤,进行套管穿刺并留置。
  护理配合:在常规留置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积极的护理配合措施。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前配合:建立宽松、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首先,护士要有主动服务的理念,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端庄的仪表,文明的语言,适当的称谓,良好的语言介入,迎接每一位患者,认真、仔细、热情,创造良好的氛围[3]。对患者实施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均在患者的亲属的监督之下进行,他们希望的是医生手到病除,希望护士一针见血,但他们对护理操作规程又缺乏理解,对疾病的病理过程也缺乏医学方面的认识。所以,护士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般一个有经验的护士,在与患者的初次接触时,对患者的病情判断、静脉留置针部位的选择、留置的难易程度,就已经是心中有数了,当然,还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大小,争取患者亲属的意见,选择留置部位[4]。②术中配合:护士就要严格按照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查对制度,操作要熟练,手法要温柔,摆好操作体位,将患者两手臂放于身体两侧,按压患者膝关节,防止脚蹬床面,致使留置时身体突然上纵,针尖穿破血管,同时也防止身体下滑而使已经刺入血管的针尖滑退出来。留置成功后迅速用备好的宽短胶布将持针柄、针梗与皮肤固定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③术后配合:严格病情变化情况观察,比如发热患者的体温变化,脱水患者的输液速度,补钾患者有无小便及脱水纠正情况,留置部位有无胶布松动、外渗、肿胀,固定在夹板上的肢体有无胶布松脱、过紧,观察肢体末端色泽及血液循环,输液瓶更换等情况。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代表有显著性差异。
  结 果
  治疗组患者一次性留置成功,成功率100.0%;经过临床护理观察,有9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2.0%。其中导管脱出2例,留置点感染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输液不畅2例,留置点出血不止1例,所有并发症经过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而对照组患者只有65例1次留置成功,其余10次都经过多次留置,成功率86.7%。经过临床护理观察,有18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24.0%。其中导管脱出5例,留置点感染5例,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输液不畅2例,留置点出血不止1例,所有并发症经过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治疗组的留置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讨 论
  静脉留置针诊断与治疗危重患者因其创伤小、安全性高、易操作、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需要长期治疗的肿瘤患者。在手术室特殊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根据前人分析,出现并发症的原因首先可能是患者生理心理因素,导致不能配合治疗而出现;其次为护理人员的技术与心理状况不过硬而出现并发症。为此要加强护理:①要应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刺前使用生理盐水100ml+地塞米松注射液2mg+利多卡因2ml浸泡导管3~5分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②术前明确肿物性质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随着影像学和技术的进展许多摸不到的病变可以被识别,可以经皮活检甚至可以经皮切除潜在恶性的病灶。③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更换无菌贴膜,第1个24小时内更换贴膜1次,以后每周更换1次;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及消毒方法;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营养支持治疗。④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作为护士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来调节自我、稳定自我。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留置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总之,手术室特殊静脉留置针诊治危重患者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但是积极提高静脉留置针技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就能提高静脉留置针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郑美清.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原因分析与对策[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6(6):78.
  2 王玉芳,姜春华,陈秀英,等.凝血酶法与压迫法对防止有出血倾向者PICC穿刺点渗血的对比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54-356.
  3 宋玲勤,李小宁,王西京.采用普通针、静脉留置针及PICC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比较[J].现代肿瘤医学,2006,14(6):774-775.
  4 曾影红.ICU中心静脉置管时间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3):203.
其他文献
在我国对海洋进行不断深入探索背景下,一些学者对船舶在航行中的海水管系腐蚀情况也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经研究分析调查,发现管道材料、气蚀以及海水流速、腐蚀环境、管道结构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本病是以起病急,迅速出现局限性或者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临床事件,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组临床综合征,脑卒中作为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3大疾病之一,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在我国均列首位。脑卒中发生后,因植物神经中枢系统受损,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可导致多种临床并发症,尿失禁为脑卒中急性期泌尿系统的重要并发症,其发生与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观察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合理正确的治疗同时,给予对症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及时有效地对症护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减少并
摘 要 目的:通过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操作能力,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护理部成立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组,制定护理技术操作流程、评分标准及培训计划;各科根据科室特点、人员结构及工作情况制定科内培训实施计划。通过院操作小组-操作培训师-科室护士长及护理骨干-科内护理人员层层负责、逐级培训的方式完成培训。院护理操作培训小组定期抽考,检验培训效果。结果: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小组全年抽考护理人员2
摘 要 目的:对60岁以上老年人空腹血糖异常患者进行综合干预观察效果。方法:经健康体检筛查出116例空腹血糖异常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运动、饮食、健康教育、定期随访等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保持原生活方式,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干预1年后,干预组空腹血糖正常率10.71%,血糖在6.0~7.0mmol/L 60.71%,对照组空腹血糖正常0%,在6.0~7.0mmol/L 38.18%。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轻中度下呼吸道感染者240例随机分两组,莫西沙星组124例给予莫西沙星0.4g静滴,门诊0.4g,1次/日口服,洛美沙星组116例予0.
目的评价大孕周子宫肌瘤(子宫体积≥14孕周)患者术前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的疗效及术后继续使用GnRH-a对子宫肌瘤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择期手术、子宫体积
目的:探讨一种医患共同参与型临床路径工作模式。方法:设计输尿管结石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将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发放临床路径患
目的:为女性留置导尿引流管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方法。方法:两种留置导尿引流管不同固定位置的护理方法进行对比。结果:导尿引流管固定于大腿上方优于固定于大腿下方。结论:导尿
环境心理学的学科主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环境心理学以人的信念、需求与价值为核心;环境心理学坚持人—环境的交互作用观;环境心理学是以鉴别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