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对策:我国高校专利成果转化模式重塑研究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u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升高校专利成果的转化率,助推专利成果价值的实现,是我国高校升其服务社会功能的体现.目前我国高校存在专利成果缺乏市场导向、专利成果转化方式单一、利益分配不均抑制专利成果转化热情、专利成果转化的专业性不足等问题,有必要参考欧美国家的法律规范完备、转化部门权责统一、注重发挥产学研优势等做法,在把握专利成果的市场导向性、加强各方主体协同运作、优化利益分配机制、提升专利成果转化的专业性、完善价值评估体系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重塑专利成果转化模式,破除我国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瓶颈.
其他文献
基于2010—2019年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合肥都市圈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通过超效率DEA模型测度巢湖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运用面板回归、门槛回归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合肥都市圈城镇化质量对巢湖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合肥都市圈城镇化质量总体水平较低,且区域差异性显著;2.合肥都市圈产业结构和农业种植不利于巢湖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科技进步对巢湖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作用不显著;3.合肥都市圈城镇化质量和巢湖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之间存在门槛效应,提高
通感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因此可从生理学、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三个方面对通感进行跨学科解读.从生理学角度看,大脑独特的结构和信息处理机制是通感产生的生理基础;从心理学角度看,客观世界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心理反应的相似性是通感产生的心理基础;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通感和隐喻有相同的认知机制,两者都涉及映射过程,映射都呈单向性,且单向映射的成因大致相同.在语言翻译的过程中,不仅应注意通感在不同语言中的共同性,更应注意通感在不同语言中因地域文化、认知方式不同而导致的差异性.
民行交叉案件一并审理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61条的原则性规定,但一并审理的内涵界定以及如何一并审理仍然是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的难点.作为调整民事法律关系基本性法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行后,民行交叉案件在行政诉讼中如何一并审理成为理论和实务需要面对的问题.未来一并审理民行交叉案件应注重以下三个面向:一是面向诉源治理,为减少诉累和实质性化解纷争坚持能审尽审;二是面向精准适用法律,从诉求和保护法益上运用规范主义框定基础诉讼;三是面向纠纷实质性化解,结合审慎审查方法运用功能主义定纷止争.上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