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七种能力”成为基层年轻干部的“标配”

来源 :党员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good1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部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非能力莫属!对年轻干部而言,年轻不是最大的资本,在黄金期练就过硬的能力,这才是最大的资本。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年轻干部提高“七种能力”,为年轻干部提高哪些能力、如何提高能力指明了方向,给出了路径。年轻干部特别是基层年轻干部,要十分珍惜基层干事创业的环境和土壤,既仰望星空保持清醒,又埋头苦干练好本领,脚踏实地服务人民,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守牢政治品质“第一关”,要学“向日葵”,不当“墙头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当下有些年轻干部对修炼政治能力存在认识误区,觉得政治离基层很远,离年轻干部很远,觉得讲政治是“空对空”,干工作才是“实打实”,忽略了政治标准的对照纠偏,忽略了政治红线的刚性约束。干部越是年纪轻、越是身在基层,越要守好首关,从一开始就要学做“向日葵”,不当“墙头草”。忠诚不渝是“向日葵”的花语,也是党员干部的底色,年轻干部要如葵花一般,将忠诚二字融入血液、浸入骨髓,始终一心向党、一心向民,只要对党和人民有利的事,就堅决去做;对党和人民没有利的事,就坚决不做。见风使舵是“墙头草”本性,年轻干部不能风吹两边倒,更不能干有利就“上”、无利就“让”的事情,要有政治主见和政治担当,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坚决不做明哲保身之人、两面三刀之人。
  练就调查研究“掘地功”,要沉得下去,不浮在面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党一直十分重视调查研究,这是科学决策的前置条件,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但有些年轻干部调查研究还是浮在面上,有的坐在办公室搞调研,通知发一发、材料看一看、网上搜一搜,调研结果就“横空出世”;有的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喜欢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到的是“样板点”、听的是“表演剧”。年轻干部要沉下去,多走基层一线、多找关联主体、多看原装原貌、多听原汁原味,要解剖麻雀挖原因、比较分析提对策、转化成果促运用、跟踪评估问效果,真正让调查研究成为科学决策的“敲门砖”、成为年轻干部能力提升的“炼丹炉”。
  握稳科学决策“方向盘”,要勤练“三观”,不随意“三拍”。年轻干部精力充沛、脑子灵活、干事热情高,但有少数干部思路不清决心大、方法不明胆子大、论证不搞动作大,成为“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年轻干部提升科学决策能力要做到“三观”:“上观天”,关注大局大势,紧跟时代,弄清“国之大者”在哪里;“中观事”,精研业务,研究规律,弄清思路方法在哪里;“下观地”,熟悉基层情况,掌握基层需求,弄清落脚点在哪里。既要闭门研策,又要开门问策;既要全面权衡,又要深度分析;既要算大账,又要算小账;既要解决眼前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发展,让作出的决策经得起现实考验、历史检验。
  抡起改革攻坚“开山斧”,要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做“温水里的青蛙”。当前,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前所未有,年轻干部如果没有改革攻坚的“开山斧”,就难以踏过创新发展的“火焰山”。然而有些年轻干部改革攻坚劲头不足,不注重学习,不善于创新,工作缺乏泼辣和狠劲,“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甘做“温水里的青蛙”。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浙江义乌从“一条马路七盏灯,一个喇叭响全城”的小县城发展成“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超市,得益于时任县委书记谢高华宁可不要“乌纱帽”,也要为“地摊经济”松绑,成功开启了“兴商建市”的发展模式。年轻干部要以“改革先锋”为楷模,面对发展阻点、工作难点、民生痛点,就要像“热锅上的蚂蚁”,等不得、坐不住、睡不安,哪怕舍得一身剐,也要把“硬骨头”啃下来,在敢冲敢闯、克难攻坚中彰显青春热血、责任担当。
  下好应急处突“先手棋”,要打好“主动仗”,不当“马后炮”。应急处突能力是对年轻干部在没有心理准备情况下反应和化解能力的综合检验,需要随时随地对猝不及防的风险挑战进行准确研判和稳妥应对。有的年轻干部在风险降临的时候吓破了胆,躲在家里不敢出来,错过了最佳应对时间,等到风险化解了,反而当起“事后诸葛亮”;有的仓促上阵,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吃的尽是“后悔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年轻干部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关键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既要注重平时的训练备战,又要注重战时的临场发挥,保持一失万无的“敬畏心”、练就见微知著的“千里眼”、谋好防患未然的“锦囊计”、使出闯关夺隘的“杀手锏”,如此就能身经百战,无往而不胜。
  增进为民服务“鱼水情”,要“同坐一条凳”,不能“隔着一条沟”。党群干群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鱼离开了水将无法生存。现在大多数年轻干部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书生气较重,泥土气较少,不大会说群众语言,不大会走乡间小路,总感觉与群众“隔着一条沟”,淡化了“鱼水”关系,这是十分危险的。“时代楷模”黄文秀是北师大的研究生,她放弃车水马龙的大都市,到山路崎岖的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年纪轻轻但心里装满了195名贫困户的脱贫梦想,最终把青春定格在山乡记忆,把生命奉献给脱贫事业。年轻干部要把“群众情怀”视为最大的情怀,多到群众中去,把群众当亲人,多与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说家常话、说宽慰话、说知心话;把群众事当天大的事,多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把群众企盼当作自己的最大追求,帮助群众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服务人民群众、增进鱼水情谊中实现价值追求。
  苦练狠抓落实“铁脚板”,要做“实干家”,不当“空谈客”。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好的思路、好的政策确定以后,关键在于抓落实。一个干部擅长于讲,这不是坏事,但如果只会讲而不抓落实,那就是坏事了。有的只当“谈将”、不当“干将”,有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敷衍应付,有的前热后冷、虎头蛇尾等等。能否抓落实,是衡量一个干部作风、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六次点赞右玉精神,就是赞扬山西右玉县面对“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70多年来换班子不换方向、抓落实不抓虚浮,硬是把贫瘠荒芜的“不毛之地”建设成绿树成荫的“塞上江南”。年轻干部要发扬右玉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争当“实干家”,磨炼“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铁脚板”,鼓足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一件一件落实、一年一年见效,年轻干部亦从中一点一点受益、一步一步成长。
  (作者系武汉市江夏区委书记)
其他文献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明确提出“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人以“领导满意”代替“群众满意”,自以为讨了领导的欢心,却冷了群众的期待。有干部甚至不讳言:让领导满意有用,而让群众满意没用。對此,您怎么看?  “微话题”栏目参与方式:扫码关注党员生活微
国企年轻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原则,是国有企业对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年轻干部坚定党的信念的重要途径。  9月8日至24日,省属高校和企业年轻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在湖北红安干部学院举行。通过此次学习和切身体会,学员总结出了从四个维度锤炼“朴、诚、勇、毅”精神的党性修养方法和途径。  维度之一:学习党史国史,继承革命传统  “朴”即朴实,革命老区的朴实精神最值得继承和发扬。  对党史
一个相识已久的人,你是否还能记得你们初见的情景?好比地上一缕沁人心脾的星光,你是否能抬头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那发光的星辰所在的位置?  关于戴潍娜,最早的记忆似乎要追溯到十多年前一个阳光灿烂或不灿烂的日子。当时,我在“人大”办了一场校园诗赛,邀请好几位诗坛名宿担任评委,他们每个人的意见汇总起来就是评奖结果。文学社里一个素有诗名的师弟不出所料拿到了一等奖,而跟他并驾齐驱,排名还在他前面的,则是一个陌生
要把党的自我革命精神贯穿于社区治理各方面、全过程,着力构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和党的组织路线建设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就是要把党的自我革命精神贯穿于社区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强化初心使命意识培育,推动党建引领实践淬炼,着力构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突出党建引领是深化社区治理的必然要求,必须以自我革命思维深化治理认识。要突出政治思维。讲政治是我们
省自然资源厅下沉党员幸芳携夫同行,多次协调筹措各类防护物资送往医院。听说有护士说想吃热米饭,她自掏腰包1000元为医护人员送餐。得知一线缺乏医用口罩,她与爱人一道驱车送去600个N95。她还自行捐款5000元,动员亲人和朋友筹款为医院购买防护服。  听到从社区回来的朋友说,社区人手不够时,她跟愛人说:“我是党员我得去,你要支持我。”丈夫回道:“知道劝不住你,去吧,真有什么,我去医院给你送饭。”  
肖静,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市签约作家、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出版长篇小说《转身》,长篇纪实文学《金色人生》,发表中短篇小说《静水深流》《零下七度的沸腾》《老街》《情感成本》等,作品散见于《芳草》《湖南文学》等期刊。  1  蝉一直叫,很响,日头明晃晃的。嫌热,都懒得上街。林莉不担心水果卖不出去,她觉得,女人都离不开水果。她总是想,怎样把铺子盘大点,再大点,比如,宽敞的店铺里,可爱的水果们像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来,尽管各地“村村通”工程建设的步子很快,但发挥其应有作用、造福于村民百姓的实效却参差不齐。  有些地方路虽然通了,却迟迟没有车辆过往,村级公路仅仅作为徒步便利的通道,村民仍然无法享有方便、快捷的出行条件。现实中,少数已经通车的村级公路,因为修建时质量监督不严,不到一两年,路面便出现了严重坏损。这些地方虽然路也通了,车也通了,但村民们出行却饱受颠簸之苦,依然感受不到“村村通
1926年11月,在当阳玉泉寺,彭德怀度过了一个不平凡的夜晚。在这个夜晚,段德昌的共产主义思想启蒙,拨开了他眼前的迷雾,点燃了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火种。从此,他踏上了为党和人民奋斗的革命征程。  当阳是一片孕育红色基因、富有革命传统的热土。在当阳,革命的火种光芒四射。早在1925年7月,宜昌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当阳小组成立;1926年9月,爆发了震惊鄂西的当阳城关起义;1927年9月14日,就
来到孝感市大悟县宣化店镇河西村的中原突围纪念馆,馆侧一幅浮雕映入眼帘,浮雕上的战士们前仆后继,奋勇向前,在嘶吼,在呐喊。馆前的广场上,伫立着一座战士雕像,他左手向下握拳,右手高举步枪,向大家传达着胜利的信号。  75年前,周恩来在美蒋代表面前据理抗争,揭露了蒋介石统治集团“围歼”中原部队的企图;75年前,中原军区部队从这里突围,打响了解放战争的第一枪;75年前,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保存
党龄23年的覃道娥,是鹤峰县下坪乡堰坪村的一名支委委员。她是同事眼中甘做“孺子牛”的好干部、群众眼中知情解难的知心人。她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处处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你这也太快了,早上才说中午就买回来了,我们下午就可以做苕垄栽苗了,太谢谢你啦!”这样的跑腿工作已成了覃道娥日常工作之一。当好村民的“跑腿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她一坚持就是几十年,只要哪里有需要哪里就她