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疼痛及镇痛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3303000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恶性肿瘤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后,对患者的疼痛及镇痛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中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减轻方法以及镇痛方法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方法:笔者从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8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化方法分成两组,观察组(n=40)患者通过介入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n=40)患者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从而分析两种方法对恶性肿瘤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康复患者有26例,治疗显效患者有6例,治疗有效患者有5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3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30/40),康复患者有12例,治疗显效患者有4例,治疗有效患者有14例,治疗无效患者有10例,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通过介入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优良,说明可以有效减轻疼痛并取得良好的阵痛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以及应用,而常规方法的应用效果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所以,临床中不推荐使用常规方法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感受。
  [关键词]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疼痛;镇痛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5-289-01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也就是常说的介入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被广泛应用在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而当代临床中大多数的恶性肿瘤患者均会通过介入治疗方法展开治疗,因为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产生一些疼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所以,本次研究,笔者通过介入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展开治疗,分析疼痛减轻以及镇痛的效果,从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8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化方法分成两组,一组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减轻患者的疼痛,另一组患者则通过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进行阵痛,形成对照试验.对两组患者镇痛效果进行比较,挑选出优良的阵痛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从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8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化方法分成两组,观察组(n=40)患者通过介入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n=40)患者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18例,其中最小年龄的患者为45岁,最大年龄的患者为76岁,平均年龄为(52.65±4.5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l例,女性患者有19例,最小年龄的患者为46岁,最大年龄的患者为77岁,平均年龄为(53.08±4.06)岁,所有患者均得到笔者的通知,并同意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在保证书上签署姓名,在进行试验之前,笔者上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并得到批准,然后开始展开治疗,8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40例观察组患者通过介入治疗方法进行治疗,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方法进行治疗,介入治疗的具体方法为:根据国际疼痛度划分标准进行疼痛分级,轻度疼痛患者的评分为(1-3分):给患者服用一些镇静镇痛药物进行基本治疗,中度疼痛患者的评分为(4-6分):给患者服用奥施康定,每隔十二小时给患者服用一次,重度疼痛患者的评分为(7-10):医生需要给重度患者注射止痛药物,比如:吗啡,如果患者的疼痛情况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则需要给患者服用奥施康定,持续服用两天,根据患者的每日身体表现来确定药物剂量的多少,如果患者在服药期间仍然发生疼痛情况,则需要再次注射吗啡进行止痛。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康复:患者的疼痛情况完全改善,且镇痛有效;显效:患者的疼痛情况大部分改善,且镇痛有效,有效:患者的疼痛情况部分改善,且镇痛情况产生一定效果;无效:患者的疼痛情况没有改善,或者增强,没有起到镇痛效果。总有效率=康复患者例数加治疗显效患者例数加治疗有效患者例数的总和与该组总患者之间的比值。
  1.4统计学处理我们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软件为统计软件SPSS19.0,通过“卡方S”的形式对测量数据进行表达,然后通过对t值进行计算,使其得到检验,使用表格号对计数数据进行表达,来计算x2的值来检验计数数据,将P<0.05的情况当成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康复患者有26例,治疗显效患者有6例,治疗有效患者有5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3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30/40),康复患者有12例,治疗显效患者有4例,治疗有效患者有14例,治疗无效患者有10例,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我国的恶性肿瘤患者在逐年增加,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会产生疼痛,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并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产生疼痛的原因主要有:患者在进行化疗过程中,药物会使患者产生痉挛,杀灭癌细胞之后,会有大量的炎性物质从癌细胞中分泌出来,从而导致肿瘤组织周围出现异常肿胀情况,使其压力大大增加,且大多数的抗癌药物的副作用较多,对血管会产生刺激,导致患者出现血栓情况,治疗过程中,还会使器官出现缺血情况,从而导致疼痛的发生,临床表明,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减轻疼痛,介入治疗通过对疼痛进行分级,从而采取对症治疗,主要通过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药物以及方式进行止痛、镇痛。轻度疼痛的患者只通过基本镇痛药物进行治疗,对于中度疼痛患者来说,通过间隔服用奥施康定进行治疗,重度疼痛患者则需要注射镇痛药物,配合止痛药物进行联合止痛。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康复患者有26例,治疗显效患者有6例,治疗有效患者有5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3例,其中康复患者的例数占多数,则更加表明了介入治疗的有效率,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康复患者有12例,治疗显效患者有4例,治疗有效患者有14例,治疗无效患者有10例,康复患者例数,有效患者例数与无效患者例数相近,说明常规方法的治疗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是治疗无效的概率也相对较高,没有优良的治疗有效率,临床中不推荐使用常规方法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可以有效的降低治疗过程中的患者所受到的疼痛,可以产生明显的镇痛效果.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其他文献
我们对157例冠心病(CHD)患者进行外周血WBC测定,以探讨白细胞与冠心病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 157例CHD患者中,75例伴高血脂、高血压或糖尿病,为A组;余82例无上述病史,为B组;正
在函数的众多性质中,周期性是近几年高考中的热点,但由于教材中所给的周期函数的定义比较抽象,所以不少同学对函数周期性的掌握相对其它函数的性质来讲比较困难,导致在解题时常出
为满足客户的简单应用,菲尼克斯电气推出基于100系列紧凑型控制器的Easy Automation系统,适用于多种自动化直用场合:通讯便捷,将众多IT技术集成到PLC中,与现场及上位机之间能够方
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
对2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施行导管射频消融(RFCA),其中10例为预激综合征并房折返性心动过速(WPW并AVRT),10例为房室结双径路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DP并AVNRT),1例为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经RFCA预激旁路和房
对28例脑梗塞患者早期血液流变学改变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控制白细胞浓度后,红细胞变形能力无显著差别,而白细胞参加滤过时,病例组的滤过能力明显下降,说明加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白
初中数学有一类考察观察规律的问题必须经过探究找出问题的规律才能解答,对于一个没有数列知识的初中生来说,解起来十分困难。现给出一种方法可轻松得解此类问题——待定系数法
评定了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量水和废水中氟化物浓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含氟量所产生的不确定度、取样体积所产生的不确定度等分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前者包括标准溶液拟合曲线、仪器精密度、标准溶液配制三个不确定度分量。假定取包含因子k=2得到扩展不确定度。
以海泡石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银催化剂,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对这种催化剂催化还原NOx的活性进行了评价,对制备条件及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化学知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科学素质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笔者谈些个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