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艾:不能依赖在物质空间里去寻找保障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ic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方艺术·大家:为什么选择宋庄作为工作室?
  王艾:之前在环铁有个工作室,来这边好像是在逃避某种浮躁吧,如果不主动去城里,交际就少,有较多的时间去写东西、读书。
  东方艺术·大家:来北京先后搬过几次工作室?
  王艾:有三四次,在没租工作室前搬过二十多次家。
  东方艺术·大家:理想中的工作室环境是怎样的?
  王艾:我觉得工作室不需要太大,除去绘画的空间外,要有个书房可以写作。因为阅读和理解是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这部分比我呈现出来的形式更重要。
  东方艺术·大家:您最早也在圆明园待过,那时为什么来北京?
  王艾:当时在写作,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放逐。现在想来应该是一个少年对文化的崇拜和迷恋,文艺青年式的,然后就走上“迷途”了。
  东方艺术·大家:您觉得宋庄现在的状态跟圆明园时差别大吗?
  王艾:圆明园的大部分艺术家都是在相互取暖,在精神上有像某种社团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宋庄现在不太一样,中国当代艺术的火爆,跟中国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和快速的资本积累有关系。资本消费主义建立了一个模式,让人去拜金,很多艺术家都参考这样的标准。圆明园那时没有一个社会标准告诉你怎么去画,怎么去做,但后来有了市场之后也在告诉很多艺术家哪一类画会比较好卖,但那时大家都比较独立,不是自觉的独立,是当时的环境让人下意识的就变得独立,这个有很大的区别。
  当然,宋庄也不妨有一些艺术家在独立的思考。圆明园当时是可以直接和意识形态的东西对抗的,对抗的方式比较多元,可以找到很多其它的相对比较曲折的途径,艺术家可以思考的方向,做作品的方向、方法,有更多的形态可供选择,就看艺术家是不是去思考。
  资本体系实际上非常的残酷,它让一部分艺术家沿着它的体系去摸索,但还有一类艺术家相对孤僻一点,他会寻找他自身的道路。这个道路在某一个时期可能跟资本市场体系不发生化学反应,但这类艺术往往能经受一些思想考验,尽管短时期内可能会不被认可。这是一种自我价值的认同,需要一些时间。
  东方艺术·大家:您觉得在圆明园的状态有弊端吗?
  王艾:对我来说它是一个非常短暂的青春生活方式,结束后我就迅速调整自己,有几年我完全是生活在自身的一个状态里,在写小说写诗歌,参与了几乎整个九十年代汉语诗歌的历程,后来又接着画画。跟诗歌、小说、剧本、绘画、艺术批评是混搅在一块的,无论是哪种方式,我觉得都是某种想法的呈现。
  东方艺术·大家:在国内做工作室,最担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王艾:随时被拆迁,随时会变动,这一点上这二十年来没什么变化。没有安全感,随时都可能打包走人,有各种原因的,不一定是拆迁。在中国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中国人对土地特别有感情,但这种感情在当代社会里面很容易变异,人会觉得拥有越来越多的地才会有安全感,但意识形态恰恰相反,人生活在一個区域里面,你永远会被它所控制,你想拥有更多只是为了反抗,或者说让自己更安全,其实恰恰是社会的反作用力,让人陷入到彻底没有安全感的状态。这也跟文化信仰有关,所有人是在物质空间里面寻找一种保障,其实是没有的。如果在精神空间里找,相对会找到一个让生命有价值的东西。
其他文献
作为当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公共政策在国家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治理的转型对公共政策执行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地执行政策,转变政策执行的思维和模式是值得我们研究
学位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已经进入了人口流动迁移最为频繁的时期,而流动人口自身在身份、思想、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与当地居民有较大的差异,尤其在医疗、教育、社会
随着农村改革成功、城市改革开始,农业剩余劳动力快速转入城市成为第二、第三产业的生力军。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实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这些具有农业户口、从事非农产业工作的人群
今年和去年都去伦敦的Frieze艺术博览会看过,两届比较之下还是有些印象的。上一届有很多规则、清丽、几何的作品,且以绘画为主;今年则不一样,大面积的绘画是冲击力强、无规则、肆意张扬的作品多,可以看出力量型绘画越来越被关注和推出,由此也联想到国内这几年博览会、市场推崇的那些清新靓丽的作品。也许它们背后都透露出不同文化与经济背景下的行为模式,也与人们被训练的视觉惯性有关。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个对艺术理解的
画画讲求理法,尤其中国传统水墨画。“理”与“礼”在古文中相通,故礼多人不怪,所以那些恪守理法者便被视为标准好画家。  理法二字按【说文解字】上的解释论:法是物质、物体的内在本质与外在形式,而理是沟通人与物的脉络关系,是故沟通什么样的人便用什么样的理。人类的一切标准其实都是历史遗留问题,所以在大的体系内每个人都有一套仅屬于自我的“理”的评判标准。有的人历史脉络清晰,那么他所坚守的理便是传统之理;有的
近年来,国家层面积极应对我国快速老龄化趋势,加快推进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结合,满足高龄、失能等特殊老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在此背景下,各地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凸显基层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等教育进入结构布局及调整的新时期。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需确立。因此,结合市场
摘 要:国家综合实力的增长、政策对农村的倾斜促进农村快速发展,工农业发展呈现飞速发展态势。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特别是农村生活污水对河道水质的破坏。由于之前国家对污水的治理大多集中在城市,农村的污水治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水排放量大,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污水大量排入河道,水污染现象严重,迫切需要从多角度地、多层次的对生活污水进行治理,保护河道水质,
我们似乎是不习惯单独走路的。  在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集体意识里,如果哪个个人没有归属于某个团体,没有和某类人群挤在一起,没有做与他们一样的事,被遗弃的恐惧,就要把人吞噬。  这种特质,有可能是我们这个民族,从根本上认为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相信要靠群体智慧才能各取所需。也有可能是我们东方人,在智性上更多地拥有混沌意识,不善像西方人那样用理性去解剖世界、管理世界。  混沌是我们需要的,静默是我们持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