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来源 :天府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e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体的教育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组合作作为一种创新方法,是助力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路径。本文将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从科学划分小组成员、合理布置探究任务、注重课堂评价环节,这三个维度出发,系统地分析基于小组合作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基本方法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一、科学划分小组成员,奠定合作教学基础
  小组成员的划分,是实施小组合作教学的前提和根本,因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保证,每个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展现和发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从根本上,端正对分组的态度,不再像过去那样,将学生进行随意地组合,而是要,对班级内学生的学習成绩、能力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以及思维层次等情况,进行全面地了解,并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将其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明确组内成员的具体职责与分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有,参与、展现自我的机会,进而为合作教学的开展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授《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时,传统分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在分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让学生们自由结组,这种结组方法虽然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让学生们快速组队,但是这种分组方式造成了小组之间的学习水平层次不齐,进而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所以,笔者对分组过程进行了优化,在课程正式开始前,笔者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调查,了解每位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情况,然后,笔者再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特点对学生们进行分组,使各小组之间的成员弥补自身的不足,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加顺利。这样,笔者通过科学划分小组成员,奠定了合作教学的基础。
  二、合理布置探究任务,促进学生交流互动
  分组,仅仅是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始,要想真正促进学生的交流讨论,还需要布置合理的探究任务,以此来作为根本性的驱动。所以,初中数学教师需,明确合作探究的指向性,充分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知识点,都适用于小组合作教学中的,应当有所侧重地,从数学课程内容中,选择难易适中的知识,来设置成探究任务,有效地创设讨论教学情境,直接调动学生的合作动机、探究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展开组内的,沟通、讨论、互动与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和优势互补,最终在合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获得共同的发展和进步。
  例如,在教授《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主要以推理为主,课程开始后,笔者先带领各小组对本节课程的内容进行学习,了解三角形相关的知识。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归纳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几何形态问题,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笔者布置了具体探究任务来引导学生们讨论。这时,笔者再让各小组之间展开思考,随着课程的推进,笔者将问题难度提升,这时,笔者会给予学生们更多的学习时间,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深入分析学习任务。这样,笔者通过合理布置探究任务,促进了学生的交流互动。
  三、注重课堂评价环节,点燃学生交流热情
  评价,是教学的基础环节,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最为直接的判定和反馈,公正客观的评价,能够成为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依据。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堂评价,在小组合作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改革以学生个体成绩为单一标准的评价模式,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多元化方法,来评价学生合作学习过程和最终结果,适当地鼓励学生们进行,小组自评和互评,以促进学生的评价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和激励,更具合作学习的热情,从而巩固合作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一次根式》时,课程开始后,笔者会观察每个小组的学习表现,根据小组之间的对比,笔者评选出本节课程表现最为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这不仅让学生们体验到了被赞美的喜悦,同时还会使各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关系,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这样,笔者通过注重课堂评价环节,点燃了学生的交流热情。
  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个初中数学教师都应当认识到小组合作教学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所在,主动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来科学划分小组成员、合理布置探究任务、注重课堂评价环节,优化并完善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氛围,从而帮助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健辉.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华夏教师,2017(16):75.
  [2]李玉琢.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J].才智,2017(34):101.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标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行下,小学数学教师也在不断思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探索正确的教学模式。把问题解决策略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帮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启发学生培养活跃的数学思维,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技能。基于此,本文就从设计好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导入新课等多个方面论述了问题解决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探究式教学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并使学生发挥创造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方法解决问题,切实体会探究带来的成长与进步,有利于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本文以一道“零点”习题的教学为例,对探究式教学作了有益尝试,学生达到的高度让人惊叹.  关键词:零点;探究;核心素养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是通过大量的习题讲解,教学生模仿、套用,却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期刊
摘 要:六年级备课加上新世纪组织的辩课活动,让我研究网络辩课时对方的课程《生活中的比》,于是先向自己提问。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背景:  ①常规发问:什么是比?回答:两个数相除就是这两个数的比。  ②进阶追问:比有什么用处?回答:表示两个量之间倍数的关系。  ③思维叩问:除法能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为什么还要学比?这个问题,也来自于张丹教授对学生的提问。  ④定向质问
期刊
摘 要:现如今,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实施正如火如荼,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因此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弊端在这种形势下变得更加凸显,因此亟需推进多元化策略的实践和运用,以满足全新的教学要求。本文将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从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分层式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策略,这三个维度出发,系统地分析多元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的具体路径。  关键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指的就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们以独立自主、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为主所开展的探究性学习,和传统的学习或者教学方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更加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更加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数学思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
期刊
一、原题重现  如图1是一张矩形纸片,点E在边AB上,把△BCE沿着直线CE对折,使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F处,连接DF,若點E、F、D在同一直线上,AE=2,则DF=_________,BE=_______.  二、变式研究  变式1:矩形变菱形  如图1是一张菱形纸片,点E在边AB上,把△BCE沿直线CE对折,使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F处,连接DF,若点E、F、D在同一直线上,AE=2,则
期刊
摘 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等关系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类量之间(如宽度与宽度、体重与体重)存在着不等关系,这种不等关系我们可以用数学式子来表示.本文从不等式的定义、性质入手,进一步探索了证明不等式的四种方法,对每类证明方法的条件、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不等式在数学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渗透到数学的各个层面.  关键词:不等关系;不等式;证明方法  三、结束语  作差法和作商法又统称为
期刊
摘 要:自新课改以来,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主要风向标。学生要将获取知识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寄托于教师的灌输。“导学案”作用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更好地探究知识,在课下更好地总结梳理知识。本文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就导学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导学案;高中数学;教学
期刊
摘 要: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是三角函数里面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对三角函数定义的规律总结又是诱导公式的学习基础,学习中不仅要理解公式的含义,进行简单的代换,而且要对公式灵活变换应用,这不仅是夯实数学基础的需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手段。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是三角函数一章中重要的一节内容,在学习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后,由定义推导出两个基本的同角关系式,我们称之为:同角三角函数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在进行抽象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性难以激发,学生兴趣难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有效构建游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运用策略  引言: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数学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激发。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