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获取子宫内膜进行组织学诊断的对照研究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tory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Pipelle子宫内膜取样器获取子宫内膜进行组织学诊断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于2012年3—12月期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对200例进行子宫内膜活检的患者,先以Pipelle子宫内膜取样器获取子宫内膜组织,随后进行常规诊刮,两种方法获取的内膜组织分别送检,同一位病理医师对标本质量进行评估并做出组织学诊断。

结果

200例患者完成观察,两种取材方法都得到子宫内膜标本并进行了组织学诊断。Pipelle取样器的取材满意度为93.0% (186/200;14例只取到了少量的子宫内膜),其病理诊断结果准确率为85.0% (170/200; 170例做出了与诊刮完全一致的病理诊断),两种取材方法在病理诊断一致性上无显著差异 (P>0.05) ;Pipelle取样过程中患者无疼痛感。诊刮、Pipelle取样器两种取材方法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和8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Pipelle取样器对子宫内膜癌诊断敏感度仅为54.5%,但11例子宫内膜癌其成功检出6例,另有3例诊断为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为复杂性增生,1例取样时人为因素而仅诊断为破碎内膜;去除人为因素的1例,Pipelle取样器作为对可疑子宫内膜癌的筛查率达90%。

结论

子宫内膜取样器可获取满意的内膜标本用于组织学诊断,其对正常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等的诊断准确率与诊刮基本一致,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病变的常规筛查工具。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去势建立绝经大鼠模型,将雷洛昔芬 (RLX) 与不同剂量的结合雌激素 (CEE) 配伍,观察两药联合应用对绝经大鼠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4只9~ 10月龄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手术去势后1周进行药物干预,给药10周后处死。对照组:给予安慰剂 (0.9%氯化钠溶液灌胃) ;RLX组:给予RLX 6 mg/ (kg·d) ; CEE组:给予CEE 0.07 mg/ (k
期刊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单核苷酸多态性阵列 (SNP-array) 技术在复发性流产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10月在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曾有自然流产≥2次、本次妊娠又发生自然流产的患者26例 (RSA组),对流产物分别应用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和SNP-array技术进行分析;同时选取20例早孕期人工流产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获得结果19例,检测
期刊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采集器用于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保守治疗随访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已确诊并行保守治疗的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19例,应用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标本43次,随后应用宫腔镜评价采集器标本采集的范围并宫腔镜下活检内膜组织。术前行阴道超声检查。分别组织学制片后,对比采集器取材和宫腔镜取材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19例患者取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