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最美的相遇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llr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想学校”的诞生,是一个基于儿童、为了儿童、从设计到实践整体创新的过程。创想学校的理念和实践,是以学校愿景、思想、理念等文化系统的产生为魂,以开放的多元化办学主体的凝聚为关键,以这所学校儿童的生活方式、学校的课程体系、管理的方式形态的整体变革为支撑,对于学校未来的深度思考方向。
  关键词:创想学校;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0A-0017-06
  《教学的勇气》一书作者帕默尔说: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如何在小学六年不断的相遇过程中自由呼吸,尽情享受学习的愉悦,达成生命的成长?为了寻找这个答案,在创办星河小学的前期,我和我的团队通过走名校、读名著、访民生、拜名师,着力规划一所新学校的未来发展。经过几番论证,产生了“办一所人人有好奇心、个个有创造力的创想学校”的办学愿景。
  一、追问:为什么办一所创想学校?
  (一)对学校定位的哲学思辨
  1.成就儿童发展的需要
  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创想力1岁时达96%,如不加呵护培育,10岁时只剩4%。小学阶段是儿童好奇心、想象力的敏感期与活跃期。学习品质需要尽早奠基,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尤其必要。学习品质可大致分两类:一类表现为好奇心、探索欲、想象与创造等,引发主动性学习;另一类表现为以自我控制为核心的专注、坚持性、计划性、独立性等。[1]这些学习品质可以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得以培养和发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中高阶思维与深度学习的基础,小学阶段培养儿童的学习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2.学校核心价值的追求
  我们期待让星河的儿童遇见适合他的学校和教育,获得生命的舒展、个性的张扬、素养的积淀。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好奇、充满想象、充满创造的世界,星河小学提出创想教育,正是对于儿童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尊重、保护和培育。尊重学生个性、包容差异,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鼓励每个学生自主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最大限度地彰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国家教育改革的期待
  目前“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重”题目训练,“轻”学生学习兴趣、潜能的激发及自主性的发挥等现象依然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我国在原始性创新方面的成果始终无法和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模仿创新方面的能力则逊于日本和韩国这两个邻国。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需要围绕儿童的核心素养,对目前办学追求、学校文化、课程的构成与实施进行筛选、重组,并从学校教育的层面进行整理建构与实践创新。
  (二)对学校使命的愿景凝聚
  经过对家长、学生、教师等的调研和专家的多次指导,我们从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出发,共同形成了学校的文化规划,形成彼此认同的价值追求。
  教育哲学:创想无界,心筑未来。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为核心,让星河小学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个个是创造之人。
  办学理念:不求第一,但求唯一。尊重学生个性、包容差异,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鼓励每个学生自主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成为独特的自己。
  办学愿景:办一所人人有好奇心、个个有创造力的创想学校。创想,它和“创新”“创造”一脉相承。“创新”是“创造新的、革新”;“创造”是“发明、制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创想”则是依托想象力,创造希望实现的一件事物的形象,希望把以前没有的事物创立或者制造出来。相对而言,“创想”更注重创造前的思维孕育,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更加贴近儿童;而“创新”“创造”更注重物化的表现,倾向成人世界。
  培养目标:每个孩子都是银河中最闪亮的星星。尊重孩子的天性,发展孩子的个性,培育孩子的灵性,使学校的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自主发展、差异发展、公平发展。
  校训:善·创。“善·创”,即有善能创,在继承“人人向善”的传统文化熏陶下,敢于创新,让星河的孩子在道德的天空飘扬起想象和创造的旗帜。
  表征:第四个苹果。一个苹果击中了人类最具智慧的头颅,让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另一个苹果握在乔布斯手中,给人们设计一个全新的感知世界;第三个苹果,则是“苹果里的五角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第四只苹果正在创生,那就是“星河的苹果”,一个拥有着独立个性、大胆创想、独特创造、放眼未来的创想苹果。第四只苹果的创生,是一所学校对自己办学理念的追寻,是一所学校对自己教育哲学的全新厘定,是一所学校对自我追求的形象表达。
  二、叩问:谁来办这所创想学校?
  那谁来办这样的一所学校,谁能够成为这所学校的办学主体?
  (一)星河儿童:成为学校创生的主角
  学校是儿童的地方,我们不断发现儿童三种不同的角色密码。他们首先是“丸童”,所谓“丸”,个儿虽小但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潜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其次是“玩童”,“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必须,“玩童”意味着让儿童获得自主的发展;再者是“完童”,要让儿童获得智慧的培育、人格的涵养、潜能的激活、创造的呈现,让儿童获得幸福完整的成长。我们和儿童一起去打造一所属于儿童生命成长的“玩校”。在星河,我们努力为学生的创想力培养提供最佳的场所与境遇,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时时刻刻都能萌发学习的意识与行为,让“玩校”充满儿童的风景、儿童的气息。
  (二)家长群体:成为课程开发的力量
  我们倡导“星河每一位家长是全体孩子的家长”“我是星河课程的开发者”“我是星河孩子的守护神”“在星河六年,我愿意为孩子们担任义工”等理念。星河95%以上的家长都来到学校给孩子们授课,单周五的“故事妈妈”们组织开展的电影课、阅读课、故事课,双周五的“晨光爸爸”们精心设计的国防课、消防课、拓展课,美好的故事像种子一样植入学生心田,精彩的世界不断在学生眼前铺展。学校整合家长教育资源,推行“专题系列”模式,产生课程菜单,家长课程导师中采取点教、走教、助教模式,完善“晨光爸爸、故事妈妈”课程资源平台,学生网络点击,有效提升了家长课程力,形成教育合力。   (三)FSC联合会:打破了星河学校的边界
  围绕“不求第一但求唯一”的办学理念,将教育视野定位于“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合力,我校成立了首个FSC联合会(Family家庭,School学校,Community社区),重点落实学校儿童创想社区基地,构建儿童校外课程基地的物化网点,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不断创新儿童实践教育渠道,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儿童教育工作系统。
  同时,我们结合星河小学人文、少年科学、农学、艺术、体育、生命、社会七大星系的设置,按照FSC联合会活动计划,在家长和社会力量的配合支持下,开展了走进武进博物馆、西太湖花博园、米微城堡、污水处理厂、常州民防科普馆、佳农探趣生态园等课程基地,进行了科学、人文、生命、农学等方面的实践体验。每月一次的野外课程,学校都会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年段特点设计课程项目单,采用前课程、中课程、后课程进行具体实施,FSC基地活动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特聘教师:找到了星河教师的归属
  在星河,还有一支非常重要的队伍,那就是特聘教师队伍。国家一级演员潘老师几年如一日不计报酬在星河培养孩子;担任围棋课程的张老师,为了激发一年级孩子学习围棋的兴趣,给每个孩子印制一本学习记录本和小奖品,花去了整整一个学期的课时费;每周从上海空手道馆来学校上课的陈馆长,为了给孩子上课,每周三中午都是在火车上吃的快餐,还带上了在常州的空手道徒弟某公司老总、大学教授无偿当义工教师。有人问他们这所学校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围棋老师说:“我没见过哪所学校愿意花代价让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普及围棋,我也要为他们做点贡献。”陈馆长说:“许多学校有武术、跆拳道课,但大多是技能训练,只有在这所学校,我们可以让儒家思想在空手道课程中体现。在这里,可以真正实现我的价值。”这样的特聘老师还有很多,他们像星河教师一样对学校有了一种归属感。
  (五)教师团队:从移民部落到成长共同体
  有人称星河小学是一所移民学校,因为这里的老师来自五湖四海。有人曾担心这些老师会不会因为文化差异而难以融合。有人问调到这所学校的曹利美老师:“这所学校到底吸引你什么?”她说:“这里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群人在奋斗!”来学校交流后想尽办法调到星河的万祎老师说:“之前都会准时下班,而在这所学校,自己常常忘记已是下班时刻!”
  星河有着一群“尺码相同”的教育追梦人。教师团队年轻、充满活力,他们互助向上,追求卓越。“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已成为全体星河教师的成长共识。集体“从游”,抱团成长,已成为全体星河人的行动方式和成长姿态。学校开启“飞翔者计划”“金蜜蜂2020行动”,完善“导师制”和“带教制”,成立“教师成长共同体”,在每周教师例会设计“感动你我他”“善耕大讲坛”“掌声响起来”“工作加油站”等版块,尊重教师在群体中的存在感、认同感和价值感。学校倡导人文关怀,为老师寄送生日祝福;开展创意节日活动,把教师家属请进学校,形成家园文化;开展“每周之星”“月度人物”“年度感动校园人物”“优秀共同体”等评选活动,形成榜样力量。“从游”文化成为教师文化,从“我”的集合体到集体的“我们”,是一种组织度的跨越,也是一种共同体文化的升华。
  三、探问:怎么办好这所创想学校?
  (一)倡导生活方式:朋辈共同体的学校生活
  1.学习组:项目化学习方式
  学校每学期有一次项目化学习成果发布展示。PBL是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的缩写,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力,以培养学习者问题意识、批判性的思维技巧以及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PBL理念下基于问题的学习成为儿童项目化学习的载体,对于星河儿童而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成了项目化学习的常态过程。小课题研究,学习组合作,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思维方式的有机组合和衔接,可操作的学习策略,都指向儿童综合素养的发展。
  2.朋辈圈:CI助教模式
  “CI助教联盟”是Companion Influence同伴影响的缩写,意为同伴助教联盟。在星河,校园不只是学生学习的学园,更是学生寻找同伴、生长想法、唤醒自我的乐园。同伴是最亲密的朋友,是最真诚的伙伴,更是最有影响力的导师。开学伊始,师生全体总动员,商讨制定“CI 助教”评选标准及考核条例,不设任何门槛,任何只要想参与的孩子都可以报名,通过班级全体学生民主投票,每月初推荐产生当月校级CI助教若干名。这些小助教们每月走进结对班级,在任职期内自主完成岗位责任“三个一”工程:为结对班级上一次夕会课,在结对班级自主结对一名互助同伴,自主为结对班级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每月底,由学校师生代表组建的考评团根据小助教们的“助教秀”,或助教日记、助教小影、助教微视频等,评选出“卓越助教”和“优秀助教”若干名,在全校升旗仪式上接受校长的隆重表彰。“CI助教联盟”行动激发生生朋辈效应,培育混龄同伴关怀,催生师生感恩情怀,形成了 “你追我赶”的校园学生文化。星河小学“CI助教联盟”行动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在奇思妙想中用“儿童自己的”思维移情同化,用“同伴喜欢的”方式催生适切小伙伴们感同身受的成长密语。
  3.共同体:学习生活形态
  星河儿童的成长伴随着班集体的存在、伙伴的交往、朋辈间的影响。这种成长方式激发了潜伏在每个星河儿童心中的内动力。
  角落研究。我们期待每个孩子都能在学校找到自己最心爱的角落。学校征集孩子400多个设想,分成了35个门类,为孩子创造角落课程,借助网络平台与校园角落,形成朋辈交往空间。角落课程促进了儿童公民意识、财经素养、合作能力、策划沟通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协同学习。儿童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属于个体的体验,而是伴随着互动、交往的彼此认同和自我实现。当学习真正发生时,“学习共同体”必然同时产生。共同体有着共同的学习愿景,学生在协同学习中找到自尊和归属。我们以儿童的认知与思维发展为突破口,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让课堂成为学生与教师、资源和环境互动的舞台,把每节课的课程内容放到整个课程链条上设计,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学习系统。   共同生活。学校创建了“儿童创想城”,在这座儿童创想城中,孩子们是城市的自主管理者。他们自主推举创想城的“市长”,并设立自主管理中心、服务支持中心以及自主活动中心;他们创建了自己的X城电视台、X城频道、X城模拟社区;他们还通过征集同学的想法,“全城”投票产生了几百个体验岗位,并在老师的帮助下细化岗位设置、招募、培训、实践、评价等各个环节。孩子们在学校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增强了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学会了共同生活。
  (二)建构课程体系:儿童创想课程的整体实施
  1.整体的课程结构
  儿童创想课程体系围绕“每个孩子都是银河中最闪亮的星星”的育人目标,“端行”“好学”“健美”“乐创”的核心素养和“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三个关键目标,从科学精神、认知、方法三个维度建构创想课程的核心课程群、协同课程群、支撑课程群。其中科学领域、人文领域、艺术领域的课程是儿童创想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 以“创想”为主线,形成“阶段目标(小学)—学段目标(年级)—主题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目标链,进一步明晰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结构、资源、管理等内容。
  2.弹性的课程实施
  弹性课时制:短课时、中课时、长课时、联排课时、个性课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促进儿童发展的选择性、差异性与个性化发展。
  多元主体制:根据开发主体的不同,分为家长和社区开发的野外课程、儿童开发的角落课程、师生共同开发的朋辈课程、场馆课程和虚拟课程等。在学科内、学科间、学科外寻找相同的基因,通过基于“合并同类项”的课程整合,促进课程形态和课程结构的变革。
  “星式”课堂实施:我们提出星式课堂的六个要素:一是有好奇心,学生主体意识强,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二是有思维量,学生围绕问题阅读、思考、想象、表达,思维有一定的质量和挑战性;三是有表达力,学生能自信、具体、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四是有方法值,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思考和研究问题,为解决问题探索不同路径;五是有学习组,共同体学习富有实效;六是有创新点,学生能寻求和对比不同观点,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发现。通过前学、合学、创学的模块推进和《星学院好学手册》《星学院游戏手册》等编制,促进儿童深度学习。
  3.多元的课程评价
  “游戏化”,改革固态。星河小学期末评价的1.0版本采用“玩转苹果乐园”期末闯关的方式,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期末评价的2.0版本则是 “玩转星河小镇” 期末闯关体验,以六个学院的场景评价儿童的素养发展。期末评价的3.0版本则对低年级、中年级进行了分设,低年级为闯关活动,中年级则注重学习共同体的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发布。
  “指标化”,改变导向。我们一起研制儿童创想能力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智能差异和学习风格,根据课程内容特征、表现形式和素养要求,设计不同的评价活动方式。低年级:采用观察记录、面谈采访、表演展示、创想小卡片等形式;中年级:采用问卷调查、问题解决、对话日志、自编报刊、创想档案袋等形式;高年级:采用模拟表演、项目活动、个人网站、课题报告、学习档案等形式。儿童创想能力评价同时也纳入到 “星河小镇”和“项目化考核”等创意评价当中。
  (三)创生组织形态:学校运行机制的改革
  1.共筑协同发展机制
  一是构新校联盟会。学校加入了江苏省新校发展联盟、苏派名校联盟、中国未来学校发展联盟,在学校发展模式、文化以及机制等方面合作借鉴,联盟成团。二是建合作交流圈。学校成为常州市国际理解教育试点学校、中美千校携手项目学校、苏霍姆林斯基思想实验校,在国际理解、项目合作等方面进行文化对话。三是筑发展共同体。学校成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地学校、华东师范大学数字化校园基地学校、STEM课程基地学校、北京大学游戏化学习基地等,与它们结成课程研究联盟,以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2.完善共同体管理机制
  学校撤销了原有的校长室、行政职能的四大中心、年级组,建立了一中心三部门三学园的组织结构。一中心为学校研究中心,三部门为课程研究部、综合服务部、成长发展部,三学园为按照低、中、高年段设立的青苹果学园、红苹果学园、金苹果学园。这样的组织架构形成了一种共同体磁场,自我约束和相互促进、互助共赢成为主流文化。我们还采用共同体目标导行制、过程动态评价制、捆绑分享制,对共同体成员及时引领和帮扶,团队共建共享研究成果。
  3.探索条块分合机制
  通过三年的探索和磨合,学校初步形成了以三大部门为经、三大学园为纬的经纬融合管理架构,建立了更加扁平化、复合型、网络状的组织机构。这一架构有分有合。分,各个部门统筹制定标准、策划方案、实施评价,各个学园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拟订发展计划;合,各个中层加入到学园中,形成部分中层的双重管理格局,促进条块结合,提升管理效能。通过采用项目化管理,建立经纬之间积极、双向、有效互动的创生式运行机制,形成学校日常管理的高品质。
  四、寻问:关于创想学校的未来创想
  未来的星河依然要以儿童为原点,去发现儿童的无限可能,探究儿童成长的密码;依然以课程为引擎,不断促进儿童创想课程的升级深化,更好地为“银河中每一个星星”的成长服务;要不断促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无缝对接,支持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教学效度的提升发挥应有作用。
  (一)儿童的世界,聚焦“儿童是如何学习的”
  我们还远远没有发现儿童成长的密码。未来的星河,将着力聚焦“儿童是如何学习的”,从脑科学、神经学、心理学等角度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发现儿童。大脑,学习的基础,学习改变大脑的物质结构。教与学是儿童大脑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部分。[2]我们要做的是有效促进儿童大脑的开发和潜能的激活,促进儿童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创造。
  (二)世界的儿童,聚焦“国际理解教育”
  世界的儿童,应向四面八方打开。“国际理解”是当代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未来的星河学校会加大力度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既要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和全球问题等国际背景,更要在探究与体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国际交流语言的能力,培育学生国际交往方面的综合素养,让儿童走向世界,感受世界的多元文化。
  (三)课程的世界,聚焦“成就儿童的梦想”
  基于儿童、为了儿童并由儿童共同参与,努力体现儿童的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价值观念以及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尊重儿童学习的独特性、差异性、创造性,激发个体潜能,依然是我们的目标指向。星河课程改革的价值旨归最重要的是指向儿童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力的唤醒,指向生命个体潜能的激发与发展需要的满足。通过项目化学习、PBL问题导学,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学习系统。让更多的儿童加入到如STEM课程这样的综合性课程的体验、探究和学习中,让课程为儿童梦想的实现插上翅膀。
  (四)技术的世界,聚焦“大数据时代的转型”
  通过管理平台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让学校管理实现从碎片化到网格化的转变,资源的共享、反馈的通畅、科学的决策,借用大数据实行低成本、高效化、无缝化的对接,促进学校管理的现代化、精准化。通过学习平台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让儿童学习从群体划一走向注重个体差异,更好地为不同认知风格、不同年龄和性别特征的儿童的智能发展服务。通过转型升级儿童数字体验中心,让学生通过体验、游戏、学习、互动、创造,领略数字时代自我学习能力的潜能激发。
  创想相遇未来,为了遇见最美好的自己。星河小学努力使学校成为儿童自由成长的肩膀和终生难忘的地方,真正为儿童的生命成长服务,为儿童一生的素养奠基。
  参考文献:
  [1]夏雪梅.打开儿童学习的秘密:国际儿童学习研究的新进展[J].上海教育,2015(16).
  [2][美]约翰·D·布兰思福特.人是如何学习的[M].程可拉,孙亚玲,王旭卿,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102.
  责任编辑:丁伟红
其他文献
学习评价体系是检验学习效果、促进教学改革、完善课程质量的试金石,从企业的视野来评价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效益,这既实现了职业教育课程的社会功能,又满足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监控体系的客观性要求。[1]目前,从宏观角度和学校内部监控角度对课程的考核方法改革研究较多,而从微观角度和外部评价角度对课程考核改革操作层面研究较少,致使课程学习评价仍注重终结性评价和内部评价而忽略过程性评价和外部评价,因此,构建
摘要:调查研究江苏省太仓市近100家中小型企业,分析企业用人计划确定时间、企业选择的招聘方式、企业对专业的需求情况、企业重视毕业生的素质情况以及企业愿意支付的起薪等,有利于独立学院选择恰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企业;用人需求;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5-0066-04  一、问
一直以来,中国的孩子承载了父母太多的期望,这在独身子女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也正因如此,建设积极而富有成效的优质亲子关系成为当下父母特别关注的话题。在影响人成长因素极为多元的今天,父母们积极探索出了很多方式,如面谈、电话、短信、便条、书信等等,以期实现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其中书信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在亲子交流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致孩子书信的优势  “信,是消息,也是值得赞美的品质,同时,它还
绘画艺术中,画家通过对空白和景色的巧妙处理,表现含蓄的内容,营造隽永的境界,实现虚实艺术的和谐统一。优秀的文学作品,其生动丰富的语言容易调动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带着读者走进独特的精神世界。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欣赏文本,“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阅读教学也应借鉴绘画中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通过“补白”和“留白”,渲染文学作品
摘要:直觉思维和悟性思维是我们民族传统思维哲学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所在。要借助直觉思维,发掘直觉思维的特色优势,使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完美结合,相得益彰,从而实现民族思维品质在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蜕变。小学高年级学段是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启蒙和形成阶段,培养小学生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意义深远。其培养可由引导小学生释放数学形象直观开始,然后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在学
浪漫的构想  情愿与不情愿中,我们开学了。记得上一届有个孩子说:每一天都是明天的历史。当时非常惊喜于那孩子的睿智:对于今日浑浑噩噩的世人和浮浮躁躁的孩子们来说,有这等见识实属不易。能够有一份书写历史的慎重,有一份怀念过去的感动,这样的生活应该是充满激情与梦想,满怀责任与远见的。不过,怀念常常是需要一个物件的,比如从旧书中掉下的一片枯叶抑或从窗外飘来的一缕秋风。而憧憬未来更是需要一个媒介,比如刻在桌
摘要:本研究旨在检视我国中学理科课程标准中科学素养主题的分布情况。基于“课程平衡”的理论视角,采用BouJaoude所构建的科学素养主题框架,对7个中学理科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进行了分析。发现该标准没有很好地处理“课程平衡”,虽能兼顾“科学知识”、“科学的探究性”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等三个主题,但“科学作为一种认知方式”的内容较为缺乏。对“科学作为一种认知方式”的重要
摘要:实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是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加强对学校监督指导的重要举措。江阴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积极创新和完善挂牌督导机制,从服务和助推江阴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大局出发,建立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运行的新常态,建构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深化的新机制,优化了教育行政管理方式,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形成了教育督导特色文化,提高了群众的教育满意度。  关键词: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
高中三年语文学习,从必修到选修,到复习备考,学过的文言文超过百篇。应该说,选文不可谓不经典,数量不可谓不大,但相当一部分高中毕业生面对文言文的最大问题依然是“读不懂”。《周振甫讲怎样学习古文》中,周振甫先生提及张元善先生把对文言文的理解分为三个层次:记了一些生字、句子,为“点线的懂”;记住了书中的生字、句子,为“平面的懂”;读熟书本,理解了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变化,懂得作者的写作用意,为“立体的懂”。
摘要:《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议论性悼词,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简练,又饱含浓烈的情感。教学时,可采用变序式教学法、问题支架式教学法、语感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原因、目的及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选择语文教学方法应遵循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立足文本、基于学情的原则。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文本;学情;选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