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克与霍尔顿:不同时代的成长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knif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美国文学史中,青少年成长小说历来占有突出地位。《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和《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两部作品是美国不同时代成长小说的经典作品,都包含有成长小说的叙述结构。尽管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成长历程是基本相似的。在不同的年代,他们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最终,他们完成了自身的成长,对社会、对人生、对自我有了重新的认识。时代背景影响着青年人的成长,同时,不同时期青年人的成长也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成长小说 成长模式 社会背景
  美国社会认为一个人青年时期的成长会决定他的未来,因此,在美国文学史上,青少年成长小说历来占有突出地位。成长小说展示的是年轻主人公经历了某种切肤之痛的事件之后,或改变了原有的世界观,或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或两者兼有,这种改变使他摆脱了童年的天真,并最终把他引向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成人世界。成长小说的叙述结构相当模式化:天真——诱惑——出走——迷惘——考验——失去天真——顿悟——认识人生和自我[1]。这个基本模式,或在此基础上的变异,出现在所有成长小说中。《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和《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两部作品是美国不同时代成长小说的经典作品,都包含有成长小说的叙述结构。尽管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成长历程基本相似。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内心充满困惑与迷茫,经过一系列的人生变故,最终,他们完成了自身的成长,对社会、人生、自我有了重新的认识。哈克和霍尔顿的成长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一.成长历程
  哈克和霍尔顿经历了相似的成长历程,都经过了从迷惘到顿悟,最后认识人生和自我的过程,但是由于他们处于不同的时代,面对的问题和困惑不一样,影响他们成长的人物和事件也有所不同。芮渝萍认为:“在成长小说的叙事结构中,除了主人公及其原型经验是必不可少的建构要素外,成长的引路人也是美国成长小说的一个重要构件。”[2]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他人的影响,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在这些人的影响下,青少年会逐渐认识自我,找到生活的方向。
  (一)从迷惘到成熟
  哈克的迷惘来自于他的监护人陶格拉斯夫人给他的教育,她告诉哈克,只要你每天祈祷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但是哈克覺得不是这样的,他很困惑:“如果人做祷告,要什么有什么,那末,为什么教堂管事威恩捞不回他在猪肉上赔的钱?为什么寡妇找不回让人偷走的那只银鼻烟壶?为什么华珍小姐不能胖起来?”于是他对自己说:“不对,那是瞎话。”[3]这使得他对自己受到的教育心存怀疑。
  哈克不接受陶格拉斯夫人的生活方式,他更愿意穿自己的破衣烂衫而不是新衣服,他不愿意听从要求他改正坏习惯的命令,很明显,哈克不喜欢那些所谓的文明,而是更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因此他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
  由于不满意他的新生活,哈克跑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那儿,他碰到了吉姆,一个逃跑的奴隶。他一直受到的教育是奴隶是白人的财产,他们比白人低下。但是在他跟吉姆的相处中,他发现吉姆是一个真诚、善良的人,这使得他很困惑,很难决定是否要帮助吉姆逃跑。
  哈克一直在做内心斗争,因为社会向他灌输的思想是帮助奴隶逃跑是犯罪。而且吉姆是华珍小姐的奴隶,华珍小姐曾经教过他。但是当他听到吉姆夸赞他是个好心肠的人,是吉姆的好朋友,从来没有哪个白人像他一样信守诺言,他的内心告诉自己不能背叛朋友。哈克的天性帮助他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在华珍小姐眼中,哈克是个调皮的、需要被教育的孩子,但是哈克的行为是由他自己的天性和喜好来支配的,他不是一个品质败坏的孩子,做的事也没有邪恶的目的,他只是不喜欢那些所谓的文明行为举止,不想成为道貌岸然的人,而他固有的、人类都具有的善良天性让他去帮助了那个黑人奴隶。
  霍尔顿的困惑是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识别自己的身份。当他走在纽约的第五大道上时,他在想:“每次我要穿过一条街,我的脚才跨下混账的街沿石,我的心里马上有一种感觉,好像我永远到不了街对面。我觉得自己会永远往下走、走、走,谁也再见不到我了。”于是他想出一个主意,每次要穿过一条街,他就假装跟他的弟弟艾里说话:“艾里,别让我失踪。艾里,别让我失踪。”[4]霍尔顿不知道如何给自己定位,不知道该去做什么,他依恋童年,但是自从他离开学校就不可避免地走向成长历程。
  霍尔顿对于死亡也充满迷惑,特别是他的弟弟艾里的死亡。艾里死的时候他13岁,正处于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走向成人的过程中,艾里的死给霍尔顿的内心留下很大的阴影,对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在霍尔顿眼中,艾里是个好孩子,他一直很迷惑:为什么这样一个阳光、聪明、诚实的好孩子,会离开世界?艾里的死让霍尔顿困惑不已,他认为死亡改变了人的成长,因为死亡就是最终的成长。
  另一个让霍尔顿迷惑不解的问题是性,当他听到学校其他同学谈论性的时候,他觉得恶心,他没有与女孩发生过性关系,但是在旅店时他让一个妓女进入他的房间。他原来打算与她发生点什么关系,但是最后什么也没做。当他对女朋友莎莉说爱她时,他自己也知道只不过是在骗她。霍尔顿这种不愿意与别人建立性关系说明他还没有准备好长大,没准备好进入成人世界。
  (二)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在《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吉姆是一个正面形象,他的真诚帮助哈克理解什么是友谊,什么是忠诚。尽管吉姆是一个没有文化、思想简单的奴隶,但是他诚实、善良。在旅途中,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哈克,即使哈克恶作剧戏弄他,他首先想到的也是哈克的安全。哈克意识到自己错了,走过去向吉姆道歉。一个白人向黑人道歉,这意味着哈克克服了世俗的偏见和歧视,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除了人类,自然也可以起到引导青少年成长的作用,密西西比河就是如此,它象征没有被文明侵蚀的原生态。在这条大河的怀抱中,哈克得到了大自然之神的洗礼,他觉得哪儿也比不上木排这个家,别的地方都太窄小憋气,人在木排上觉得自由自在,轻松愉快。整部小说马克·吐温似乎都在暗示,未被文明侵蚀的生活更好,文明不是改善了人类而是摧毁了人类。   霍尔顿一直在寻找一个成年人来引导他,帮助他找到自己的身份,但是他的父母对他的思想毫不關心,只是把他送去学校,于是他去找历史老师斯宾塞先生,他认为斯宾塞先生很关心他,他以为会得到真诚、有帮助的建议。但是在交谈中,他发现斯宾塞先生是一个老朽的、病态的、自负的可怜虫。
  对斯宾塞先生感到失望,霍尔顿转向安多里尼先生,他原来的英语老师,他曾经最信任的人。但是他所看到的安多里尼先生是一个典型的成年人,为了金钱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他让霍尔顿看到了一个虚伪、欺骗、腐朽的成年世界。
  寻找引路人失败后,霍尔顿的想法发生了变化,既然找不到值得信赖的成年人,那么就自己成为孩子们的守护者。霍尔顿从一个需要守护的人成长为一个守护别人的人。
  二.时代背景与成长
  每个人都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没有人能避免周围环境对他的影响。这两个主人公处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时代背景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他们的成长历程也反应出当时的时代特征。
  (一)成长于19世纪40代奴隶社会的哈克
  19世纪的美国南方,人们认为奴隶制度是理所当然的,白人天生优于黑人,黑人就该低人一等。哈克生于这样的社会,自然也被灌输这样的思想。但是哈克的心里充满矛盾。他在跟吉姆相处的日子里,发现吉姆是一个真诚、善良、无私、宽容的人,但是他所受的教育告诉他这是错误的,他不应该帮助一个奴隶,这样会下地狱。他一直受着外部社会礼教和自己内心感受的双重煎熬。在南方社会,奴隶制度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哈克亦不能避免,但是吉姆的真诚和善良唤醒了哈克。在哈克的成长过程中,他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主要源于对传统社会的反抗,社会的教育与他内心的认识完全不一样。
  按照世俗的观点,吉姆应该是一个愚昧无知的奴隶,但是他的聪明能干使哈克深感惊讶。哈克一直在内心斗争,是否应该去告发吉姆是一个正在逃跑的奴隶。最终还是吉姆的所作所为感动了他,让他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帮助吉姆逃跑,获得自由。
  在与吉姆共同度过的旅途中,哈克完成了他的成长,他从一个单纯、快乐、没有主见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勇于承担责任、慢慢走向成熟的少年。
  (二)成长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的霍尔顿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历了战后经济发展的繁荣期,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中产阶级人数激增,但人民的精神生活却贫乏、空虚。50年代初美国政府奉行杜鲁门主义和麦卡锡主义,国际上加剧冷战,国内镇压进步力量,核战争的恐惧笼罩着每个人的心灵。美国作家诺曼·梅勒认为50年代是“随大流和消沉的时代,一股恐惧的臭气从美国生活的每一个毛孔中冒出来,我们患了集体精神崩溃病。人们没有勇气,不敢保持自己的个性,不敢用自己的声音说话。”[5]当时,美国社会的中心思想是服从、爱国、忠诚和完全接受政府的解释。教育界强调的也是这些要求。民众变得小心谨慎,他们被要求不能有标新立异的思想和行为,他们被要求要接受政府给予他们的思想和观点。于是美国社会变得更加传统和保守。
  在这样的社会中,霍尔顿一直在努力寻找他的身份和在世界中的位置。他对这个虚伪的社会感到恶心,他想要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并且一直在询问两个问题——“我是谁?”和“我的将来会怎样?”他急切地想知道生活的方向、在这个社会中的位置和他的将来。尽管霍尔顿只是个学生,但是他不愿意扮演社会要求他扮演的角色,也不愿意接受别人赋予他的身份。他对学校教育不满意,这使得他学业失败。在霍尔顿眼中,成年人的生活充满虚伪、空虚、无聊和浮夸,他只有在很少的场合感受到温暖和充实。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在童年时期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和爱好。孩子的心中充满怜悯、单纯和爱,对于他来说,童年生活有无限想象,自由、温暖。因此,霍尔顿自然不想进入成人世界,他的成长路程伴随着哀伤与沮丧。
  霍尔顿迷恋孩童时代,希望他的童年永远不要结束,他知道一旦进入成人社会,就只有失望与腐败。他希望能成为一个保护者,保护孩子们不坠入成人世界的虚伪与毁灭,帮助他们保持童心。当他看到他的妹妹菲比骑在旋转木马上,想要去抓住金环时,他很担心她会掉下来,但是他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就在那一刻,他意识到他想要阻止孩子们长大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孩子都会成长,都要经历成长的过程,最终不能避免的进入成人世界。霍尔顿知道了孩子们只能靠自己,别人帮不了他们,因此他放弃了成为一个守望者的想法。他最终认识到没有人能成为别人的守望者,也没有人需要守望者,每个人都是只能依靠自己,于是,他放弃了自己的计划,决定回家。
  霍尔顿的成长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想要找到一个守望者——想要成为一个守望者——认识到没有人需要守望者。在这个过程中,他意识到任何人都必须依靠自己,他必须面对生活中所有的一切,这样他才能正确地面对自己,无论处于什么地方,他都得面对并接受。最终,霍尔顿开始理解他所处的社会,并能够接受。
  在成长过程中,哈克和霍尔顿经历了相同的心路历程,他们都经历了从天真到认识人生与自我的过程,只是不同的社会背景对于他们的成长有不同的影响。在不同的年代,他们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最终,他们完成了自身的成长。时代背景影响着青年人的成长,同时,不同时期青年人的成长也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每个时代都有困扰年轻人成长的不同主题,而不同的时代精神又为人们面对成长的困惑提供了不同的思考和路径。社会环境、时代精神的不断变迁,为成长小说注入了永恒的新意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7
  [2][3]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历险记[M].成时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17
  [4]塞林格J.D.麦田里的守望者[M].施咸荣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184
  [5]迪克斯坦.伊甸园之门——60年代美国文化[M].方晓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50
  课题:广西高校科研项目KY2016LX122:美国儿童文学的生态审美研究
  (作者介绍:陈湘柳,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大学英语教学)
其他文献
我校是浙江省百年老校,前身是余姚诚意高等小学堂,我国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曾在我校求学后又任教.他曾提出“要注重青年身心的全面发展,要使青年成为一个健全的
目的:研究C型钠肽(CNP)在羔羊超排中的应用及促进腔前卵泡发育的分子机制. 方法:在常规羔羊超排之前连续注射数天一定剂量的CNP,超排后检测获得的可用卵母细胞数量,后期利
会议
本次试验共选用了养殖场户常用的五种消毒剂:A、B、C、D、E进行了消毒效力的比对试验和对金属物品的腐蚀性实验,通过实验发现C消毒剂在杀菌效力和对会属腐蚀性方面均优于其它
柳州召开市志综合评审会1995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柳州市人民政府召开《柳州市志》综合评审会。原自治区主席、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名誉主任韦纯束,自治区通志馆馆长冼光位,副馆长梁超然、晏
小学阶段是形成各种观念的黄金时期,同时德育渗透对其“三观”有着极强的导向性,故教师应通过自身多元化定位,以引导者身份借助语文教材来帮助学生形成新时期下的高尚品质.小
据《果树学报》2013年第2期《采后适当失水处理对软枣猕猴桃20℃下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作者姜丹等)报道,为了探讨失水处理对采后软枣猕猴桃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延长其贮藏
目的:通过研究绵羊早期子宫中MUC-1与GlyCAM-1这两种基因的相应表达变化,研究MUC-1与GlyCAM-1在调控自然发情绵羊子宫容受态方面的作用. 方法:分别收集自然发情并配种以及
会议
(续上期)插入式管板45°固定单面焊双面成形操作1焊接特点插入式管板45°固定单面焊双面成形的焊接也是“新规定的考试项目”(以前对接形式为骑座式)。由于施焊位置为45°固
新美域:您从开始接触到从事黄杨木雕创作是怎样的机缘和经历?rn叶柱:黄杨木雕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它是时间的艺术,经过岁月的淘洗,绽放智慧的魅力.我出生在温州永嘉,这里是
期刊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秋冬季多发,各年龄的猪均易感.本病呈地方性流行,目前已经成为危害养猪业的一大疾病.本文通过笔者6年来基层兽医临床诊断的实践经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