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瘟病粳稻新品系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qiang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华130B为稻瘟病抗性基因的供体、圣稻15为受体,通过回交转育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Pi1单基因株系4个、Pi2单基因株系3个、Pi1和Pi2双基因聚合系3个。稻瘟病田间抗性自然鉴定结果表明,单基因系抗级为3级,表现为中抗;双基因聚合系抗级为1级,表现为高抗;而对照圣稻15抗级为7级,表现为高感。说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Pi1和Pi2基因能显著提高水稻稻瘟病抗性,同时表明双基因聚合系抗性明显好于单基因系。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性鉴定
  中图分类号:S511.2+20.3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6)11-0018-04
  Abstract Using Hua 130B as donor of rice blast resistance genes and Shengdao 15 as recipient, ten lines including four lines with Pi1 gene, three lines with Pi2 gene and three double gene-pyramided lines were developed by back-cross breeding with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and these lines showed desirable agronomic traits in the field. The natural evaluation results of rice blast resistance in field showed that the disease resistance grade of single gene lines and double gene-pyramided lines were 3 and 1 respectively, showing high resistance. The resistance grade of Shengdao 15 was 7, so it was highly susceptible. This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breeding of Pi1 and Pi2 using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esistance to rice blast, and it also showed that the resistance of double gene-pyramided lines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single gene lines.
  Keywords Rice; Rice blast;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Magnaporche oryzae)引起的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的甚至颗粒无收[1]。在我国水稻产区,稻瘟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最主要的病害,给水稻生产造成巨大损失[2,3]。用化学农药防治稻瘟病,不仅会使种植成本升高,还会造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培育和种植带有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的水稻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4]。
  近年来,水稻稻瘟病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目前已鉴定出68个稻瘟病基因座上的83个主效基因,其中23个稻瘟病基因已被克隆[5]。Pi1和Pi2是两个稻瘟病抗性广谱基因,对我国不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具有广谱抗性,已被应用于水稻育种中[6-8]。刘士平等(2003)[9]对Pi1、Pi2和Pi3基因进行聚合和接种鉴定,大大提高了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柳武革等[6]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Pi1和Pi2基因进行转育和聚合,培育出5个纯合的双基因聚合系,综合抗性达到高抗水平。胡杰等[8]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1和Pi2聚合到保持系97B中,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双基因聚合系穗颈瘟的抗性为1级,表现为高抗。陈红旗等[7]将Pi1、Pi2和Pi3聚合到保持系金23B中,育成的改良系大大提高了对稻瘟病的抗性。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稻瘟病抗性基因被挖掘、定位和克隆,加上成熟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为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拓宽稻瘟病抗性基因资源,提高黄淮区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是黄淮区水稻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利用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1和Pi2的华130B为供体亲本,以黄淮区主栽品种圣稻15为受体亲本,通过回交转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以期培育出综合性状优良、抗稻瘟病的粳稻新品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1和Pi2的供体亲本华130B,由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何予卿教授提供,受体圣稻15由本实验室保存。
  1.2 杂交和选择程序
  以圣稻15作母本、华130B作父本杂交获得F1代杂交种,然后以圣稻15作轮回亲本连续回交3次,再自交3次获得 BC3F4株系。在回交过程中从BC1F1开始用分子标记检测抗稻瘟病基因Pi1和Pi2,选择带有目的基因且农艺性状偏向圣稻15的单株作母本。在 BC3F4中选择农艺性状优良的株系进行Pi1和Pi2目的基因的检测,选出纯合稳定的株系。
  1.3 Pi1、Pi2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
  Pi1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是利用紧密连锁的SSR标记RM144(RM144 F:5′-TGCCCTGGCGCAAATTTGATCC-3′;RM144R:5′-GCTAGAGGAGATCAGATGGTAGTGCATG-3′)和RM224(RM224F:5′-ATCGATCGATCTTCACGAGG-3′,RM224R:5′-TGCTATAAAAGGCATTCGGG-3′)。Pi2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是利用紧密连锁的SSR标记PI31(PI31 F: 5′-ATCCAAACCCGTTGTTGCAC-3′,PI31 R: 5′-CGGCAATTGCCACGATGATA-3′)。   20 μL PCR反应体系包括模板DNA 1 μL, 10 mmol/L dNTPs 0.15 μL,Taq酶1.5 U, 10×PCR buffer (with MgCl2) 2 μL,2 μmol/L引物1.5 μL,其余用ddH2O补齐。反应程序为:94℃ 5 min;94℃ 1 min,55℃ 1 min,72℃ 1 min,共35个循环;72℃延伸5 min[10]。反应产物在6%聚丙烯酰胺上电泳,经硝酸银甲醛溶液银染[11]后观察结果。
  1.4 稻瘟病抗性鉴定
  2015年在山东省济宁市喻屯镇陈庄农场稻瘟病重发区进行稻瘟病自然诱发试验,对BC3F4代10个稳定株系进行鉴定,阳性对照为供体亲本华130B,阴性对照为受体亲本圣稻15,每份材料种植50株。不用任何农药,田间从抽穗到成熟,一直有3~5 cm的水层,保持田间湿润,易于稻瘟病的发生,于水稻成熟期进行田间稻瘟病发病情况调查。稻瘟病抗性评价标准参照杨仕华等[12]的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Pi1和Pi2基因纯合株系的获得
  首先,利用与Pi1和Pi2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RM144和PI31对抗性基因供体亲本华130B和受体亲本圣稻15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RM144和PI31在供体和受体亲本中有多态性。然后利用RM144和PI31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先利用RM144和PI31对F1植株进行扩增,选择带型为杂合带的真杂种与圣稻15回交得到BC1F1。对BC1F1单株继续进行分子标记鉴定,选择带有Pi1和Pi2基因的单株,用圣稻15作父本,继续回交,得到BC2F1。在BC2F1继续选择阳性株进行回交,得到BC3F1。然后自交,对其BC3F2至BC3F4代,利用SSR标记对分离群体进行扩增(图1、2,以BC3F2为例),选择带有Pi1和Pi2基因的单株,每代分单株收获后按株系种植,成熟后选择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在BC3F4代获得Pi1和Pi2基因纯合的株系,其中获得带有Pi1基因的纯合稳定株系8个、带有Pi2基因的纯合稳定株系9个、带有Pi1和Pi2双基因的纯合稳定株系5个。根据农艺性状表现,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Pi1单基因株系4个、Pi2单基因株系3个、Pi1和Pi2双基因聚合系3个,进行稻瘟病田间抗性鉴定。
  2.2 Pi1和Pi2单基因纯合系及双基因聚合系稻瘟病抗性鉴定
  2015年在济宁市喻屯镇陈庄农场稻瘟病重发区对10个带有单基因和双基因的稳定纯合株系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0个株系的抗病等级为1~3,表现为抗,其抗性与供体亲本华130B在同一个水平上,而圣稻15表现为感,抗病等级为7(表1)。从表1可以看出,含不同抗性基因的材料对稻瘟病菌表现出不同的抗性,单基因系对稻瘟病菌的抗病等级为3级,双基因系对稻瘟病的抗病等级为1级,两基因累加系的抗性明显强于单基因系。根据本研究,Pi1和Pi2转育材料对山东稻瘟病菌群的抗性有明显的提高,说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带有Pi1和Pi2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水稻材料可以有效提高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
  3 讨论
  山东省生产上应用的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不强,特别是一些近几年生产上审定的品种,田间也表现高感稻瘟病,限制了其推广应用。2015年参加山东省区试的水稻品种经稻瘟病菌接种鉴定,仅有一个品种抗病级别达到3级,其余都在5~9级。本研究以带有Pi1和 Pi2的华130B为供体亲本,通过回交转育培育的带有Pi1 和 Pi2的单基因系和双基因系,抗性级别达到3级或3级以上,与对照品种圣稻15相比,稻瘟病抗性得到了明显改良。下一步我们将利用这些材料进行进一步的转育,培育农艺性状优良的高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系。
  参 考 文 献:
  [1] Dean R A,Talbot N J, Ebbole D J, et al. Th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rice blast fungus Magnaporthe grisea[J]. Nature, 2005, 434:980-986.
  [2] 孙国昌,杜新法,陶荣祥,等.水稻稻瘟病防治研究进展和21世纪初研究设想[J]. 植物保护学报,2000,26(1):33-35.
  [3]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2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J].农药市场信息,2012(5):49.
  [4] Zhang Y X, Yang J Y, Shan Z L, et al. Substitution mapping of QTLs for blast resistance with SSSLs in rice (Oryza sativa L.) [J].Euphytica, 2012, 184(1):141-150.
  [5] 国家水稻数据中心. http:/ /www.ricedata.cn/gene/gene_pi.htm.
  [6] 柳武革,王丰,金素娟,等.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Pi-1和Pi-2基因改良两系不育系的稻瘟病抗性[J]. 作物学报,2008,34(7): 1128-1136.
  [7] 陈红旗,陈宗祥,倪深,等.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聚合3个稻瘟病基因改良金23B的稻瘟病抗性[J]. 中国水稻科学,2008, 22(1):23-27.
  [8] 胡杰,李信,吴昌军,等.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杂交水稻的褐飞虱和稻瘟病抗性[J].分子植物育种,2010,6(8):1180-1187.
  [9] 刘士平,李信,汪朝阳,等.基因聚合对水稻稻瘟病的抗性影响[J]. 分子植物育种,2003,1(1):22-26.
  [10]Panaud O, Chen X, McCouch S R. Development of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imple sequence length polymorphism (SSLP) in rice (Oryza sativa L.) [J]. Mol. Gen. Genet., 1996, 252: 597-607.
  [11]Li W T, Zeng R Z, Zhang Z M, et al. Mapping of S-b locus for F1 pollen sterility in cultivated rice using PCR based markers[J]. Acta Bot. Sinica, 2002, 44: 463-467.
  [12]杨仕华,廖琴. 中国水稻品种试验与审定[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2-35.
其他文献
摘要:为明确紫花苜蓿不同种植布局对苹果园主要害虫的影响,在山东省沂水县苹果园设置紫花苜蓿逐行、隔一行和隔两行种植布局方式,以自然生草区为对照,于2017年4-10月系统调查了树上害虫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园内害虫绣线菊蚜数量最多,其次是卷叶蛾、食叶害虫和金纹细蛾;紫花苜蓿逐行种植区绣线菊蚜和卷叶蛾的数量最少,隔一行种植区食叶害虫数量最少,金纹细蛾在逐行种植区数量略多于其它生草区。苹果园种植紫花苜蓿
期刊
摘要:依据山东省小微企业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元 Logistic 模型对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小微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依赖内部融资;银行贷款是小微企业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当小微企业成立时间越长、资产规模越大、信用状况越好、拥有有效抵押物以及市层面中小银行数量越多时,越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模型
期刊
摘要:生豬动物福利的改善不仅对于实现健康养殖、保障猪肉质量和缓解国际贸易壁垒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国际趋势。在我国首部生猪动物福利标准出台不久的背景下,本研究利用来自于山东省15地市的533份调查问卷,从概念、理念、内容重要性和作用等方面分析了养猪场户对于动物福利的认知情况,从生理福利、环境福利、卫生福利、行为福利和心理福利方面分析了养猪场户的动物福利行为,从增加资金投入和参与认证方面分
期刊
摘要:运用地统计学和Arc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威海市文登区农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分布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效B、Fe、Mn、Cu 和 Zn 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总体偏低。土壤微量元素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分配不均衡,有效Fe、Mn、Zn、Cu均属中等变异程度(10%~100%) ,而有效B属低等变异程度(<10%)。结构分析表明,文登区
期刊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石漠化地区的治理效果,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以云南沾益石漠化地区为研究对象,对水保林、坡耕地+巨菌草、坡改梯耕地、经果林等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石漠化径流小区涵养水源和保护与改良土壤等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石漠化地区实施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后的土壤涵养水源能力不同,其中,经果林、梯地、水保林的土壤涵养水源能力较好。(2)水保林、经
期刊
摘要: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农村土地整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本研究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对山西省宁武县余庄乡39个村的居民点进行整理潜力研究,综合比较人均和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选择了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用于测算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并将其划分为 3级,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推進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建议。本研究对于改变山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低效的现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期刊
摘要:引进8个韩国水稻品种,于山东省水稻研究所试验场对其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抗性表现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8个品种的突出优点是早熟、品质较优(五台外观品质较差),其中东津和花成、雅安外观品质优良,且田间抗性好,食味品质较优,但所有品种产量表现普遍偏低。因而8个品种可作为较好的优质抗病亲本材料,用于改良当地水稻品种。  关键词:水稻品种;韩国;性状;鉴定;利用  中图分类号:S511.023 文献
期刊
摘要: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CRISPR-associated (Cas) 9 系统由于其突变效率高、制作简单、成本低,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植物基因组的精确修饰,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基因组定点改造分子工具。本研究构建了玉米淀粉合成酶调控因子基因ZmRSR1的CRISPR/Cas9载体
期刊
摘要:野生玫瑰中多糖多酚含量较高,DNA提取较为困难,本试验在植物基因组DNA CTAB提取法的基础上,通过延长水浴时间、调整氯仿-异戊醇(24∶1)抽提次数为2~3次等一系列方法提高野生玫瑰基因组DNA的提取纯度。以2×Es Taq MasterMix(含染料)10 μL,40 ng/μL DNA模板1 μL,10 pmol/μL引物 1 μL, ddH2O 8 μL为CDDP-PCR反应体系,
期刊
摘要:  通过对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和雎宁县共7个行政村的200户农民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当地农户户主基本特征、家庭资源特征、环境认知特征、政策因素特征的实际数据,建立农户化肥施用强度决策模型,通过对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农户化肥施用强度主要受到受教育程度、家庭经营规模、劳动力规模、兼业程度、农户间交流频率、环保意识强度、是否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化肥价格、最低粮食收购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且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