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场域的教学设计探究——以“商务英语”教学为例

来源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j364199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在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不符,从教学角度分析,是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工作内容脱节。为解决该“痛点”,尝试从职业学校教师的视角出发,从日常教学活动入手,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探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基于工作场域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对准岗位实际要求,实现在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从而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
其他文献
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是近年来各高校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主题。本文基于OBE理念,以东莞城市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从构思设计、实施、考核等三个阶段入手,探索该课程在新时代的教学改革之路,为未来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现如今,我国各地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正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普遍面临福利待遇不足、未来发展方向模糊、专业对口率较低等现象。在此情况下,学校需要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并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全面创新和改进,同时要将岗位核心能力培养定位为当代各地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的关键任务。
在绿色“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本文以隐含碳强度指标为核心,构建需求的跨境经济和碳排放影响综合分析框架,评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对中国的经济和环境影响. 结果显示,沿线国家需求对中国增加值、碳排放及总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能力正日渐增强. 然而,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沿线国家需求结构中高隐含碳强度产业占比较高,导致其整体上具有更高的隐含碳强度,意味着当前中国需要更多的碳排放来获取分工收益;要实现绿色“一
以某公路工程项目实例为依托,重点对该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展开分析论述,研究结果表明,在处理公路软土地基时,为达到预期效果,可将多种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掌握相关的技术要点,进一步保证工程质量,使处理后的软土地基能够满足路基施工需要。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我国教育事业的教学方式也随之改进。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有效落实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将线上教学资源有机融入线下课堂教学可以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利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商务英语的教学效率与效果,拓宽传统商务英语课堂教学的学习与教学途径。鉴于此,分析与讨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
<正>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生产力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与国外相关产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再加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动,致使英语在我国商业项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各大公司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需要有高素质、专业技能过硬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对此,各高校也逐渐加大了对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并且在当前校企合作背景下努力投入大量的教学资
期刊
商务英语精读课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结合了商务课程和英语语言课程的综合性课程。本文以地方应用型院校商务英语专科生为研究对象,对商务英语精读课现存问题进行分析,通过优化商务英语精读课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模式,完善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提高商务英语精读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地方应用型院校商务英语专科生职业自信,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进而完善和发展地方应用型院校商务英语精读课的教学体系。
文章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视角和CNKI数据库代表性文献,揭示近十年来中国会计人才培养研究的变化规律及热点主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新技术经济范式,对有关会计人才培养研究的主题变化、趋势演进及前沿问题展开分析.研究发现:近十年来“会计教育与人才培养”这一主题研究的整体热度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新技术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会计教育与人才培养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凸显;数字型、智能型、业财融合型、管理决策型等新
关于李时珍的研究多侧重于其医学方面,而李时珍与道教之间的相关研究却少有论及。本篇论文从道教角度出发,主要是对道教影响下的李时珍进行探讨研究。李时珍身为明代本草学家、医学家,却深受道教影响,具体反映在其著作之中。通过分析梳理《本草纲目》,发现《本草纲目》引用的文献中,道教文献占据一定的数量。对这些道教文献进行溯源发现,李时珍对于道教文献引用的年代跨度大、文献种类多、理解程度深。在具体研究李时珍著作对
学生欺凌不是玩笑打闹,制止欺凌的反击行为更不是打架斗殴。只有从源头上对事件进行正确定性,才能避免其后在是否构成正当防卫的判断上产生严重偏差。欺凌行为不一定表现为身体攻击,有的欺凌并不伤及身体却带有强烈的侮辱性,法律保护受欺凌者的人格尊严必须赋予其在遭受侮辱时予以反击的权利。欺凌行为往往具有持续性、反复性,法院面对存在多次欺凌的案件应进行一体化判断,如果能够认定欺凌处于不断升级的状态,即便受欺凌者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