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经收购《金融时报》探析网络时代媒体的发展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124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7月日经集团花费13亿美元巨资收购了金融时报集团。收购额之巨大、非英语圈媒体收购知名传统英语圈媒体、传统媒体收购传统媒体等引起了世界广泛的关注。本文从全球化媒体重组、媒体的数字化变革、开拓亚洲国家潜力读者市场等视角探讨了网络时代媒体的发展趋势。
  热词:媒体重组 日经 《金融时报》 数字化
  2015年7月23日非英语圈媒体日经集团花费13亿美元巨资突然收购英国培生公司旗下包括知名财经媒体《金融时报(FT)》在内的金融时报集团。本次收购为至今日本媒体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也是近20年来世界媒体收购额中令人瞩目的一次重大收购,诞生了覆盖亚洲和欧美的新的传媒集团。收购额之巨大、非英语圈媒体收购知名传统英语圈媒体、传统媒体收购传统媒体等引起了世界广泛的关注。
  1.全球化媒体重组
  网络的迅速普及导致纸媒的销售收入与广告收入急剧减少,依赖广告生存的纸媒收益率下降,重组成为以纸媒为主营业务的媒体生存发展的重要选择。
  2000年以后欧美出现了多起大型媒体重组事件。如表1所示,2007年美国新闻集团花费50亿美元收购了发行《华尔街日报》的美国道琼斯,2013年美国电子商务企业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弗里·贝索斯支付2.5亿美元现金以个人名义收购了知名政治报纸《华盛顿邮报》。此外,专业数字媒体兴起,凭借低成本制作的内容资讯向读者免费公开,以网络广告收入为收益来源的经营模式而获得迅猛发展。如2005年成立的新闻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与既有媒体进行合作,收集传送各种资讯,广泛获取网络时代读者,几年后其月平均访问人数就达到约2500万人。此后美国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美国在线看重了“赫芬顿邮报”独特的发展潜力,2011年以3.15亿美元将其收购,力求有效发挥互联网、平板电脑、移动设备以及视频平台之间的协同效应,构建数字时代下的内容提供集团。由此互联网公司收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数字媒体为业界所热议。
  在媒体收购事件中大多是新媒体收购传统媒体或新产业收购传统媒体,如亚马逊收购《华盛顿邮报》等。而此次日经收购《金融时报》则为非英语圈媒体收购知名传统英语圈媒体、传统媒体收购传统媒体,即拥140年历史的日经收购了具有127年历史的《金融时报》,对于日经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挑战。日经本土化和封闭程度较高,日经拥有的300万读者中43万是电子版订阅读者,其数字化进程缓慢。而《金融时报》不仅拥有电子版付费墙,在海外渠道、社交媒体等领域不断开拓创新。日经收购《金融时报》是跨越欧美与亚洲不同区域间战略性的媒体重组,也是开拓新领域的积极尝试。对于本次收购的目的,日经集团社长冈田直敏指出,发挥媒体覆盖区域互补,充分利用《金融时报》的品牌影响力以及数字化和多渠道转型经验,尽早推进国际化战略。
  当今媒体的重组不再是过去单纯的划分业界势力范围的媒体合纵连横时代,而是通过新的媒体的诞生,重新对媒体进行定义,引起信息流通革命性的变化,将继而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2.媒体的数字化变革
  当今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等数字媒体获取资讯的读者日益增多,单纯依赖纸媒发行的媒体将难以发展,数字化变革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媒体企业的生存命运,是世界主要报媒所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2013年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弗里·贝索斯收购了《华盛顿邮报》,之后聘用了“政客”出身且具有跨媒体传播平台任职经历的新发行人瑞安,借助亚马逊平台,打通了多种报纸“报网联动”的通路,迅速推动了《华盛顿邮报》的数字化变革。《华盛顿邮报》由此增强了在线信息的提供能力,开拓了国内国际广泛的读者群,加强了其数字化与国际化经营战略。
  英国《金融时报》凭借着扎实的经济商业信息以及深入的经济分析评论拥有大量的忠实的精英阶层读者。《金融时报》的媒体数字化尝试成为世界公认的成功范例,其拥有纸质版付费读者约22万人,电子版付费订阅读者约50.4万人,电子版付费订阅读者的数量超过纸质版读者,占约70%比例,呈绝对优势。拥有高质量的读者群体是《金融时报》数字化变革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时报》的读者群为世界顶级精英人士阶层,遍及美国、欧洲各国、中国、日本以至于中东、非洲等国家。与纸质报纸相比,电子版报纸在信息传送时间、传播成本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而且《金融时报》的读者群体的IT素养高,网络操作技术较高,收入高能够轻松负担《金融时报》高额的电子版订阅费用等,都是日经等其他财经读者群体所不及的。此外,《金融时报》积极进行数字化战略探索,如2007年在英国率先建立计量式付费墙,对数字内容收费;2011年推出HTML5技术移动应用,摆脱对苹果终端的单一依赖;2013年实行“数字优先”战略,纸媒全面放弃碎片化信息,数字媒体的截稿期向网络峰值阅读期靠拢;2014年实施“数字第一(Digital First)”战略,将全球五个不同版本缩减至一个,加强网络内容的实时更新,颠覆了报纸的传统生产模式。
  在日本,由于人口数量的减少、网络免费新闻的普及等原因,报纸的发行份数呈下降趋势。据日本ABC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国内报社2014年下半年晨报的总发行份数为4005万份,与2000年同期相比减少了约15%。在日本财经界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日经的发行份数也呈现减少趋势。日经尽管于2013年创办了日经电子版报纸,向亚洲各国发送英文版的日经电子版,但其数字化效果甚微。日经通过此次收购,可以快速利用《金融时报》的品牌效应提高国际认知度,并可以借助《金融时报》数字化转型经验顺利推进其数字化以及全球化战略。
  3.开拓亚洲国家潜力读者市场
  从培生集团卖掉世界知名财经杂志《金融时报》可以推断,培生集团认为《金融时报》缺乏可成长性,商业发展潜力小。对于新闻媒体来说,获取更多的有价值读者尤为重要。尽管《金融时报》报道覆盖面广,报道视角新鲜,事件分析深入,但其无法增加更多的读者数量,也很难取得更大的发展。开拓亚洲国家潜力读者市场对于国际化新闻媒体的发展尤为重要。众所周知,近年来东盟企业、印度企业的发展,中国对东盟的投资急速增长,使得相邻国家更可能成为竞争对手、合作伙伴,更可能获得投资机会。中国、东盟国家、印度等南亞国家的政治家、企业家等,与欧美的财经信息相比,更想获知亚洲的财经资讯。但是《金融时报》《日经》《华尔街日报》《经济人》等知名财经媒体都没有提供针对于亚洲政治家、企业家的有参考价值的亚洲财经信息。以亚洲为发展根基的日经在新闻报道上尽管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也不过是针对日本读者的报道,并没有真正地针对亚洲读者的资讯分析。发达国家媒体的亚洲报道几乎都是站在发达国家的视角上,仅仅停留在对于发达国家企业的亚洲投资是进行必要的现地市场分析、企业信息、宏观动向与政治新闻报道上。如《金融时报》对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欧洲中央银行(ECB)的动向等欧美财经信息有着独特的解读与深入的分析,而对于亚洲等国家的相关信息,由于不能深入理解当地状况等众多因素影响,其报道仅停留于表面,缺乏独特的分析与可参考价值,无法满足亚洲企业家等当地人的信息需求。
  日经收购《金融时报》,成为全球性财经媒体。其全球化发展不能仅立足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读者,更应当立足于亚洲快速成长市场,提供有价值的财经资讯,开拓亚洲国家潜力读者市场。
其他文献
  通过运用纳米复合绝热板的钢包32#与对比钢包33#进行三次钢包包龄对比试验。由试验钢包与对比钢包在盛钢水时的包壳表面温度差、平均温降速度和钢水浇注结束时钢包表面温
<正>当前,国家不断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但中国智库在构建中国话语权方面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本文通过外媒对于智库报告这一特殊品类图书的报道,展现智库报告所承载的讲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同时测定方解石中铁、锰、镁、锌、铝、钴、锶、钡、钛、铜、铬、钍、铅杂质元素(Fe、Al、Mg、Mn、Ba、Co、Cr、Cu、Ti、Zn、Sr、Th、Pb)含量。克
<正>我于2005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北京大学出版社,入职海外合作部,从事版权贸易工作,具体负责北大出版社与欧美国家出版社版权贸易项目的洽谈与签约。北大出版社一直把发
本文论述了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如何融造”思想力”、”创新力”、”形象力”和”创效力”四力合一的”闽铝”品牌立体文化.成为福建省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的独到之处
十八大以来,铁腕反腐成为新常态,反腐败题材图书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不过,反腐败图书题材重大、话题敏感,这类图书出版工作如果做得不好反倒有可能适得其反。  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抓反腐败题材图书出版工作,归根结底要把握好出版导向这个根本问题,具体来说则是要有效防范反腐败题材图书出版中的“三过”乱象——导向“过懒”、内容“过滥”、编排“过度”。  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严防导向“过懒”。反腐败题材图书必须要
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逐渐超越技术水平或经济实力层面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特色企业文化的竞争,后者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意义越来越重要,正日
通过对生阳极配料系统测温元件的国产化替代改造,从而使该系统出现的温度无法正常显示和调解的故障得到有效的解决,控制系统更趋于完善化。
文章认为,创建学习型企业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员工素质,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创建学习型企业要用管理学的先进理论为先导,通过”学习加激励”建立起学习的保障、奖励
计算机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对会计及会计档案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必要对会计挡案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三方面进行重新思考、定位和创新。在实践中,以系统论的观点,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