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函数学习中的运用简析

来源 :天府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s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阶段,数学是一门让大多数学生都感到头疼的学科,尤其是函数问题,学生更是无从下手。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化归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解题思想,能够将函数问题变得简单易懂,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函数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函数学习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化归思想;高中数学;函数学习
  前言:
  化归思想是一种思维模式,这样的数学思想在应用到函数问题的解答中,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具体化,方便掌握和理解函数知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讲解函数知识的时候,往往采取的是题海战术,这样的战术会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会耗费学生大量的精力,影响了学生学习函数知识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函数教学的时候,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的学习函数。
  一、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也是一种思维策略,对于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所谓化归思想,就是在解决数学相关问题的时候,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将问题转化,从而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把难解的问题变得容易求解,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问题。总之就是在已知的问题条件下,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更容易解决问题的环境,让学生可以更容易地解决问题。经过长时间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对学过的数学内容进行沟通和联系,可以利用化归思想对问题产生多种多样的解题方法。
  在函数教学中,化归思想也是常用的教学思想。因为在函数教学中,不同的函数问题,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经过系统的学习以后,学生就可以利用化归思想把把各种问题进行相互转换,从而将问题变得更容易解决。例如在学习了正弦函数后,学生们已经知道正弦函数的周期为2π,所以就可以把正切函数转变为周期性的正弦函数问题,从而更容易理解正切函数。虽然正切函数是没有学习过的内容,但是通过了解正切和正弦函数之间的关系,就能够更容易消化正弦知識。
  二、化归思想在函数学习中的应用
  (一)变量转化
  函数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变量的问题,通过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来探究函数的意义,其中离不开运动、变化的因素。在探究函数中变量的关系时,可以集中精力考虑关键的因素,对问题中多余的条件进行剔除,从而排除加快问题的解决速度。
  化归思想在解决函数复杂运用中有着很大的优势,特别在一些基础拔高的题目中,这些问题的难度往往都比较高,函数中存在着很多的复杂的关系,包含着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结合,如果使用传统的解题思路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函数中有一些确定的数值,学生就可以通过静态的数值代入从而了解函数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容易把函数问题解决。
  (二)数形转化
  在高中数学函数的学习中,数形结合是一种常见的解题方法,在函数学习中应用的也很多,不同的函数,在图形上的呈现是不同的,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这就对了化归思想实施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并且一些函数问题,如果只从方程式上观察问题,很难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果能够把函数转化为图形,那么将会更容易对问题进行求解。特别是求范围的问题,图像能够很容易表达出数值的运动范围,从而更容易地解答关于范围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时候,学生在掌握了正弦函数之后,就会很容易理解余弦函数,因为余弦函数就是正弦函数平移之后得到的,所以这两个函数之间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上呈现很大的相似性。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学生可以把方程问题转化为图像问题,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条件转化
  化归思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解题思路就是条件转化,这也可以很方便地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在学习和解题过程中,遇到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很多学生都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来解决。这个时候学生要考虑以前学习过的内容,思考如何把未知的条件转化为已知的条件,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学习三角函数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二次函数,所以再学习三角函数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根据二次函数中的内容,有意识地把三角函数往二次函数中转化,从而将三角函数的解答变得更加容易,其中的换元法、转换设问项等解题方法和思路也可以运用到三角函数的解答上,从而更加有效地解决遇到的未知问题。
  总结:
  综上可得,在函数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化归思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还可以优化解题过程。所以教师要重视化归思想,实践教学中有目的的引导和指导学生掌握化归思想帮助学生学习和解题,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莲莲. 浅析高中数学函数学习中如何运用化归思想[J]. 求知导刊, 2020(7):64-65.
  [2]柴慧娟. 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探讨[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7):22.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指的就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们以独立自主、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为主所开展的探究性学习,和传统的学习或者教学方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更加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更加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数学思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
期刊
一、原题重现  如图1是一张矩形纸片,点E在边AB上,把△BCE沿着直线CE对折,使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F处,连接DF,若點E、F、D在同一直线上,AE=2,则DF=_________,BE=_______.  二、变式研究  变式1:矩形变菱形  如图1是一张菱形纸片,点E在边AB上,把△BCE沿直线CE对折,使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F处,连接DF,若点E、F、D在同一直线上,AE=2,则
期刊
摘 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等关系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类量之间(如宽度与宽度、体重与体重)存在着不等关系,这种不等关系我们可以用数学式子来表示.本文从不等式的定义、性质入手,进一步探索了证明不等式的四种方法,对每类证明方法的条件、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不等式在数学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渗透到数学的各个层面.  关键词:不等关系;不等式;证明方法  三、结束语  作差法和作商法又统称为
期刊
摘 要:自新课改以来,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主要风向标。学生要将获取知识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寄托于教师的灌输。“导学案”作用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更好地探究知识,在课下更好地总结梳理知识。本文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就导学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导学案;高中数学;教学
期刊
摘 要: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是三角函数里面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对三角函数定义的规律总结又是诱导公式的学习基础,学习中不仅要理解公式的含义,进行简单的代换,而且要对公式灵活变换应用,这不仅是夯实数学基础的需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手段。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是三角函数一章中重要的一节内容,在学习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后,由定义推导出两个基本的同角关系式,我们称之为:同角三角函数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在进行抽象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性难以激发,学生兴趣难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有效构建游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运用策略  引言: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数学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激发。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体的教育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组合作作为一种创新方法,是助力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路径。本文将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从科学划分小组成员、合理布置探究任务、注重课堂评价环节,这三个维度出发,系统地分析基于小组合作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基本方法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期刊
摘 要:初中是由小学迈向中学学习的转换点,随着学科的增多,难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压力也不断上升,为避免厌学情绪的出现,提高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是关键。结合新型教学理念开展问题式教学,明确课堂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并通过达成一个又一个的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科学探究精神,为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完成人才储备工作。  关键词:初中
期刊
数学大师们往往都会用洋溢着激情的字眼描绘数学:数学很美,很漂亮,就像一位恋人那样拥有着无穷的魅力……。数学家们又会用很厚重的语调强调数学很重要:几乎在一切人类活动中,都离不开数学工具,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一切领域,数学更是重要的工具,数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方式的科学。  然而,学习了若干年数学的学生们却总是在喊数学枯燥难学不喜欢。这么重要而有魅力的学科为什么会让学生不喜欢?是难在内容抽象、概念难记、
期刊
翻转课堂,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它是一种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老师成为学生身边的“教练”,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这样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已在很多学校进行着研究和实践。那么传统意义上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就成了师生交流,教师答疑解惑的时候。那么该怎样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