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额尔古纳的几种方式(外一篇)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g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呼伦贝尔一路往东北走,出了城区同行的人就陆续睡着了。我努力醒着,为的是跟包师傅说说话。初秋的午后太阳很好,酒足饭饱,困倦之意忍不住升腾上来,包师傅免不了偶尔也恍惚。开车时包师傅不太喜欢说话,但那个下午我们聊得很好。我们去额尔古纳。一辆越野,五个人。大概七年前,我好像去过额尔古纳,记不清了,呼伦贝尔太大,草原上、白桦林里处处是美景,我就分不清哪里好看、哪里更好看了。那一次我们一个团,二十多号人,一辆中巴车,一路唱歌、讲笑话,路途的遥远和艰难完全不知道,怎么到的额尔古纳我也没有印象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三五个人驾着一辆越野在草原上奔驰,应该是去额尔古纳的最佳方式。车足够宽敞,怎么歪着坐着躺着都可以,有美景可以随时下车,累了就停下来抽烟,碰巧赶上个驿站服务区,买两听罐装咖啡,喝过后就像游戏中满血复活的大力神。的确也是,见羊群我们停,遇马群我们停,有一群奶牛经过我们也端着相机照。还有神山和圣湖,一个都不能少。
  但是包师傅说,去额尔古纳最美的方式是骑马。一匹好马,一天能跑四百里,这差不多是我们此行距离的一半。我想象我们几个人策马扬鞭飞奔在国道上。包师傅就笑了,骑马怎么会在国道上跑?当然要横穿草原,取最近最直的路。再坚硬的马蹄和马蹄铁也受不了柏油路面,得在松软蓬勃的草上跑。一个朋友迷迷糊糊插了一句:“包师傅曾是牧马人。”说完又睡过去了。我更来了精神,追着包师傅听当年的牧马生涯。
  一晃四十年了,那时候包师傅二十出头,到陈巴尔虎左旗当知青。草原上知青最羡慕的工种就是放马,拉风,骑上去吆喝一声就下去几十里地。放羊的、种地的、养猪的下乡青年看着直流哈喇子。“姑娘们也喜欢。”包师傅嘿嘿一笑。他和另一个知青搭档,一千四百匹马,乌云一样在草原上涌动。“我们想去额尔古纳。”他和那个上海来的知青搭档。当然是骑马。坐火车很麻烦,得先到海拉尔,骑上一天的马,还不知道能否赶得上唯一的一班车,错过了就得在火车站待上一宿。上了车也不痛快,那火车慢,见站就停。“光吃光吃”,包师傅用的就是这个词。还得绕道,四百里地一天都未必跑得完。
  “那会儿火车时速多少?”我问。
  “谁知道。”
  “你们没去?”
  “没去。没去成。”
  火车没去成,马也没去成。生产队不允许。赶不上探亲假,马得天天放。去额尔古纳来回得三四天,到了你總得看看吧。每人一匹马这么跑下来,受不了,哪舍得让你喜欢的马一口气跑那么远?得有备用的。有一回差点成了。大冬天,一场雪刚化,生产队空出来个时间,两人在队长的默许下上路了。出发时天已经黑了,但月亮好,他们打算跑累了借个蒙古包睡一会儿,醒来继续走。
  “那晚月亮真好,草原亮得像一片海子,”包师傅说,“你睡着没?我们看见狼了。”我一惊,清醒着呢。“狼呢?”我问。狼在野地里站着,看样子吃得不错,肚大腰圆,听见马蹄声就跑。包师傅和搭档打马就追。他们庆幸随身带着套马杆,防着这事儿呢。大白月亮下两匹马追一头狼,天高地迥,天清地泰。包师傅让我看着车外的草原想象那个壮观的夜晚。马跑得快,狼走得更疾,一路脚不点地。那狼肯定吃多了,身子越跑越沉,慢下来。套马杆都抓到手里了。那头狼奔到一处挤满碎石的高地上,一声长嗥,吐了。“这是它们惯用的伎俩,”包师傅解释,“轻装上阵速度又快了。”果然,肚子空了的狼重新提了速。
  “结果呢?”
  “结果我跑丢了。”
  包师傅的马速度跟不上,被落下越来越远,只有上海搭档一直盯紧了跑。包师傅眼睁睁地看着同伴骑着他的大黑马和狼一起消失在夜半的地平线上。包师傅仰观天象,现在与额尔古纳南辕北辙,已经后半夜,人困马乏,可怜的枣红马鬃毛上的汗没滴下来就结成了冰。他决定找个地方歇一会儿,他记得这附近有个牧羊的蒙古包。找到后,倒头就睡。天快亮时,包师傅突然觉得被窝那头钻进来一个冰坨子,竟是上海知青。那家伙说,他娘的,累死老子了。指了指蒙古包外,头一歪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包师傅起身到了蒙古包外,赫然看见一张新鲜的狼皮挂在木栅栏上。上海的搭档昨夜终于套住了那头狼,拖得它断了气。他想把死狼捆到马鞍后面带着,大黑马不答应,它憷这东西。没办法,他只好在一处蒙古包的遗迹上找到一个遗弃的酒瓶子,敲碎,拿一块玻璃碴当刀,顺手剥了狼皮。卷起来放到鞍后,这下大黑马没意见了。“狼皮一定要留,”包师傅说,“那会儿供销社收,好皮毛能卖到八块钱。大数呢。”等上海知青醒来,两人再合计,路越走越远,额尔古纳是去不成了。于是上马原路返回。
  “想来真是遗憾,放了三年半马,竟然就那么一次机会。”
  包师傅再也没能骑马去额尔古纳。然后知青返程了。额尔古纳有最好吃的面包和灌肠,作为牧马人的包师傅没有吃到。
  故事讲完,额尔古纳到了。我们的确吃到了美味的面包和灌肠。其实额尔古纳的美味还有很多。不过我想说的是另一件事。晚上我们在马路上散步,遇到一个借火的老兄。
  九月夜晚的额尔古纳已经开始清冷,街道上零星的行人和车。借火的老兄把摩托车停在路边,夹着根香烟等着对面有人来。我用打火机帮他点上,他用山东和东北夹杂的口音谢我。一身摩托客装扮,头盔,防风服,登山鞋,武装到了牙齿,独独在半路上丢了火。他刚从根河骑过来,一定要在额尔古纳住宿。他喜欢这地方,每次骑行漫游到附近,只要车程不超过四小时,都要睡在额尔古纳。“听听,额尔古纳。不知啥意思你都会觉得这名字好听,是不?”他说。年轻时他在辽宁当了六年兵,就想着来额尔古纳玩。然后退伍了,然后在老家烟台工作了,然后退休了,终于可以来了。一个人骑上摩托车,满世界跑,额尔古纳却是每年都要来的。他拍拍胸脯,“咱这身板!”的确是条壮汉,说四十我也相信,就是风吹日晒脸膛黑了点。
  “跟你说老弟,趁年轻要多跑,”他一副掏心窝子的眉眼,“摩托车是首选。肯定的。咱不看别人脸色,一切行动听自己。你是江苏人?好,啥时候还想来额尔古纳,给老哥言一声,咱哥俩一起来。一定要记下我的电话啊。”   我记下了。抽完两根烟,精神头足了,他附在我耳边说:“额尔古纳你一定要再来。我今晚要住宿的那家旅馆,老板娘人是真叫一个好。”然后戴上头盔,跨上车走了。
  我们从马路这头走到那头,返回来时经过一家旅馆,烟台大哥的摩托车停在门口。
  书越读越少
  有大学问的人常说,书越读越少。意思是:垃圾太多,可看的书越来越少;融会贯通“读开了”以后,书定然越读越薄,以至于半部论语可治天下,书肯定也越读越少了。虽然书越读越少,收获却越来越多,这差不多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了,我等俗人是妄想不到了。要说读书的意愿,我倒是希望书越读越多,一日看尽长安花最好。到书店或者图书馆,三下五除二,像电影里的机器人,抓哪本看哪本,看哪本记住哪本,把大脑训练得跟信息储存器的芯片似的,一天就可以速成为百科全书。
  机器人离日常生活还有点远,我羡慕两种人:觉睡得少的,书读得快的。我读书慢,慢到了几乎得一个字一个字在头脑里念出声来才行,一天上班和诸种杂事忙下来,坐到书桌前,看一架架书安稳地摆在刚买来的位置,人就急得不行,这么多书什么时候才能看完啊。我烦的不是要看书,而是焦虑看书的时间太少。要是一天只需要睡三四个小时就好了,可以节省下另外一半三四个小时看书。古人说,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如果这是一个好读的书生说的,那咱俩的心思是一样的。的确有人一夜只睡三四个小时就足够,这样的人有福了。读书快的我也羡慕。常有朋友说,一天看完一本书,三四十万字,还是精读。听了我就流口水,他是怎么做到的?精读,没法一目十行,三四十万字,除去吃喝拉撒睡,他是如何把这庞大的数目数完的?想不明白。我真真是羡慕得不行。
  我的主业是编輯,每天要看大量稿件,稿件多半都得精读,所以每天都被文字弄得焦头烂额。以我的数字式的阅读习惯,应该更适合当校对。碰巧现在报刊社都穷,越来越雇不起专业的校对,我这样的编辑顺带连校对的活儿也一起干了,领导很高兴。
  ——鉴于以上种种,跟大学问家一样,我的书基本也越读越少,只是原因是反着的。
  不过话说回来,就事实而言,书真的是阅读越多吗?好像不尽然。据我所知,绝大部分专业人士都是越读越少,不是因为时间不够,也非阅读速度跟不上,而是阅读越来越变成专业的研究式阅读。关于阅读,多年来我们都被告诫,要警惕功利化,要做平常心的、开放的、审美的阅读,但进入专业,实在很难不“功利”。你会越来越局限在跟专业相关的阅读,你要寻求灵感,你要获取资料,你要在相关的书籍中得到自身研究的呼应与确证。专业领域的阅读,喜不喜欢已经不重要,有用没用才是问题所在;甚至有没有用会直接导致你喜欢与否。
  编辑之余我写小说,阅读古往今来的众多经典是作家的日常功课。很多人羡慕,读小说是桩美事啊,故事曲折离奇,词彩富赡,美得直冒泡泡,难得的艺术享受,书中还有那千钟粟、黄金屋和颜如玉,不亦快哉。的确是挺美,但仅读小说是不够的,你还得阅读大量跟你的写作有关的资料,这些资料可能十分之偏僻、生涩、枯燥和佶屈聱牙,就是该领域的专业人员也得咬牙跺脚才敢碰,但你要看,否则你的写作无法有效地进行。那你就得硬着头皮去看。
  而一旦你头皮硬下去了,诡异的事情发生了,这些资料你会看得兴味盎然,完全没有了先前的排斥心理。原因就一条,有用。每看到一条对你写作有用的资料,你都像他乡遇故知,于茫茫人海撞上了亲人。
  近来在准备一部与京杭大运河有关的小说,涉及运河的地理分布和历史沿革。就时间来说,上至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为战争他开凿了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从扬州到淮安的邗沟,下至今日;就空间而言,从北京一直到浙江,曲曲折折半个中国版图都得纳入考察的范围。看清运河的前生今世靠的主要是各种资料,史书、方志、典籍和学术文章,所有文字都板着一张乏味的脸,没一个有小说好看,但不好看也得看,不想读也得读,它有用。读,读,读。读进去后,乐趣出来了,京杭大运河矜持地从漫漶的时空中金灿灿地浮现出来,那种创世般的欢乐与成就感,千钟粟、黄金屋和颜如玉皆不在话下。
  因为有用你喜欢,这种功利阅读也算不得罪过吧。经过漫山遍野放散羊式的阅读后,进入专业或者职业,我们的阅读不得不逐渐集约化:满汉全席固然诱人,我们却只能吃压缩饼干。那就把压缩饼干吃好,争取吃出满汉全席的滋味来。书只能这么越读越少。
其他文献
“一个人的职务可以到头,但事业却没有尽头;到了人武部也许干不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必须忠实履职尽责,干什么就要干出点名堂来。”这是河北省怀安县人武部部长任继润的人生格
1991年10月31日,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和衢州市政府三家联合主办的“儒学与浙江文化研讨会”,在衢州落下帷幕。研讨会进行了4天,有50多名学者出席。与会者向会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总而言之,我认为知识分子——假使这号人存在或有理由存在下去(后一点不大可能,似乎不尽人意)——正在抛弃他们过去的预言家功能.说到这功能,我不仅指他们假装能未卜先知,
趁着休假,我决定再去一趟新马村。新马村是藤县最北边的一个小村,紧靠西江,与平南县交界,隔江就是平南县的白马村。之所以对这个村庄念念不忘,一是因为该村地理环境优越,生态
今年征兵工作开始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武部为降低征兵工作成本,针对往年假文凭、假年龄和假户口青年参加体检浪费征兵经费的问题,改变以往粗放式报名再严格政审的工作模
“南沙精神”不断在守礁官兵身上发扬光大。小小礁盘,在南沙卫士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位置在漠河冰天雪地的“北极”哨所度过了新年的第一天。3个月后,本刊记者又搭乘海军南海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北大铁路文化协会的同学  二零一六年十一月一日,运营一个多世纪的清华园火车站停办客运业务,  这座北四环边﹁校园旁的火车站﹂故事多多。  民国大师在这站下车  老清华园站位于京包线上,始建于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是詹天佑修筑的京张铁路上重要的一站。老清华园站并不在现在的清华园站的位置(即北三环与北四环之间),它原先坐落在现清华大学东门附近。  在那个年代,众多清华大学的师生都曾以火车作为进城
文化和政治绵延了数千年,而作为学人,无论其政治倾向如何,摆脱不掉的总是家国情结,这是一种普遍真理。当我们眺望海峡那边的人物或朝霞时,我们看到的是同根同源的亲近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