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阶段性教学方法进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诗歌教学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19910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诗歌作为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苦于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结果流于形式,并没有培养起学生“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介于此,笔者尝试阶段性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希冀能为诗歌教学贡献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 “阶段性教学法” 新教材 诗歌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024-02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诗歌作为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对培养中职学生“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在文学领域,自古以来,诗歌一直像文学皇冠上的宝石,闪着熠熠夺目的光辉;诗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诗性聪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结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作者经过实际教学发现,运用阶段性教学法来教授诗歌,会取得良好效果
  1 重视课前导入、培养审美态度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面对美伦美奂的中国诗歌,学生却没有欣赏热情,迟迟进入不了审美状态,从而导致了诗歌教学的失败。原因何在呢?诗歌没有真正进入学生的审美视野。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调整好心态,清楚的意识到学生在真正进入审美状态前,会有一个由日常态度向审美态度转化的心理准备阶段,教师在教学导入中应尽可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审美对象——诗歌,在教学导入中尽可能的激发学生情感上的期望与向往,引发他们深入探寻诗歌美的动机。因此重视诗歌教学的导入艺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
  1.1 音乐导入
  散发着古典韵味的古筝曲、古琴曲最能把我们带回到那遥远的年代——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例如讲《送元二使安西》时,一曲《阳关三叠》婉转悠扬荡气回肠,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古诗情境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激情导入
  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郭沫若说“诗是强烈情感之录音”,这都说明情感是诗的生命。教师亦应用激情唤起学生的共鸣。动情的朗诵、生动的语言渲染……造成浓厚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1.3 典故导入
  由于名人多奇事、名作多逸闻,用一些和作家作品相关的典故导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4 利用多媒体
  播放与诗歌有关的影视片断。例如讲徐志摩的诗,可以先播放《人间四月天》片断了解作家生平。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是使学生进入审美过程的必要前提,能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诗歌的魅力。
  2 讲授时运用比较教学法
  2.1 “比较教学法”的总体构想
  著名文艺理论家克罗齐认为:“比较”是任何学科都可以应用的方法。“比较”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是从“分析与综合”到“抽象与概括”的桥梁。通过比较,认识异中之同,就是认识矛盾的普遍性、事物的共性,即规律性;通过比较,能辨别同种之异,就是认识矛盾的特殊性、事物的个性,即变化和发展。在教学活动中,“知同”才能把握教材的基本规律,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辨异”才能见微知著,触类旁通。“比较教学法”就是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比较,辨别异同或高下,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读物的特征。
  比较的方法有很多,针对“求同辨异”,可以同类比,也可以异类比;可以纵向比也可以横向比;可以宏观比也可以微观比;可以课内比也可以课外比。“比”的时候,首先要确定比较点,要善于从不同的读物中发现在内容或形式方面存在的各种联系,并从中抓到主要联系,这样才能选准比较对象,明确比较点。语文的单元教学为“比较教学”提供了必要条件和坚实基础,作为教者的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这一方法,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2.2 “比较教学法”的教学思路
  以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诗歌选读为例。本单元诗歌分别为中国现代诗三首——《沁园春?长沙》、《炉中煤——眷恋祖国的情绪》、《再别康桥》;中国当代诗三首——《致橡树》、《错误》、《远和近》;外国诗歌四首——《致大海》、《我愿意是激流》、《啊,船长,我的船长》、《孤独的收割人》。在具体教学中,多数老师会采取“读诗韵——感诗意——品诗境——仿语言”的教授形式,这对理解一篇诗歌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从教学效果来看,在记忆方面,学生容易记得“支零破碎”,不成系统;从连贯性来看,由于切断了诗歌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而变成单独的“国别文学”。其实,诗歌是人类抒发内心丰富情感的工具,存在很多共同点。因此,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用“比较教学法”,就会把整个诗歌单元当成一个系统的、体系化的版块,从写作背景、写作主体、写作方式等方面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3 “比较教学法”在诗歌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前面已经谈到,“比较”的关键是要找到比较的“点”,而这个“点”其实就是一篇诗歌与另一篇诗歌之间关键的联系。笔者从诗歌的主题入手对诗歌进行“比较教学”,从而落实对“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培养”。
  “主题的丰盈是文学发展的内在张力。只要有人类存在的一天,我们都逃不脱喜怒哀乐,逃不脱爱情、亲情、友情的包围,因此作为抒发作者强烈内心情感的文字表现形式——诗歌,肯定摆脱不了对这些人类共同情感的抒发。例如以舒婷的《致橡树》和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为例,两首诗歌都是歌颂爱情的,如果用“比较教学法”,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教学,仔细阅读、品味,就能更好地体味出两位不同时代、不同性别的诗人对爱情的不同诠释。
  一是作者及创作背景的不同。《致橡树》写于1977年3月,写这首诗时,十年浩劫刚刚结束。爱情,这一美好的感情,在十年的动乱中更是遭到了贬低甚至扼杀。然而在《致橡树》里,诗人却大胆地描写了对爱情的渴望,尤其是倡导了一种新型的男女平等独立的爱情观,这无疑是体现了女性意识在新时期的觉醒与张扬。《我愿意是激流》是裴多菲在1847年写的,时间上比《致橡树》早了100多年,是作者献给未婚妻尤利娅的一首情诗,在诗中,他向自己的爱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热烈而真诚的爱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为爱献身的渴望。   二是诗歌形象不同。《致橡树》一诗以“木棉”自白的形式表现现代女性的爱情宣言。诗人选用“橡树”、“木棉”做意向,“橡树”象征男性,高大、雄壮;“木棉”象征女性,挺拔、美丽。在诗人心目中,爱情不是“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缺乏独立,而是“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总之,“橡树”、“木棉”既是平等独立的,又是紧密结合、息息相通的。《我愿意是激流》则采用复沓的形式直抒情怀,全诗共5节,每节的首句都以“我愿意……”开头。在诗中,诗人先后把自己(男性)比喻为“激流”、“荒林”、“废墟”、“云朵”、“破旗”,把爱人(女性)比作“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构成五组生动的意象。总之,属于诗人(男性)自喻的意象,阔大、粗犷、壮美、富有阳刚之气,给人以力量、勇气;比喻爱人(女性)的意象,则娇小、细腻、柔媚,给人以柔弱之感。
  三是爱情观的不同。在《致橡树》中表现的是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的否定和坚决反叛,体现了当代女性全新的爱情观,即相爱的双方既要心灵相通、同甘共苦,更要人格的平等、独立。只有独立才有尊严,只有平等才有交流,只有并进才有共勉,表现了当代女性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而《我愿意是激流》虽说在爱情的奉献上达到了巅峰,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但毋庸置疑的,也昭示了一种男权思想,“我”要“我的爱人”绝对地拢在“我”的领地中,在“我”的保护之下去享受所谓的“安全”、“自由”,它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男权主义,诗人俨然把爱人看作了自己的附属品、私有品,希望爱人永远归属自己。
  可见,通过比较,一起授课,不言而喻,学生会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培养起他们鉴赏诗歌的能力,形成美好的人生情感。
  寓教于美是一种心灵的享受。诗歌教学中审美力的培养是要通过诗的艺术魅力唤起学生的情感与共鸣,是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自愿接受美的熏陶,实现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满足。
  以上笔者以具体诗歌作为载体,对阶段性教学法的运用作了具体的阐释,希冀能为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新教材的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曹顺庆主编:《比较文学学》,四川大学出版社.
  [2]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3] 杨周翰:《欧洲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有一个老掉牙的问题,如果有了1000万,你会怎么办?先别着急回答,这可是个很严肃的问题。当然,怎样才能拥有这1000万,是个更严肃的问题。以上两个问题直接考验着你的财商,也许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一、首先做好教学讲授的配套工作课堂演示实验是配合讲授、课堂讨论的重要环节,好的实验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集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特别重视常
夏仁虎缸中鐵屜緣防凍,門外氈棚爲坐更。小雪傳呼驚蛰撤,順時防衞重皇城。宮殿前大鋼鐵缸小雪後安設缸蓋,蓋中置鐵屜,熾炭火融冰,驚墊撤去。又坐更處安設氈棚,其設與撤之時
四号小牛皮:广西北流市新松路四区117号吕海华只听吕海华不寒而栗地吹道:亲爱的吹总、可爱的阿笨,听说你们急需要牛皮,不用担心,我这就为你们送上一张。 IV calf: New Pine
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研究力,热,电,磁,光等方面的规律。是研究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规律及物质基本结构的一门科学。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最近學習革命導師列寧的著作,我特别爱读他在1920年前後的言论,感觉得異常親切,就好像这历史巨人,正面对着我们在演講,在諄諄地教育我們。那时候苏联刚从围攻中解放出来,全
一引言在造紙织維資源方面,木材雖然是優良原料之一,但在我國蘊策有限,可供造纸方面使用者不多。况在新中國建設期間,各方用途甚绍,竹類雖可部份代替木材,而國內集中竹林甚
【摘要】 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才能乐学、会学、勤学。因此,我们在激发兴趣的同时,还应注重方法和技能的培养。只有有了好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在参与中更易获得成功,获得成就感;才能让学生直更浓厚的参与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关键词】 参与 兴趣 课堂教学 合理评价  【中图分类号】 G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