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教育应当更加重视同伴的协作行为,协作能力对于幼儿更好地提升自己,学习知识甚至未来的踏入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协作能力教育的培养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教师也应该刻意重视给幼儿提供交往合作的机会,同时要对幼儿协作能力的表现及时地进行评价和鼓励,基于这一原则,从幼儿协作意识的培养、协作能力的提升以及协作情感体验三个方面对幼儿培养过程中的协作能力教育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协作能力;幼儿培养;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10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达成共有的目标主动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协调和配合最终实现目标的过程称之为协作。在协作过程中,伴随着共同目标的实现,个人利益也会获得满足,这种人际交往能力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一个人适应社会不可或缺的素质。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这种能力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观察,容易发现幼儿缺乏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的意识,日常学习过程中向幼儿灌输的也是有困难找老师的思想,这就导致了幼儿协作能力的锻炼不足。综上所述,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刻意地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并且让他们体验到协作的快乐就成为幼教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幼儿协作意识的培养
1、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基石
在培养幼儿协作意识上,仅仅依靠幼儿园老师单方面的力量是绝对不够的,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成功培养幼儿意识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由于在一天中,幼儿绝大部分的时间是陪家人度过的,因此家人是幼儿最亲近的人,家人无意中的言行举止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思想。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发现有些家长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玩,也愿意让孩子和其他孩子分享东西,但是有些家长却不愿意让孩子同其他人合作,也不鼓励孩子去帮助其他人。如果父母过多的保护孩子,剥夺孩子同其他人交往的机会,这就很难培养孩子协作的能力,也很难体验到协作的快乐,最终导致孩子任性、娇气等不好的性格。如果长此发展下去,幼儿之间的和睦相处都会成为问题。
因此培养幼儿协作的能力的基础就是要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告知培养幼儿协作能力的好处,同时还要说服家长多多创造同小伙伴玩耍的机会,让幼儿能够在玩耍的过程中体验到冲突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情感。
2、制定培养幼儿协作能力的课程是基础
在实际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幼儿园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于同伴协作的培养也存在忽视和不够科学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教师对于幼儿协作仅仅只是在日常教育中发现了就指正,系统性的几乎没有,培养方法也不够科学,有时候教师会无意打断幼儿们的合作,使得兴致勃勃的幼儿兴趣骤减。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幼儿园并没有制定明确的培养课程,课程目标中并没有重视"同伴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所以协作能力培养的课程并没有纳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体系中,也就导致了幼儿协作能力的培养不足。
二、幼儿协作能力的提升
1、从幼儿的"观点采择"能力着手
观点采择指的是区分他人观点和自己观点的不同,然后依照当前的信息对他人观点进行推断的过程。与之相对的就是"自我中心",指的是儿童只注意到自己的观点,不依照客观的事物进行分析,无法理解和接受其他的观点和方法,也不无法协调自己的观点和其他人的观点。
观点采择本质上就需要幼儿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用他人的视角来看待各项事物,能够做到这点首先就是需要幼儿能够发现人与人之间是有不同之处的,进而认识到自己同其他的差异,最后形成考虑问题时参考其他人观点并进行协调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当幼儿充分认识到自己同其他人不同的时候,他的"自主权"就开始显现,与此同时,幼儿为了让其他人的观点能够同自己的融合,也会主动用更多合作策略来协调与其他人的额关系,进而达到合作的目标。幼儿的观点采择能力会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出现不同的特征,但是适当和科学的教育对于促使幼儿尽快形成这种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依靠幼儿间的互动而不是承认单方面的灌输。
2、开展各种活动是培养幼儿协作能力的关键
只要细心地观察,很容易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众多的机会来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能够合理运用这些这些机会就是成为老师能力的体现了。例如:在幼儿园中,有的孩子要脱衣服,但是脱不下来,这就时候幼儿就会去找老师需求帮助,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去帮助幼儿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如果对幼儿说"老师正在忙着收拾东西,你还是找个小朋友来帮你吧",这个事情虽然很小,但是对于小孩打开自己的世界,需求同伴的帮助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只要细心观察,很容易就会发现这样的小事其实是有很多的,只要我们留心并且合理引导,并且加上适时的鼓励,长此以往,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出现许多自发性的合作行为。在一起玩游戏的时候就知道该如何分配角色了,玩的时候也会对其他小朋友的感受有所考虑。在幼儿协作能力锻炼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通过增加游戏难度继续锻炼,这样就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协作能力和协作意识。
三、幼儿协作情感的体验
幼儿协作能力与幼儿感知和理解别人的情感也就是移情有很大的关系。移情可以让幼儿在观察其他幼儿情绪的时候产生感情共鸣,幼儿在这种共鸣的影响下就很容易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束缚。有实验显示:幼儿在接受移情训练后,大部分都学会了从对方的立场来考虑事情,与同班的关系也有了很大的改观。除了移情带给幼儿的情感体验外,教师对于幼儿的鼓励也会让幼儿感觉到协作的快乐。对于教师而言,在活动过程中,要观察幼儿的各种行为,对于幼儿的点滴进步要通过鼓励和肯定来强化幼儿的协作情感体验,使得幼儿能够感受到协作带来的快乐,进行激发其内在动机,为幼儿形成自主协作意识提供帮助。
四、小结
协作能力是一个人立足社会、适应社会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从小开始养成幼儿的协作意识,培养协作能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也是当前教育提出了一项重要指导方针。培养幼儿协作能力的方法在不断探索中也渐渐增多,本文中协作意识培养、能力提升以及情感体验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浅要的探讨,主张要以幼儿园课程教育为主要培养手段,与家庭教育合作来进行幼儿协作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卫红.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2(3).
[2].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陈莉.幼儿人际智能的发展特征及培养[J].早期教育.2002(6).
关键词:协作能力;幼儿培养;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10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达成共有的目标主动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协调和配合最终实现目标的过程称之为协作。在协作过程中,伴随着共同目标的实现,个人利益也会获得满足,这种人际交往能力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一个人适应社会不可或缺的素质。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这种能力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观察,容易发现幼儿缺乏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的意识,日常学习过程中向幼儿灌输的也是有困难找老师的思想,这就导致了幼儿协作能力的锻炼不足。综上所述,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刻意地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并且让他们体验到协作的快乐就成为幼教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幼儿协作意识的培养
1、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基石
在培养幼儿协作意识上,仅仅依靠幼儿园老师单方面的力量是绝对不够的,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成功培养幼儿意识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由于在一天中,幼儿绝大部分的时间是陪家人度过的,因此家人是幼儿最亲近的人,家人无意中的言行举止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思想。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发现有些家长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玩,也愿意让孩子和其他孩子分享东西,但是有些家长却不愿意让孩子同其他人合作,也不鼓励孩子去帮助其他人。如果父母过多的保护孩子,剥夺孩子同其他人交往的机会,这就很难培养孩子协作的能力,也很难体验到协作的快乐,最终导致孩子任性、娇气等不好的性格。如果长此发展下去,幼儿之间的和睦相处都会成为问题。
因此培养幼儿协作的能力的基础就是要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告知培养幼儿协作能力的好处,同时还要说服家长多多创造同小伙伴玩耍的机会,让幼儿能够在玩耍的过程中体验到冲突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情感。
2、制定培养幼儿协作能力的课程是基础
在实际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幼儿园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于同伴协作的培养也存在忽视和不够科学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教师对于幼儿协作仅仅只是在日常教育中发现了就指正,系统性的几乎没有,培养方法也不够科学,有时候教师会无意打断幼儿们的合作,使得兴致勃勃的幼儿兴趣骤减。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幼儿园并没有制定明确的培养课程,课程目标中并没有重视"同伴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所以协作能力培养的课程并没有纳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体系中,也就导致了幼儿协作能力的培养不足。
二、幼儿协作能力的提升
1、从幼儿的"观点采择"能力着手
观点采择指的是区分他人观点和自己观点的不同,然后依照当前的信息对他人观点进行推断的过程。与之相对的就是"自我中心",指的是儿童只注意到自己的观点,不依照客观的事物进行分析,无法理解和接受其他的观点和方法,也不无法协调自己的观点和其他人的观点。
观点采择本质上就需要幼儿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用他人的视角来看待各项事物,能够做到这点首先就是需要幼儿能够发现人与人之间是有不同之处的,进而认识到自己同其他的差异,最后形成考虑问题时参考其他人观点并进行协调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当幼儿充分认识到自己同其他人不同的时候,他的"自主权"就开始显现,与此同时,幼儿为了让其他人的观点能够同自己的融合,也会主动用更多合作策略来协调与其他人的额关系,进而达到合作的目标。幼儿的观点采择能力会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出现不同的特征,但是适当和科学的教育对于促使幼儿尽快形成这种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依靠幼儿间的互动而不是承认单方面的灌输。
2、开展各种活动是培养幼儿协作能力的关键
只要细心地观察,很容易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众多的机会来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能够合理运用这些这些机会就是成为老师能力的体现了。例如:在幼儿园中,有的孩子要脱衣服,但是脱不下来,这就时候幼儿就会去找老师需求帮助,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去帮助幼儿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如果对幼儿说"老师正在忙着收拾东西,你还是找个小朋友来帮你吧",这个事情虽然很小,但是对于小孩打开自己的世界,需求同伴的帮助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只要细心观察,很容易就会发现这样的小事其实是有很多的,只要我们留心并且合理引导,并且加上适时的鼓励,长此以往,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出现许多自发性的合作行为。在一起玩游戏的时候就知道该如何分配角色了,玩的时候也会对其他小朋友的感受有所考虑。在幼儿协作能力锻炼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通过增加游戏难度继续锻炼,这样就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协作能力和协作意识。
三、幼儿协作情感的体验
幼儿协作能力与幼儿感知和理解别人的情感也就是移情有很大的关系。移情可以让幼儿在观察其他幼儿情绪的时候产生感情共鸣,幼儿在这种共鸣的影响下就很容易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束缚。有实验显示:幼儿在接受移情训练后,大部分都学会了从对方的立场来考虑事情,与同班的关系也有了很大的改观。除了移情带给幼儿的情感体验外,教师对于幼儿的鼓励也会让幼儿感觉到协作的快乐。对于教师而言,在活动过程中,要观察幼儿的各种行为,对于幼儿的点滴进步要通过鼓励和肯定来强化幼儿的协作情感体验,使得幼儿能够感受到协作带来的快乐,进行激发其内在动机,为幼儿形成自主协作意识提供帮助。
四、小结
协作能力是一个人立足社会、适应社会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从小开始养成幼儿的协作意识,培养协作能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也是当前教育提出了一项重要指导方针。培养幼儿协作能力的方法在不断探索中也渐渐增多,本文中协作意识培养、能力提升以及情感体验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浅要的探讨,主张要以幼儿园课程教育为主要培养手段,与家庭教育合作来进行幼儿协作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卫红.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2(3).
[2].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陈莉.幼儿人际智能的发展特征及培养[J].早期教育.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