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财务下“人机物”多元协同 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探究

来源 :财会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in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能财务机器人的出现给会计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随着智能财务的逐步推进与深入, 有关会计人如何与财务机器人相处与协作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人工智能及多元协同的相关理论分析, 认为智能财务应体现“人机物”多元协同、共同发展的基本生态, 进而结合管理会计理论及智能化在会计工作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构建由无人会计(技术会计)、少人会计(共享会计)、人人会计(业务会计)和专家会计(战略会计)组合而成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 并探讨“人机物”在不同工作场景中的协同交互关系, 认为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实现需要目标协同、数据协同、流程协同、系统协同和组织协同。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财务;多元协同;财务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1)12-0057-9
  一、引言
  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随后人工智能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这表明人工智能正式成为国家战略, 人工智能与各行业相结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当前德勤等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陆续推出自己的财务机器人, 一时间, “会计人”即将被“财务机器人”取代的惊呼声四起。 智能财务下会计人在智能工作场景中如何定位, 人与智能财务机器人如何协同工作, 会计人与机器人的竞争与和谐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 将直接影响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现有关于“人工智能+会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二是人工智能下的会计转型, 如财务数智化转型、财务人员转型、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等; 三是人工智能对会计教育改革的影响。 但现有文献关于“人工智能+会计”的提法不统一, 存在“人工智能会计”“智能会计”“智慧财务”“智能财务”等各种名称, 结合当前会计向管理转型的大背景, 本文认为“智能财务”这一名称可能更被认可; 现有文献也较少涉及智能财务下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探讨。
  会计是一种管理信息系统, 智能化的核心是预测[1] , “人工智能+会计”就是要依赖会计管理信息, 进行更加完全与准确的预测。 而会计的管理如何适应人工智能? 财务管理模式需要怎样的创新与改革? 当智能财务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后, 进一步探讨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对于推动智能财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智能财务下的“人机物”多元协同理论支撑
  (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可以看作是“人工”和“智能”的结合, 智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人工智能则是模拟人的思维信息过程的一种技术科学[2] 。 人工智能对生产力和产业结构的革命性影响, 驱动了“无人经济”快速发展, 推动了企业从商业模式、组织架构、管理流程到管理思维的全方面转型与更新[3] 。 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是人工智能升级或发挥更大作用的基础, 人工智能结合物联网等先进技术, 正在深刻改变会计行业的管理模式, 因而本文所指“智能”涵盖“大智移云物区”等先进技术。
  会计作为管理信息系统, 主要解决的是算法问题, 会计的运算工具从算盘到几代计算机, 算力在逐步提升。 人工智能是一种算法, 而且算力了得, 这大大弥补了传统信息化算力不足的问题[4] , 可以说人工智能给会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算法+算力)。 归根结底, 人工智能是会计工作中所应用的先进工具, 在会计工作中所发挥的价值取决于会计人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
  (二)多元协同
  物联网时代意味着“多元世界”成为可能, 本文中的“多元”是指“人機物”, 其中“人”是指作为“会计人”的人类, “机”是指各种强弱型“智能财务机器人”, “物”是指具备一定智能特征且能与“人”或“机”发生互动的外在事物。 协同理论是智能财务下多元协同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要理论支撑。 协同理论来源于物理学科, 之后逐步发展为管理协同理论, 主要特点是各自独立的子系统需拥有共同目标、共同管理系统平台、共同规则等, 从而实现协同共生。 协同是创造企业经济价值的来源。 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工作定位、内容、模式等都产生了颠覆性影响, 会计变革的无序大幕已经拉开, 协同理论的运用将能有效应对复杂与开放性的会计管理系统, 使其从无序到有序。 多元协同可确保人、机、物子系统价值创造的目标一致性, 从而实现“1+1>2”的效果。
  (三)智能财务
  智能财务是将“大智移云物区”等技术运用于会计工作场景中, 由智能机器人和会计人共同组成人机一体化的混合智能系统。 通过人机协作, 共同完成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 智能机器人在管理中会逐步替代会计人的部分活动[5] 。 其特点如下: 第一, 智能财务必须依赖先进技术。 智能技术包括感知技术、认知技术和决策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实现需要依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 第二, 智能财务必须以先进财务理论为基础。 在新技术和新环境之下, 我国将很多先进的财务理论引入了相关法规、制度中, 智能财务的建设必须以先进的财务理论为指导。 第三, 智能财务最终是为人类服务。 服务可以是多元、多主体的。 第四, 智能财务是业财融合“全流程智能化”的创新管理模式[6] 。
  总之, 智能财务是以信息化等先进技术为支撑, 以价值创造为目标, 以业财融合和财务共享为基础, 以智能化信息系统为平台, 最终实现“人机物”协同共生、共同进化、管理赋能, 能满足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需要的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 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环境, 实施更加快速和灵活的价值创造决策, 使企业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至每个细胞组织, 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力和竞争力。   (四)智能财务与多元协同
  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 表明多元互联互通的实现成为可能。 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人机物”等多元协同, 这也是智能财务发展的终极目标。 大部分会计专家都认为智能财务应该是人机协同一体化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 会计核算从来不是会计工作的最终目的, 会计的作用是引导社会和企业资本与资源最佳配置, 即实现决策有用。 随着数字化与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价值创造更多来源于企业外部, 也就是产业链所带来的协同效应价值。 产业链协同可以打通上下游节点企业, 降低交易风险, 确保产业链企业协同管控资源配置更加有效与价值创造最大化[7] 。 在这种前提下, 会计不仅是对内的工作, 更需要对外开展工作, 智能财务将更需要发挥多元协同的重要作用, 促使产业链顺利对接。
  会计工作从来不是一个人就能全部完成的, 会计本质上可以促进协同合作。 智能财务是经济推动、技术推动和知识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 促使会计作用实现的工具正随着新技术的涌现而变得更加先进。 智能财务下人、机、物是不同的子系统, 只有基于协同理论, 才能做到子系统遵守共同的规则, 通过系统内部协同作用, 最终实现时间、空间及功能上的有序, 做到互相支撑与协作。
  三、智能财务下的“人机物”多元协同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构建
  刘勤教授指出, “找到让人类工作者和计算机都能发挥其长处的一个理想的人机协同共生的智能财务管理模式, 让不同层级的会计人员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岗位, 既满足大幅提升这个行业工作效率的需求, 又不至于违反我们一贯坚守的伦理道德”[8] 。 随着智能财务的逐步推进与深入, 人与机器的竞争与和谐必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关会计人如何与财务机器人相处与协作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从本质上来说, 企业运营要经过从战略制定到战略执行再到战略反馈的全过程, 这一过程包含人与人的交互、人与机的交互、人与物的交互、机与机的交互、机与物的交互以及物与物的交互, 这些协同交互存在于不同的工作场景中, 且各有侧重。 本文结合管理会计理论, 从会计工作智能化程度和会计人密集程度两个维度, 将智能财务下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分为四种工作场景, 如图1所示。
  图1中, 无人会计(技术会计)是智能财务技术的最前沿, 主要完成大量标准化的会计核算工作; 少人会计(共享会计)是智能财务体现会计专业化最基础的工作场景, 在无人会计(技术会计)处理结果的基础上, 更加集中高效地专业化处理会计数据; 人人会计(业务会计)是业财融合最直接的表现, 管理会计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管理的每个角落, 企业所有人都在为辅助企业经营的会计管理工作而作出贡献; 专家会计(战略会计)是从管理会计宏观视角, 利用会计数据辅助企业经营决策与管控。
  (一)无人会计(技术会计)
  无人会计(技术会计)的工作场景是成立智能财务技术处理中心, 利用智能技术对大量标准的基础业务进行全面的自动化核算与处理。 其输入端是企业经济业务, 交互过程主要在机与机、机与物以及机与人等之间按照提前设定的流程和模型(流程与模型的设定是企业个性化标准)进行(如图2所示), 输出端是各种交互之后智能处理的数据信息。
  无人会计阶段是智能财务的最前沿, 大量前端工作由智能财务机器人完成, 后台工作者主要是精通信息化技术的设计人员、系统架构师或数据管理人员等技术人员, 并没有会计人, 所以形象地称为“无人会计”。 无人会计日常工作是根据会计变化及企业管理的需要, 及时修改或新设流程和模型, 并维护智能财务机器人的正常运转。
  技术处理中心是智能财务下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其也是技术为管理赋能的最好体现。 无人会计阶段是机与物按照人设定好的模型和流程进行全自动处理, 主要是机与物之间的协同工作。 关于模型及流程的设计, 技术人员可以和后台的专业会计人员共同完成。 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 随着智能技术应用成本的降低, 其主要采取個性化定制采购的方式完成此阶段工作。
  无人会计是财务“智能化”最鲜明的体现。 智能财务机器人是智能财务全面升级与改革的“点”, 足够多的先进“节点”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更快更准确地将经济业务转化为会计人所需要的财务数据。 “人机物”之间的协同主要呈“点”状交互, 以差旅费报销业务为例, 从开始的平台申请, 到定酒店与住宿, 再到出差返回实现报销, 所有“点”的信息全由智能财务机器人进行搜集与处理, 最终转化成包含所有关键信息的财务数据。 智能技术有助于打通业务、票据及报税等各个环节(点), 而所有“点”上的物和人主要是由机驱动的。
  (二)少人会计(共享会计)
  少人会计(共享会计)的工作场景是成立财务共享中心, 共享平台会嵌入财务机器人、AI助手等, 通过对无人会计处理的信息进行审核与确认, 并按一定的标准(一般是会计、税务和企业管理的专业标准)进行加工处理, 进一步为企业管理及内外部交流提供所需信息, 随时为企业业务决策提供支撑。 其输入端是无人会计的处理结果和一些非自然产生的非标准化业务, 交互过程主要在人与机、人与物以及人与人等之间进行(如图3所示), 输出端是各种交互之后企业内外部管理所需会计信息。
  少人会计阶段的大量前端工作由会计人完成, 后台则由智能财务机器人支撑。 相对于传统会计人的用量, 财务共享中心的人员大量精减, 所以形象地称为“少人会计”。 这里的“人”主要是指会计人, 其需要精通会计和税务专业知识, 并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内外部沟通与协调, 以最大化地支撑企业业务发展。 少人会计的日常工作是审核技术会计处理结果, 完成非标准化业务处理、其他会计专业化业务、税务专业化业务及协助管理等。
  财务共享中心是智能财务下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上通下达的重要桥梁, 是确保财务日常工作顺利开展最核心的会计机构。 此阶段的财务共享平台也是至关重要的, 其可与前端的无人会计处理结果进行对接, 重点处理前端无法解决的问题, 主要是人与机按照内外部管理的需要协同工作。 其中, 内外部管理工作主要是由会计类、税务类、企业内部管理类和其他外部沟通类工作产生的。   少人会计是财务“集中化”最重要的体现, 是执行层级的会计, 会计人负责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各个流程(线)的顺利运行, 足够多的“线”可以帮助会计人员将管理会计职能延伸到企业每个角落。 “人机物”之间的协同主要呈“线”状交互, 比如差旅费报销业务流程“线”和绩效考核“线”等, 具体经过哪一层级、如何串联成线、会计人何时介入、“线”及线上“点”的疏通等方面都是由人来设计与驱动的。
  (三)人人会计(业务会计)
  人人会计的工作场景是依赖智能管理会计平台, 主要为企业提升价值创造服务, 企业价值链上每个人员都依照提前设计的流程和模型进行相关操作, 操作人员也许并不知道这些信息会转化为管理会计信息并存储在业财中心。 其输入端是企业价值链上的每个人, 交互过程主要在物与人、物与机、物与物等之间进行(如图4所示), 输出端是各种交互之后企业提升价值创造力所需的管理信息。
  人人会计阶段的大量前端工作由企业价值链上的人完成, 后台则由各种信息化平台与先进仪器设备支撑, 即机与物。 此阶段很多会计工作已分解到业务前端, 出现了更多的辅助会计, 所以形象地称为“人人会计”。 这里的“人”主要是指业务人员以及深入业务前端的会计人, 这些人需要理解企业自身运作的规律以及专业领域的相关问题, 并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企业价值创造活动, 其日常工作是解决业财融合及价值创造各方面的问题。
  业财中心是智能财务下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最能体现自身价值的渠道之一, 也是确保企业能够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此阶段主要是物与人按照业务管理的需要进行协同工作, 还包括物与机、物与物等之间的协同工作, 以实现企业管理中的强财务管理功能。 业务人员可以根据企业前端业务的变化, 对管理会计的流程及运营管理提出改进意见, 解决流程和数据问题, 或者财务根据业务需要及时帮助业务分析与提升。 人人会计可以充分激发个体的积极性, 形成机动的最小化利润中心。
  人人会计是财务“敏捷化”的最好体现, 是控制层级的会计, 会计人深度融入企业业务的每一个角落, 呈“网”状分布, 即管理会计像“网”一样罩住了企业每个环节, 帮助提升企业业绩。 “人机物”的协同主要呈“网”状交互, 比如差旅费报销业务同时会涉及费用控制、业绩考核及内部控制等, 这些“网”状交互都是由人来设计和驱动的。
  (四)专家会计(战略会计)
  专家会计(战略会计)的工作场景是由会计专家、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包含企业外部专家)组成决策中心, 建立在技术处理中心、财务共享中心和业财中心的相关工作结果的基础之上, 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对企业整体财务框架或重要决策提供支撑。 其输入端是技术处理中心、财务共享中心和业财中心的相关结果, 交互过程主要在人与人、人与机以及人与物等之间进行(如图5所示), 输出端是企业预算管理、資源分配、绩效管理、税务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决策信息。
  专家会计阶段的大量前端工作由会计专家及企业管理人员完成, 后台支撑则由技术处理中心、财务共享中心与业财中心的处理结果支撑。 此阶段主要依赖专家的经验与职业判断进行工作, 此时人的作用是巨大的、不可替代的, 所以形象地称之为“专家会计”。 这里的“人”主要是指具有高水平的会计人, 这些人对企业管理、会计及税务等相关问题的认识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准, 并具有宏观指导与协调能力, 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技术处理中心、财务共享中心及业财中心的工作, 其日常工作是指导与专业判断, 并提出决策建议。
  决策中心是智能财务下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控制中心, 是确保企业保持高水平会计专业化和管理会计控制力的重要因素。 专家会计阶段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机等之间的协同工作。 此阶段还能起到预算与预测作用, 是企业管理会计的前置、阶段总结之后的提升, 并能结合宏观经济、行业数据等外部信息绘制企业整体财务战略地图。
  专家会计是财务“专业化”的最好体现, 是指导层级的会计, 会计专家必须全面了解企业各方面的情况, 在专家的设计下“人机物”实现“立体化”交互。 以差旅费报销业务为例, 专家会计需要同时监控技术处理中心、财务共享中心和业财中心的处理过程与结果, 以及三者之间的互联互通, 观察执行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优化方式等, 这些“立体化”交互可以随时发生也可以定期沟通, 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给企业发展带来阻碍。
  总之, 在智能财务框架下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实现各部门数据与信息的共连与共享: ①无人会计处理标准化基础业务。 ②少人会计审核与确认标准化业务处理结果及处理非标准化业务, 承上启下, 对接技术会计, 同时决定何时与外部商业合作伙伴、税务、电商平台、金融、审计、商业用户等打开数据共享通道, 整合内外部数据, 助力业务会计, 更是决策会计的好帮手, 未来会计机构更多以共享会计的形式存在。 ③人人会计的业财中心是与每个人的业绩挂钩的, 可充分对每个人、每个组织细胞赋能, 激活个体枳极性, 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形成最小的利润中心。 人人会计能随时知晓每个人的工作任务以及因此而创造的价值, 随时把控工作进度, 这也方便管理层实时监控经营风险。 ④专家会计主要决策与统筹安排企业所有管理会计活动。
  智能财务框架下多元协同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类似于一辆汽车(如图6所示), 专家会计是驾驶员, 掌控着企业财务前行的方向盘, 无人会计是汽车的导航系统, 人人会计是油门, 少人会计是刹车。 会计人将成为智能财务的设计者与管理者, 智能财务机器人将成为会计人重要的协同伙伴, 会计人不仅要管理人, 更要管理机和物。 其中, 人负责设计、管理、监控与分析, 机要不断模仿人的行为, 帮助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物要能与人和机互联互通, 三者在不同的运用场景中实现多元协同交互, 构成多元互动“技术处理中心+财务共享中心+业财中心+决策中心”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 在技术和专业的保驾护航下, 企业财务管理才能最终实现价值创造目标。   四、智能财务下的“人机物”多元协同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实现路径
  智能财务下的多元协同财务管理模式体现了“人机物”协同共生、共同发展的基本生态, 要想实现这样的财务管理模式, 必须同时做好人、机、物全方位的改造, 明确“人”的主导地位, 以及会计人与智能财务机器人各自的工作界限, 这样才能保证管理会计工作高效、高质量协同完成。 财务管理模式是由管理目标、管理对象、管理工具、管理内容、运行机制、管理组织等形成的管理体系总称[9] 。 在智能财务下, “人机物”多元管理对象和管理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管理内容中的数据问题也比较突出, 运行机制主要涉及智能化的流程管理, 管理工具主要涉及系统问题, 管理组织的颠覆性变革影响巨大。 因此, 智能财务下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要实现多元协同, 就应当重点关注目标协同、数据协同、流程协同、系统协同和组织协同问题。
  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 只需解决“人”的问题, 但在智能财务下还需要解决好“机”和“物”的问题, 并明确财务管理模式不同工作场景对各种协同的作用(如表1所示), 只有同步做好目标协同、数据协同、流程协同、系统协同和组织协同, 智能财务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表1可知, 专家会计对智能财务的一切决策都起到制定与指导的作用, 而无人会计由于智能技术的加持变得尤为重要, 所有工作都必须落实到技术处理中心执行。
  (一)目标协同
  目标协同中专家会计处于核心地位, 主要制定企业具体目标以及分解目标等, 少人会计、人人会计和无人会计主要负责执行以帮助目标达成。 目标协同侧重于解决人的问题, 若人的目标不协同, 则所有的协同工作都无法开展。 智能财务是在万物互联、人机物立体交互的环境下构建的, 其每一个应用场景都应做到功能设计与新技术应用相匹配, 做到企业内部业财管目标和内外部价值创造目标协同, 否则将影响智能财务功能的发挥。
  1. 内部业财管目标协同。 智能财务的应用意味着通过应用智能技术帮助实现管理会计功能, 价值管理可以延伸到企业每个价值链上, 这也带来了精细化管理与全面高效的融合与协同。 业务、财务和管理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企业创造价值。 传统的业务、财务与管理的分工受制于信息化技术水平, 无法做到三者有效结合, 必然会出现很多内耗的情况, 而人工智能帮助业财管解决了最基础的难题。 业财管融合解决了业财管三方可能存在的内耗或推诿问题, 在数据、流程、系统和组织等方面很好地实现了协同, 从而为企业价值创造共同努力, 最终实现“技术+专业+管理”的复合型目标管理。
  2. 内外价值创造目标协同。 智能财务框架下应该已经实现企业与外部很多部门(税务、审计、商业合作伙伴、客户等)的平台在特定前提下的对接与信息共享, 这些价值网即是一个更广意义的生态系统。 智能时代企业价值创造更多来自企业外部的价值链生态系统。 内外部价值目标协同就是要打通内外价值链, 价值链的每个点上的价值创造能力与业绩应该是匹配的, 交易与信息也是透明的, 每個参与者都会为自身所在价值链的价值创造最大化和最优化而付出努力。 只有内部和外部达成价值目标协同, 智能财务才能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数据协同
  数据协同由专家会计和少人会计共同制定, 无人会计按要求具体执行, 而人人会计在业务活动中会自动产生数据, 所以其在数据协同中主要起到辅助作用。 数据协同侧重于解决机的问题, 数据协同问题不解决, 则代表智能的机将无法开展工作。 数字化是智能财务的基础, 数据是企业决策的基础, “用数据说话”将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工作准则, 这也更加证明了智能财务的重要性。 数据包含企业业务、财务和管理等各方面的数据集成, 最终要实现数据驱动决策。 数据协同的内容主要包括数据规则与标准、数据采集与储存、数据管理与应用等, 如图7所示。
  1. 数据规则与标准协同。 智能财务数据分散于企业各个系统或平台中, 所有数据集中后产生大数据效应, 大数据应用之后将会产生经济价值。 但传统数据明显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这将直接影响无人会计作用的发挥。 数据规则和标准统一可确保“数出一门, 数存一处, 一数多用”[10] , 并决定后续数据收集和使用能正常进行。 数据规则和标准梳理应该从最底层的业务流程开始, 规范数据项目、来源、使用维度等, 并提出数据内容标准、格式标准和方式标准等。
  当前财务数据标准化是比较明显的, 但缺乏通识性, 而业务数据和管理数据标准化欠缺, 若三者能适应管理会计需要而设定共同的数据标准, 则可确保数据真实还原经济业务。 首先, 可以确定数据主要标准, 同时对财务、业务和管理数据进行标准化改造; 其次, 定义业务数据标准和规则, 建立数据框架、数据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标准等; 最后, 统一不同维度数据和输送标准以及分析与输出标准, 使数据形成企业特殊的资产。
  2. 数据采集与存储协同。 智能财务系统应同时对接价值链的上下游, 所以企业数据采集是针对全业务流程的全部数据, 数据采集应该是多维度的: 第一, 数据不仅仅是财务数据, 还包括业务数据、其他管理所需的数据。 所有数据都能真实反映业务交易信息。 第二, 数据不仅仅是企业内部数据, 还包括企业外部相关数据。 数据是全产业链上的数据, 这样才能帮助企业进行更好的价值创造。 第三, 数据不仅仅是结构化数据, 还包括越来越多的非结构化数据。
  数据存储是确保数据安全与高效使用的基本前提, 其主要关注如下问题: 数据以什么特征区分进行存储、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存储、存储后如何进行安全管理, 以及存储后的查询与交互权限等。 数据存储直接决定着后续数据使用效率与效果。
  3. 数据管理与应用协同。 首先, 数据管理可打通数据上传下达的通道, 智能财务中的重要模块就是数据后台管理平台, 其可使企业内部不同系统以及内部与外部系统数据对接, 提升企业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 方便画出企业数据地图。 数据管理还可以响应日常管理需求, 辅助企业决策。 其次, 数据将成为智能财务下企业的日常沟通语言, 数据的价值体现在数据应用上。 数据应用是对数据的深加工和充分利用, 最终实现数据赋能。 比如, 企业数据可以用于经营监控、经营分析、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战略分解和考核应用等。   (三)流程协同
  流程协同由专家会计、少人会计和人人会计共同制定, 由无人会计智能化执行。 流程协同侧重于解决机的问题, 流程问题不解决, 机将无法智能化执行任何工作。 企业各种业务的运行依靠流程驱动, 但以往由于技术的限制, 更多地注重结果, 也就是目标是否达成, 至于过程怎样则无法关注。 而现在, 企业借助先进的智能财务系统, 合理设计流程, 可以实现真正的过程化管理。 流程携带数据, 可以检验系统及组织运行效率, 所以流程是把所有模块与功能串起来的“人体血脉”。 流程涉及流程节点、时间分配、资源分配和效率评价等。 流程管理使得企业管理覆盖由管理人到管理流程的每个颗粒, 使得企业物理的存在最终都转化为数字的存在。 流程管理是企业物理世界与技术最佳结合的体现。 流程协同需要关注流程规划、流程运营到流程优化的全过程, 如图8所示。
  1. 流程规划协同。 企业战略最终都要落实到流程上, 与流程体系对接[11] ,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流程体系的设计应该也是从顶层架构开始的, 流程规划要具备全局性思维。 所有业务或战略最终也是通过相应的流程来实施的, 一定程度上流程驱动着企业管理的进程。 流程规划是利用信息技术把业务流程、财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全部打通, 减少不必要的工作, 降低内部沟通成本和整体交易成本, 最终实现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提高工作效率。 流程规划协同是指对业、财、管三种流程进行统一梳理、定义与运营规则制定等。 进行流程规划时, 管理流程是主线, 业务流程是基础, 财务流程需要深入到每个具体流程, 三者如影随形。 需特别注意, 相互关联的流程应该重点规划, 如一些财务流程可以嵌入业务流程中, 某些财务流程也可以为业务人员服务。 财务管理模式中不同工作场景下的流程应该是互通的, 彼此关联。
  2. 流程运营协同。 流程运营主要是指流程实际运行中的审批、监控及委托等具体操作。 流程运营需与职能管理相结合, 涉及流程环节、流程的嫁接与开放性、流程的分层与分级管理等问题。 流程运营直接关联着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 无人会计管理中, 智能财务机器人根据事先设置的流程进行自我驱动执行, 如果流程设计错误, 就意味着无法顺畅执行或执行错误; 少人会计管理中人的作用对于流程运营尤为重要, 特别是一些非标准化业务以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都需要人来解决; 人人会计中的流程运营直接关系到业务创造价值的速度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 专家会计中的流程运营决定着企业战略的实现。
  3. 流程优化协同。 智能时代的企业管理更多的是流程管理, 包括节点管理和过程性、精细化管理。 流程管理本身是一个持续性、动态改进的闭环管理, 所以流程优化是一项永久的工作。 单个流程优化比较容易, 而在流程优化中考虑协同问题则难度较大。 流程优化一般是在原有流程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所以如果优化协同处理不好, 极可能造成整个流程链不能运行或错误运行。 流程优化不仅要分析原有流程链的整个过程, 而且要考虑运用新工具和技术之后的流程整合等问题。 可以说, 流程优化更考验会计人员对于智能财务流程的整体性把控以及与技术人员的有效沟通。
  (四)系统协同
  系统协同是整体宏观要求最高的协同内容, 主要由专家会计制定, 无人会计与少人会计具体执行, 人人会计起到辅助作用。 智能财务中的系统是其核心软实力, 智能财务要发挥整体协同作用, 基本前提就是达成系统协同。 系统协同侧重于解决物的问题, 在各种工作场景中的系统或其他事物只有实现与机的互联互通, 才能确保智能财务工作的开展, 也才会加速智能的进一步升级, 而系统是关键之物。 系统协同就是使系统内各个多元性的个体, 打磨成复合、统一的有机整体。 未来的智能财务系统必然是人、机、物组合而成的复合系统, 系统协同包含人工智能系统与其他技术系统协同以及标准化系统与个性化系统协同。
  1. 人工智能系统与其他技术系统协同。 人工智能系统与其他技术系统都是企业智能财务的重要保障, 也是实现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基本条件, 两者的协同可保证基本实现人、机、物之间互联互通。 系统在技术上的协同可直接帮助企业快速实现数据协同、流程协同和组织协同, 也能为企业价值创造提供技术上的优势。 系统协同的物理表现就是人、机、物的互动与工作协同, 这一目标只依赖人工智能技术是无法实现的, 还必须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其他先进技术。
  2. 标准化系统与个性化系统协同。 随着技术的进步, 智能财务必然要实现数据、流程等的内外部衔接, 这也就意味着智能财务系统更加开放。 为了与外部对接, 很多系统必然是标准化的, 这样才能确保在决策时最大程度地提供内外部全部共享数据分析。 但越是在共享时代, 个性化相关支撑系统就显得越宝贵。 因此, 必须考虑标准化与个性化系统的协同。 每个企业的每一项决策都是非常个性化的, 在大数据时代, 标准化是基础, 而具备个性化才会最终胜出。
  (五)組织协同
  组织协同主要由专家会计和人人会计共同制定, 无人会计负责具体执行, 少人会计起到辅助支撑作用。 智能财务下的组织趋向于无边界、平台化和立体化。 组织协同侧重于解决物的问题, 组织协同问题不解决就无法体现智能财务的智能化与灵活性等特点。
  分工是为了使个体在有限的条件下更加高效和专业, 而组织协同则更加有利于组织内外的信息共享和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在智能时代, 企业作为一个开放型组织, 内部会顺应市场的要求和柔性价值网需求而产生许多临时柔性组织, 任务达成后便自动解散, 即组织具有很强的链接性。 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推进, 许多个体的工作被越来越“专业”的智能机器人所替代, 此时个体分工已得到解决, 组织协同才是应重点研究的问题。 信息化所带来的环境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程度更高, 为了降低风险和提升整体效率, 组织内外横向、纵向及立体化协同成为必然(如图9所示)。   1. 横向协同。 横向协同一般是指通过流程进行连接的协同, 主要关注流程运动的方向。 横向协同要考虑技术财务、共享财务、业务财务与战略财务各自的组织模式与协同。 横向边界主要衡量组织专业化程度。 未来组织横向体现为无边界, 无边界是指相互渗透与交叉, 其可提高组织间的信息扩散与传递速度, 通过最大程度地提高组织的专业化程度来创造价值。
  2. 纵向协同。 纵向协同主要是指组织之间不同岗位、不同职能、不同部门的连接与协同, 纵向更多关注组织层级。 纵向边界衡量组织开放程度, 开放表现为组织形式是开放的, 组织职能是动态与灵活的。 信息化与智能化使组织层级趋向扁平化, 而实现扁平化的最佳方式就是平台化。 平台化使得组织细胞间的联系不再是线性的, 更多的是网状交互, 组织关系变得更加富有弹性。 组织机构扁平化导致组织机构的管控更加复杂, 这对管理的专业化、管理幅度以及价值链协同等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3. 立体化协同。 企业组织立体化协同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和内外部的交互立体化。 企业内部“人人会计”的会计理念深入人心, 价值创造细胞组织会变得更多, 机动型的小团队也会应项目而生, 企业内部的交互会变得更加立体; 企业自身的边界由于平台而变得更加开放, 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对接协同变得更加便利。 企业之间不只有竞争, 还会有更多协同。 企业从以前单纯依赖自身创造价值, 转向更多依赖社会化价值链, 即依赖社会立体化的网络价值链体系来进行价值创造活动。
  组织机构横向、纵向以及立体化的密切协同, 还使得企业利益交换变得更加频繁, 传统财务很难解决这样的问题, 智能财务的智能、灵敏、机动等特点完全能适应组织变化所带来的利益交换问题。 组织协同使得企业在价值链体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实现生态圈的适者生存、资源共享、价值共创, 即企业与外部环境相互协同、融为一体, 最终成长为共生型组织。
  五、结论
  智能财务使得管理会计全方位深入企业的每个环节, 实现全过程、智能化控制。 但随着智能财务在实践工作中的深入推进, 会计人与财务机器人及具备智能特征的“物”之间的竞争与和谐必然成为很大的问题。 而“人机物”多元协同财务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会计人的主观能动性, 有助于会计人在管理决策方面有更大作为, 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根据智能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强弱作用, 推导出四种不同的新型财务管理工作场景, 通过分析不同场景中人、机、物的交互关系, 进一步论证了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功能作用, 并构建了“技术处理中心+财务共享中心+业财中心+决策中心”的智能财务系统大集成。 要想实现这样的智能财务系统大集成, 需要明确不同财务管理工作场景中的协同作用, 并有所侧重地解决人的问题、机的问题、物的问题, 即通过目标协同、数据协同、流程协同、系统协同和组织协同充分发挥智能财务的作用。 智能财务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 随着财务实践的不断探索与演化, 其必将引领会计人走向职业的最佳境界, 使会计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许金叶.管理会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 ~ 473.
  [2] 陈虎,孙彦丛.财务共享服务(第二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1 ~ 305.
  [3] 何星亮.智能革命与文明变迁——人类学的视角[ 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75 ~ 80.
  [4] 陈虎,孙彦丛.财务就是IT[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1 ~ 328.
  [5] 刘勤,杨寅.智能财务的体系架构、实现路径和应用趋势探讨[ J].管理会计研究,2018(1):84 ~ 90+96.
  [6] 徐鹏,徐向艺.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管理变革的逻辑与分析框架[ J].管理世界,2020(1):122 ~ 129.
  [7] 马歇尔·B.罗姆尼,保罗·约翰·施泰因巴特著.张瑞君,程玲莎譯.会计信息系统(第1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1 ~ 485.
  [8] 刘安天.智能财务时代正迈步走来——专访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勤教授[N].中国会计报,2019-11-29.
  [9] 巴鲁克·列夫,谷丰著.方军雄译.会计的没落与复兴[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1 ~ 312.
  [10] 何大安.互联网应用扩张与微观经济学基础——基于未来“数据与数据对话”的理论解说[ J].经济研究,2018(8):177 ~ 192.
  [11] 李闻一,高康,冯仕聪,张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PEST分析[ J].财会月刊,2018(11):36 ~ 39.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基于2012 ~ 2019年我国沪深两市1278家上市公司数据,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 研究研发投入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讨二者关系随时间的动态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研发投入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但这种正向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减弱。 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深层次挖掘后发现, 这是由企业管理层的创新行为惰性和研发投入边际收益递减等因素所引起的。  【关键词】研发
本刊自2020年1月第40卷第1期起,封面改版。新封面颜色以白底绿点为主体,左侧辅以绿色条块。与之相对应,本刊网页自2020年1月起亦全面改版,网址(http://jcyxylc.pumc.edu.cn)
本文利用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两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贝壳集团和我爱我家集团)公开披露的信息,就它们的收入确认政策及其财务影响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发现,这两家公司适用
【摘要】选取2008 ~ 2018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实证检验集团设立财务公司对企业金融化行为的影响。 研究发现: 集团设立财务公司可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 这主要是因为设立财务公司能够减少企业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 进一步研究发现: 财务公司的资金归集职能、委托业务职能、资金结算职能、贷款业务职能可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 其担保业务职能的抑制作用不显著。 同时还发现, 国有企业、银企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日报社)为市委直属事业单位,成立于2003年,相当于正处级建制,员工近800人。集团下属两家事业单位为江南晚报社、无锡观察融媒中心,均相当于正处级建制
本刊讯5月17日,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来自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100多家党报党媒的220多位与会领导和嘉宾齐聚太湖之滨,参加党报分
【摘要】企业投资金融化是宏观“脱实向虚”的微观表现。 从股权结构视角来看, 混合所有制是抑制还是促进了企业投资金融化呢? 选取2009 ~ 2016年国有参股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 当前十大股东存在国有股权、国有持股比例越高、国有股权制衡度越高时, 家族企业投资金融化程度越高; 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国有参股来源于异地时, 国有参股促进家族企业投资金融化的作用更强; 国有股权来源于本地时,
期刊
《包头日报》创刊于1931年12月16日。1952年7月1日改为中共包头市委机关报,是相当于正处级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69年的党报历程,一代代包头日报报人挥毫泼墨,用青春和汗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