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修订建议

来源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gver5r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创新举措。十余年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随着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实践的深入,现有培养方案的某些规定和要求已显得不合时宜,修订和完善势在必行。文章在相关分析基础上,制定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并结合汉语汉字的特点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对现有的汉硕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学制和学位论文写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修订意见,并阐释了相关的修订理据。
其他文献
在新时代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递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高校教师,在教学与实践中应引导留学生热爱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文学批评》2021年1期,14000字何谓“自反批评”所谓“自反”,实实在在是一个很古雅的中国话语,有着清晰的来路和可靠的出处。在中国古代典籍中,“自反”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意思,即“己自内省”,更准确地说,即“自我反省”和“自我反思”之义。这样,以“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为内涵的“自反批评”,就是一个有所依本的合成概念;它不仅堪称规范,而且语义明确。
新时代赋予高校劳动教育新的内涵:价值观培养和劳动技术技能培育的有机统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生态系统”存在不够完善、主体系统化思考有待加强、客体认知异化、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应用型高校应构建劳动教育“四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五育并举”教育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健全评价机制,建全保障机制。
借鉴共生理论,探索校企合作“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共生界面”存在的问题,构建应用型高校校企深度融合的共生系统,即“整合共生主体、盘活共生资源、优化共生环境、完善共生机制”,以此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近日,浙江衢州巨新氟化工有限公司270 kt/a环保型氟产品项目(一期35 kt/a AHF装置)阶段性竣工环境保护验收。270 kt/a环保型氟产品建设项目为:新增100 kt/aR32、新增65 kt/a R125,AHF装置新建120 kt/a。一期30 kt/a R32装置及配套建设制冷剂罐区、二期30 kt/a R32装置、一期新增15 kt/a R125已完成自验收。
党外知识分子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才支撑、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统一战线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源头,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初心、实现使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确立了新目标新任务,党外知识分子本身呈现出不少新特点新变化,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也面临许多新形势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明确指出要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发挥他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新时代把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对象“精准起来”、人员“组织起来”、
图书馆蕴藏人类文明之精华。中国历史上,很多博学、智慧的人都曾做过图书管理员。老聃是周朝官方文献管理员,《道德经》虽只五千言,但如果没有图书馆藏书般的广博学识是写不出来的;还有管史籍的司马迁、班固都成了大史学家。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是觉醒的知识青年发起的一场表达政治诉求的革命运动,而知识青年的意识觉醒得益于对新文化的探讨与发扬。新文化运动正是依托《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开展起来的。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地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北京的早期革命活动地,在中共建党
通过剖析当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可采用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实践教学标准和教材、共同参与教学、共同组织考核评价等措施,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并提出构建实践教学需要的保障措施,以保证现代学徒制下的实践教学能切实发挥高职教育的优势,培养符合行业需要的实践性人才。
湄公河惨案、李心草落水案……说起这些震惊世人的案件,每一起大案的成功办理,都离不开司法机关的共同努力,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些案件的妥当办理幕后,还有一些咨询专家的身影——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粤兴就是其中之一。  经手过许多重大案件的曾粤兴实务经验非常丰富,也有自己鲜明的个人主张和特色。他自称“有匪气”,在学生眼里气场强大,不怒自威,还戏称自己能震慑住“牛鬼蛇神”。但在與《方圆》记者聊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作为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其学术思想和学术生涯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的著述自晚近以来广泛受到学界的重视,“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一文就发表于这一时期,即19世纪90年代初期到1897年。“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一文为韦伯于1895年就任德国弗莱堡大学国民经济学教授时发表的就职演讲。文章通过对德国易北河东岸的农业发展和容克地主阶级经济的研究,明确表达其对德国传统庸俗政治经济学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